伤寒论

《古今医彻》书籍目录

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余始读而疑之.谓既伤于寒.何以反病热乎.盖寒者天之阴气也.热者人之阳气也.天以阴气侵人.则拘急而畏寒.人以阳气被郁.则蒸冒而发热.然邪气既盛.正气不能拒之而出.须以辛温之药助之.使邪从汗解而愈.此发表之所由设也.重则麻黄.次则羌活.又次则紫苏.皆当因其轻重而施之.中病即止.毋使过剂.过则邪气既去.正气反虚.种种变迁.不易枚举.盖汗者身之液也.始由寒闭腠理.无从发越.故藉汗以疏通.令气和平斯已.今发之太过.则人身之津液既耗于外.必竭于内.无论汗多亡阳.而胃腑燥竭.肾阴消亡.烦渴秘结等症.总由一汗所致.诸谓其可泛视乎.故余尝谓治伤寒法.不可不汗.不可轻汗.不可大汗.不可再汗.不可误汗.明乎此者.庶入仲景之室而免文伯之恐也.

一太阳受冬月严寒.头疼壮热.畏寒拘急.脉紧盛而无汗者.仲景用麻黄二钱.桂枝一钱.甘草五分.杏仁八粒.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名麻黄汤.治冬月正伤寒.此不可不汗也.

一前症虽具.或感非时暴寒.不可与麻黄汤羌活紫苏防风荆芥葛根广皮川芎甘草等.量症加减.此不可大汗也.

一前症虽具.或元气素弱.或向有杂病.及产后.痘后.失血后.兼劳倦内伤.并犯房欲者.果又冒寒.方与荆防苏葛甘草陈皮.随症加减.微解其表.若不因寒而发热者.只治其本.此不可轻汗也.

一前症虽具.曾经发表出汗.不可复用发散.盖邪既却矣.而又汗之.能不伤正气乎.此不可再汗也.

一凡恶寒发热.杂症皆有.即一疮一亦复如是.岂可不审何证所致概用发散.如余治一妇恶寒发热.脉得洪数.询之乃左乳肿痛.余竟治其乳.肿痛顿消.寒热亦止.举一可例其余.此不可误汗也.余观近时风尚.凡病家.医士.及旁观者一发寒热.动以伤寒首戒.每必曰曾汗否.曾下否.使汗之下之而毙.纵无憾也.如不汗不下而痊.犹未惬志焉.此生民之厄运.未俗之波靡也.失哲代起而痛发之.相沿不觉.可胜悼哉.余习见劳倦阴虚杂症.胎前产后暑病等.妄发汗而死者.不可胜计.不得不深致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彻》书籍目录
  1. 伤寒论《古今医彻》
  2. 伤寒论《医贯》
  3. 伤寒论《婴童类萃》
  4. 伤寒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5. 伤寒论《医效秘传》
  6. 伤寒论《古今医统大全》
  7. 伤寒论《史载之方》
  8. 伤寒六日候《诸病源候论》
  9. 伤寒论读法十四条《伤寒补例》
  10. 伤寒六绝脉歌括《冯氏锦囊秘录》
  11.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医理真传》
  13. 伤寒论脉撮要《冯氏锦囊秘录》
  14. 伤寒六经见证法《医学心悟》
  15. 伤寒论难读并宜补大旨《伤寒补例》
  16. 伤寒六经传受《伤寒直格》
  17. 伤寒论说什么?《思考中医》
  18. 伤寒六法《中医词典》
  19. 伤寒论序《伤寒悬解》
  20. 伤寒令不相染易候《诸病源候论》
  21. 伤寒论序《伤寒论》
  22. 伤寒例《伤寒论》
  23. 伤寒论音训《伤寒总病论》
  24. 伤寒例《备急千金要方》
  25. 伤寒论治《笔花医镜》
  26. 伤寒例《伤寒杂病论》
  27.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医宗金鉴》
  28. 伤寒利候《诸病源候论》
  29. 伤寒脉案《类证治裁》
  30. 伤寒里证诗《医学实在易》
  31. 伤寒脉闭(二)《医学衷中参西录》

《古今医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