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论

《三指禅》书籍目录

伤寒》一书,后汉张机所着,发明《内经》奥旨,启万世之章程,为医门秘诀。其文佶屈,其义 ,其方简峭而警辟。有志集注,适有养胎之举,托迹昭潭(涟源黄德安,同里旧交,寄居潭市,主于其家,怂恿着论,力救时世),客舍清闲,窃举茅庐诵读时所心得者,提要成篇,姑从简略(携稿诣省垣,衡邑成子凝秀,故人新吾子也,随 真以补前刻)。

经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一日,一次也,不以日数拘。巨阳,太阳也。太阳,经也;膀胱,腑也,经脉从癫络脑,夹脊抵腰。受之,受其邪也)。”时值 发栗冽,有寒有风(寒为阴邪,伤营;风为阳邪,伤卫),其中风也,经先受其风,桂枝症(不以病名病,而以药名病者,重乎其药也)。脉浮而缓,头痛项强而恶寒(有风不皆无寒),过时即热,有汗,鼻鸣而恶风。倘消渴而小便不利,邪入膀胱腑之卫分矣,五苓散主之。其中寒也,经先受其寒,麻黄症。脉浮而紧,体痛(统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而言),呕逆而恶寒,历时方热,无汗喘满而恶凤(有寒不皆无风)。倘如狂(淤热冲心)而小腹急结(淤热不行),邪入膀胱腑之营分矣,桃仁承气汤主之。大青龙汤治风寒两中经而烦躁(寒郁于外,热蒸于内,阴阳攻击),小青龙汤治风寒两中腑之干呕(小便不利,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兼咳,兼渴,兼噎,兼喘)。

中风经症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服已须臾,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取微汗。发汗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汤附子。发汗后而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中风府症 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肉桂)。

中寒经症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温服覆取汗。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炙草、附子,三味温服。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生姜人参、芍药、甘草、大枣。发汗过多,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炙草,二味煮去滓顿服。未经汗下,脉沉,当温其里,宜四逆汤附子干姜、炙草,未经汗下心悸而烦者,小建中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饴糖)。

中寒府症 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炙草。发汗,若下之,懊 不得眠,胸中窒碍者,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煮去滓温服,得吐则止。大下后,恶寒痞结,桂枝汤先解恶寒,大黄黄连,二味煮去滓,温服以攻痞。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风寒雨中经症青龙汤(麻黄、桂枝、炙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风寒雨中腑症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五味、甘草、干姜半夏、桂枝、细辛。渴去半夏栝蒌;噎去麻黄加附子;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喘去麻黄,加杏仁;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人参、炙草、干姜、附子)。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经也;胃,腑也。经脉起鼻额,循鼻外,系目系)。居戊土之乡,原禀坤静,摄离火之篆(阳明纯热),反揽干刚脉浮而大,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者,阳明经病也;脉浮而实,潮热谵语,腹满、大便硬者,胃家腑病也。经病治以白虎汤,腑病治以三承气汤,其为正阳明则然。六经虽分阴阳,而宰之者阳明,为六经之所朝宗,即为六经之所归宿。三阳有类聚之条,三阴有转属之症。太阳阳明,不更衣(不大便)而无所苦(脾约丸);少阳阳明。时烦躁而大便难(以法治之)。大实腹痛,阳明杂见太阳之篇(桂枝大黄汤);土燥水干,阳明混入少阴之类(急下之),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厥阴中亦有阳明。随经而见,妙蕴无方。

阳明经症 白虎汤(石膏、粳米知母、炙草)。附录钱仲阳葛根汤葛根升麻白芷、炙草、大枣、生姜)。

阳明腑症承气汤(汗吐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小承气汤∶大黄、浓朴枳实腹胀满,调胃承气汤∶大黄、炙草、芒硝,不大便,发热汗多,大承气汤∶大黄、浓朴、枳实、芒硝。太阳阳明,脉浮而涩,麻仁脾约丸∶麻仁、芍药、枳实、大黄、浓朴、杏仁;少阳阳明,以法治之,相胃家虚实加减。下,桂枝大黄汤,见后少阴,急下之,大承气汤。)

备录阳明症方(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茵陈蒿汤∶大黄、茵陈栀子。身黄发热,栀子、黄柏、炙草)。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经也;胆,腑也。经脉循胁络耳)。兼木火之德(属甲木,寄相火),司出入之门(入太阳,出太阴)。邪犯经,胸满胁痛而耳聋,邪犯腑,口苦(胆热上蒸)、呕逆(胆热上冲)而目眩(胆热上熏)。脉之大者,变而为弦,症之热者,转而似疟,居阴阳之界(半表半里),通阴通阳;无汗下之方,禁汗禁下。邪正相持,进退互拒,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统剂,而其变则有辨焉者。呕逆(胆热)而腹痛(胃寒),黄连汤分理阴阳;呕吐而硬(胃实)烦(郁热),大柴胡汤双清表里。宜应手而解,方工勿借口于和为套。

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法夏、炙草、生姜、大枣。胸中满而不呕,去法夏、人参,加栝蒌仁;渴去法夏,加人参、花粉;腹痛去黄芩,加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黄连汤黄连、炙草、干姜、人参、桂枝、半夏、大枣)。大柴胡汤柴胡、半夏、枳实、大黄、黄芩、芍药、生姜、大枣)。备录少阳症方(胸胁微绪,小便不利,柴胡、桂枝、干姜、花粉、黄芩、牡蛎、炙草。服柴胡汤已,反渴以阳明治)。

“四日太阴受之”(太阳,经也,脾,脏也。经脉布胃中,络于嗌,邪入阴分,经脏齐病)。阴阳变态之妙,有不见其朕兆。阳邪入阴,尺寸皆沉,腹满吐食自利。有腹满时痛之寒症(理中丸),即有腹满实痛之热症(桂枝汤加大黄),有得食缓吐之寒症(理中丸通治),即有得食即吐之热症(干姜黄连汤),有自利不渴当温之寒症(理中丸通治),即有自利腐秽当下之热症(大承气汤)。盖人之形有浓薄,气有盛衰,脏有本寒本热,每从赋禀以为转移。如必以直中为寒,传经为热,其何解仲景寒热并论,列于四日。

理中丸(人参、白术、炙草、干姜、捣碎蜜和为丸,如龙眼大,以沸汤和一丸,研碎温服),干姜黄连汤(干姜、黄连、人参)。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经也;肾,脏也。经脉系舌本)。生人之命蒂安危系于少阴。病则脉细欲寐,自利发厥(手足冷曰厥),口干舌燥,渴欲饮水自救。无奈水火同宫辨别最宜分晓。挟水为动,则为阴邪;挟火而动,则为阳邪。阴邪脉沉细而迟,阳邪脉沉细而数。阴邪但欲寐,身无热,阳邪虽欲寐,心多烦。阴邪下利清谷,阳邪下利清水。阴邪面赤而里寒,小便白,阳邪手足厥而里热,小便赤。阴邪口干舌躁而带和,阳邪口干舌燥而至裂。阴邪渴欲饮热水以自救,阳邪渴欲饮温水以自救。临症审视,只争芒芴。

寒症方 (身体痛,附子汤∶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四逆汤通治∶炙草、干姜、附子。下利,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手足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热症方 (心烦不卧,黄连汤∶黄芩、黄连、芍药、鸡子黄阿胶咽痛甘桔汤∶甘草、桔梗。口烂咽干,大承气汤。自利清水,色纯青,心痛,口干,大承气汤。)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经也;肝,脏也。经脉绕阴器,抵小腹,贯心膈。)。传经而至厥阴,在时为丑,在岁为冬,在卦为坤。脉细肢厥(厥,逆也。四肢以温为顺,以冷为逆),烦渴囊缩,症则犹是也,而治法悬绝。漏尽更残,四望阴霾,而有纯寒无热之症;天寒地冻,满腹阳春,而有纯热无寒之症;阴凝于阳必战,其血元黄,而有阴阳错杂之症。彼纯寒而厥,当归四逆汤,夫人而知之。热愈深,厥愈深,纯热之厥甚于纯寒,非急下不足以救水,医将何以决之(脉数、咽干、小便赤)?而况阴阳错杂者之眩人耳目乎?当此阴尽阳回,晦朔交卸之时,仲景立乌梅丸以安蛔,其实统阴阳而治。医而知治厥阴,医道其庶几乎!

纯寒症当归四逆汤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通草 甘草 大枣。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

纯热症 (急下,大承气汤。)

阴阳错杂症∶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共捣筛,合治之,以苦酒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如梧桐子大,先食饭,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备录 (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

夫三阴三阳,班班可考,而有治表里急,治里表急,阴同乎阳,为两感(太阳少阴同病,阳明太阴同病,少阳厥阴同病)。余读经文莫治,仲景无方,不禁怃然三叹焉。窃意表重于里者,以里为主,稍解其表;里重于表者,纯治其里,管窥之见,不敢告人。壮游四方,而以此法活人居多。偶捡李挺《伤寒论阅》,亦有是说。

余生也晚,安敢并驾古人?不谓理之所在,古今人所见有略同也。岐伯、仲景,有知其将许我友李 为徒乎?若世所传大羌活汤则吐弃之矣。至于合病、并病、坏病、劳复、食复、饮酒复、阴易、阳易、阴阳易,六经精透,举而措之裕如。一百一十三方,采方总撮要领,三百九十七法,注法悉本原文。练就长沙(仲景为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之明珠,化作涅 (佛说法处。《金刚》经∶“入涅 而灭度之”)之舍利(牟尼珠名舍利子)。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三指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三指禅》书籍目录
  1. 伤寒脉论《三指禅》
  2. 伤寒脉法及刺法六问《仲景伤寒补亡论》
  3. 伤寒脉一首《医经国小》
  4. 伤寒脉法《医学入门》
  5. 伤寒脉证总论歌《伤寒百证歌》
  6. 伤寒脉闭(一)《医学衷中参西录》
  7. 伤寒门《针灸大成》
  8. 伤寒脉闭(二)《医学衷中参西录》
  9. 伤寒门《幼科切要》
  10. 伤寒脉案《类证治裁》
  11. 伤寒门《针灸易学》
  12.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医宗金鉴》
  13. 伤寒门《张氏医通》
  14. 伤寒论治《笔花医镜》
  15. 伤寒门《石室秘录》
  16. 伤寒论音训《伤寒总病论》
  17. 伤寒门《医方考》
  18. 伤寒论序《伤寒论》
  19. 伤寒门《丹台玉案》
  20. 伤寒论序《伤寒悬解》
  21. 伤寒门《轩岐救正论》
  22. 伤寒论说什么?《思考中医》
  23. 伤寒门《小儿推拿广意》
  24. 伤寒论难读并宜补大旨《伤寒补例》
  25. 伤寒门《小儿推拿广意》
  26. 伤寒论脉撮要《冯氏锦囊秘录》
  27. 伤寒门《幼科推拿秘书》
  28.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9. 伤寒门(四十三则)《辨证录》
  30. 伤寒论读法十四条《伤寒补例》
  31. 伤寒门推法《推拿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