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医宗己任编》书籍目录

胃脘痛之病形何如.曰.胃脘痛.即俗所谓心痛也.心不可痛.痛则立死.以心在胃脘之前.故误指胃痛为心痛也.胃痛有食痰死血气寒火中气虚之别.方书载列甚明.无甚深微.独有一种肝胆之火.移入于胃而热.又肝藏血.血少则肝叶硬.不肯下垂.将叶抵胃.胃受肝抵.得食则满.愈与肝相逼.殷殷而痛者.久之变成燥症.而为膈症矣.(此一种当入膈症中同看)又有一种胃中作酸.不觉其为酸.每进饮食.不敢多用.多则竟日闷懑.直待食过.方得稍舒.此痛是胃中一味酸热也.若得嗳一口气.亦觉少舒.然最难得者嗳也.若嗳得重.此自下转上.必有一口食气.或水或挟物是酸者.其下最难得泄气.并且便硬.此皆少阳厥阴二脏之气所为也.久之亦防其变为痞膈中满等症.(此种可并入吞酸症中看)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二阳之病发心脾.此类可通.食痛者.胸膈按之痛甚.勺水不入.兼大便闭.闻谷气则欲吐.(以下验症甚妙)用二陈汤.或平胃散.加桔梗枳实主之.(此即长洲所谓饮食停滞.消导之也.)

痰痛者.亦不思食.口即欲食而不能食.大便不闭.二陈汤枳壳黄芩海石主之.(食痛者消其食.则痛自止.痰痛者治其痰.则痛自定.法固如是.然前法设有不应.即当察其脾胃何如.仍参诊法中痰食两条本法治之.)血痛者.胸膈刺痛.(脉必濡涩)食可进.四物汤大黄桃仁红花主之.(亦有宜用理中汤肉桂桃仁红花者.须因症施之)虫痛者.亦不食.然痛必时发时止.痛则牵引手臂.或肩背上.俱如穿透不可当.必唇红.面上有白点是也.痛时不欲食.痛才止即可食.实者.化虫丸主之.虚者.六味丸加胡黄连川楝子青黛芦荟.随症加减治之.(凡虫皆风木所化.但泻厥阴则虫自除.六味地黄丸为妙.胡连芦荟青黛等.甚非虚症所宜.须慎用.谦按.虫痛虚者.良由土败木乘.六味汤治脾胃阴虚则可.设脾胃阳虚.恐非所宜.盖虫乃风木所化.物必先腐.然后虫生.当崇生气为主.则用理中汤甘草少加川椒.送乌梅安胃丸.往往神效也.)胃脘虚痛者.得食即止.(以手按之必稍缓.)食多又痛.食过又痛.理中汤主之.(此即中气虚痛也.)肝虚燥痛者.亦不思食.交阴分.外按之不热.病患自言热.口渴.(大便必燥结)逍遥散生地丹皮山栀.甚者疏肝益肾汤.加当归主之.(气寒火三症.四明不列症治.然验症则准绳为详.治法则薛案较妥.须并参之.)

二陈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平胃散

浓朴 苍术 陈皮 甘草

虫丸

芜荑 雷丸 胡连 芦荟 使君 三棱 莪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己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己任编》书籍目录
  1. 胃脘痛《医宗己任编》
  2. 胃脘痛《回春录》
  3. 胃脘痛《外科全生集》
  4. 胃脘痛《医学心悟》
  5. 胃脘痛《也是山人医案》
  6. 胃脘痛《儒门事亲》
  7. 胃脘痛《药症忌宜》
  8. 胃脘痛《医学正传》
  9. 胃脘痛(附∶心痛)《幼科折衷》
  10. 胃脘痛《临证指南医案》
  11.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顾松园医镜》
  12. 胃脘疼闷《医学衷中参西录》
  13.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沈氏女科辑要》
  14. 胃脘内痈《中医词典》
  15. 胃脘痛例《慎柔五书》
  16. 胃脘当心而痛治验《卫生宝鉴》
  17. 胃脘痛论《症因脉治》
  18. 胃脘《中医词典》
  19. 胃脘痛论治《类证治裁》
  20. 胃吐《傅青主男科》
  21. 胃脘痛脉案《类证治裁》
  22. 胃土篇《外经微言》
  23. 胃脘痛脉候《类证治裁》
  24. 胃痛胁痛《友渔斋医话》
  25. 胃脘下俞《针灸学》
  26.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7. 胃脘血气疼《奇方类编》
  28.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9. 胃脘痈《圣济总录》
  30. 胃痛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31. 胃脘痈《景岳全书》

《医宗己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