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汤亦主之。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连年积冷,流主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方论》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浅注》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
- 胸痹心痛短气《金匮悬解》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 胸痹心痛八《金匮悬解》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论一首、证一首、方十首)《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胸痹心痛《中医内科学》
- 胸痹心痛短气三《金匮悬解》
- 胸痹心痛《杂病广要》
- 胸痹心痛方四首《外台秘要》
- 胸痹统论《圣济总录》
- 胸痹心痛九《金匮悬解》
- 胸痹七《金匮悬解》
- 胸痹心痛四《金匮悬解》
- 胸痹门《张氏医通》
- 胸痹心痛五《金匮悬解》
- 胸痹脉候《类证治裁》
- 胸痹心痛一《金匮悬解》
- 胸痹脉案《类证治裁》
- 胸痹心下坚痞缓急方四首《外台秘要》
- 胸痹论治《类证治裁》
- 胸痹心下坚痞急《圣济总录》
- 胸痹咳唾短气方四首《外台秘要》
- 胸痹噎塞《圣济总录》
- 胸痹候《诸病源候论》
- 胸痹噎塞方二首《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