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

《医学正传》书籍目录

《内经》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张子和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也。

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也。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此治五郁之大要耳。我丹溪先生触类而长之,而又着为六郁之证,所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此发前人之所未发者也。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或七情之抑遏,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怫郁之候。或雨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又如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 ,食郁而成痞满,此必然之理也。又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皆相因而为病者也。是以治法皆当以顺气为先,消积次之,故药中多用香附抚芎之类,至理存焉,学人宜知此意。

脉法

脉多沉伏,气郁则必沉而涩,湿郁则脉必沉而缓,热郁脉必沉数,痰郁脉必弦滑,血郁脉必芤而结促,食郁脉必滑而紧盛,郁在上则见于寸,郁在中则见于关,郁在下则见于尺,左右亦然。

脉或结,或促,或代。

滑氏《诊家枢要》曰∶气血食积痰饮,一有留滞于其间,脉必因之而止节矣,但当求其有神,何害之有。夫所谓有神者,即经所谓有中气也。

方法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其证有六∶曰气郁,曰湿郁,曰热郁,曰痰郁,曰血郁,曰食郁。气郁(戴氏曰∶胸胁痛,脉沉)∶香附(此味而能横行胸臆间,必用童便浸,焙干用,否则燥)、苍术(米泔浸五、七次)、抚芎(即蘼芜芎 苗头小块,气脉上行,故能散郁也)。湿郁(戴氏曰∶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苍术白芷川芎茯苓。热郁(戴氏曰∶目瞀,小便赤,脉沉散)∶栀子青黛、香附、苍术、抚芎。痰郁(戴氏曰∶动则喘,寸口脉沉滑)∶海石、香附、南星栝蒌子。血郁(戴氏曰∶四肢无力,大便红,脉沉)∶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食郁(戴氏曰∶咽酸腹闷,不能食,左寸脉平和,右寸脉紧盛)∶香附、苍术、山楂神曲针砂(醋炒)或保和丸

诸郁药,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凡药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令食在气上,气升则食降。余仿此。

越鞠丸(一名芎术丸。)

神曲(炒) 香附(童便浸一宿) 苍术 川芎 栀子(炒)

上为细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温水下。

生韭饮 治食郁久则胃脘有瘀血作痛,大能开提气血。

韭叶(一握,捣取自然汁一盏)

上先以生桃仁连皮细嚼十数个,后以韭汁送下。

六郁汤 解诸郁。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 苍术(米泔浸) 抚芎(各一钱) 赤茯苓 栀子(炒,各七分) 香附(二钱) 甘草(炙,五分) 砂仁(研细,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气郁,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湿郁,加白术,倍苍术。如热郁,加黄连,倍栀子。如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荚。如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麦 面。

升发二陈汤 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此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抚芎(一钱) 升麻 防风 柴胡(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升阳散火汤(东垣) 治热郁。

火郁汤(东垣,二方并见火门。)

(医案)

一男子,年二十九岁,三月间,房事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幸得马健无事,连湿衣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热,肢节烦疼,似疟非疟之状。一医作虚证治,而用补气血药,服月余不效。又易一医,作劳瘵治,用四物汤知母黄柏地骨皮,及丹溪大补阴丸倍加紫河车服至九月,反加满闷不食。乃顾倩有乳妇人在家,止吃人乳汁四、五杯,不吃米粒。召予诊视,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为甚。予作湿郁处治,用平胃散,倍苍术,加半夏、茯苓、白术、川芎、香附、木通、砂仁、防风、羌活,加姜煎服。黄昏服一帖,一更时又进一帖,至半夜,遍身发红丹如瘾疹,片时遂没而大汗。索粥,与稀粥二碗。由是诸病皆减,能食。仍与前方,服三帖。后以茯苓渗湿汤倍加白术,服二十余帖平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正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正传》书籍目录
  1. 郁证《医学正传》
  2. 郁证《中医词典》
  3. 郁证《古今医鉴》
  4. 郁证《景岳全书》
  5. 郁证《万病回春》
  6. 郁皂茶《茶饮保健》
  7. 郁证《明医指掌》
  8. 郁燠(ào奥)《中医词典》
  9. 郁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0. 郁有六名《医学传心录》
  11. 郁症《中医名词词典》
  12. 郁旋茶《茶饮保健》
  13. 郁症《续名医类案》
  14. 郁细姜茶《茶饮保健》
  15. 郁症《寿世保元》
  16. 郁痛《中医内科学》
  17. 郁症《证治汇补》
  18. 郁桃茶《茶饮保健》
  19. 郁症论治《类证治裁》
  20. 郁痰《症因脉治》
  21. 郁症脉候《类证治裁》
  22. 郁痰《中医词典》
  23. 郁中《中医词典》
  24. 郁嗽《中医词典》
  25.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四圣悬枢》
  26. 郁热头痛《中医词典》
  27. 《中医词典》
  28. 郁热嗽《金匮翼》
  29. 育肠丸《洪氏集验方》
  30. 郁热失血《金匮翼》
  31. 育肠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