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和方法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1 材料

①标本1985年5月~1989年10月分别取自上海市仁济医院、纺二医院、新华医院有上消化道主述病人的内窥镜检查标本。②菌种Hp均分自病人。除药敏试验和与空肠弯曲菌的交叉反应者外,都以88065,88073,88082,88109,88152五个菌株作为代表进行试验研究。

参考菌种: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CJ-3276株和结肠弯曲菌F(Campylobactercoli,CC)CC-3278株由法国Borbeaux儿童医院Megraud博士惠赠,空肠弯曲菌CJ-S131由苏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CF)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三轮谷俊夫教授惠赠。

1.2 方法

1.2.1 光学显微镜检查 取胃粘膜活检标本或菌种培养物在洁净玻片上涂薄膜。自然干燥,加热固定,革兰染色后油镜检查。另取胃粘膜活检标本作石蜡包埋切片,四苯胺兰(touidine blue)染色镜检。

1.2.2 分离培养 空肠弯曲菌选择性基础琼脂(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生产)中补充以10%羊血和1%可溶性淀粉,并每1000ml培养基中加入1ml万古霉素(10mg/ml),1mlTMP(5mg/ml)和1mloctidione(5 mg/ml)制成平板后,置Queue三气培养箱(美国产),气体调节至5%O2,85%N2和10%CO2,37°C培养3d后观察。

1.2.3 生化鉴定 主要参考 Cliodna等方法:①氧化酶反应 用竹签挑取血平板上可疑菌落至已被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E.Mer-ck,Darmstadt产品)溶液浸透、并预先干燥过的滤纸上,10s内出现深紫红色为阳性。②触酶反应 用含3%H2O2液的毛细玻管碰触血平板上菌落,有气泡升起为阳性。③尿素酶反应 将含有菌落棉拭插入尿素肉汤中,30s内棉拭呈粉红色为阳性。④DNA酶试验 在含有甲葳胺兰核酸琼脂的平皿上打孔后,将细菌悬液加于孔中,37°C培养2h后观察结果。小孔周围出现透明小圈者为阳性。⑤碱性磷酸酶反应 用0.02mol/LpH8.0Tris-HCL洗下细菌菌落。加入0.5ml1%磷酸对硝基苯脂(Beckman产品),37°C水浴1 h ,观察结果。呈黄色者为阳性。⑥亮氨酰胺肽酶反应 取小试管2只,1只测定管加待测菌液(约3×1010cfu/ml)0.05ml,另1只空白对照管加H2O0.05ml。然后各加0.2M磷酸缓冲液(pH7.2)0.45ml和基质液(亮氨酰-β-萘胺盐酸20mg溶于H2O25ml,加入0.2mol/LpH7.2的磷酸缓冲液25ml,充分混匀)0.5ml。37°C水浴30min后各加入40%三氯醋酸0.2ml。充分混匀后4000r/min离心沉淀10min。从测定管和空白对照管中各取上清液0.5ml分别装入另2只试管中,并分别加2NHCI0.5ml和0.2%NaNO20.5ml。充分混匀,室温(20°C)中静置10min。再各加0.5%氨基磺酸胺10ml。混匀后,室温(20°C)静置10min 。最后各加N-萘乙烯二胺二盐酸盐溶液[称取N-(1-萘)乙烯二胺二盐酸(分析纯,瑞士,Lichtemptindicht生产)100mg,溶于95%乙醇200ml中,冰箱保存可稳定1个月。临用时,以95%乙醇稀释10位后使用] 2.0ml。20min后观察结果。呈紫色为阳性。⑦马尿酸盐水解试验 接种1环48hCJ/CC培养物或72hHp培养物于0.4ml含1%马 尿酸盐水溶液的小试管中,混匀,放置37°C水浴2h,再轻轻倒入0.2ml茚三酮试剂(3.5g茚三酮溶于100ml丙酮:丁醇=1:溶液)于各管。置37°C水浴,经10min后看结果。深紫色为阳性反应。

1.2.4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3种抗菌物(青霉素G、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V、四环素、痢特灵、灭滴灵、TMP、洁霉素、次硝酸铋、多粘菌素B、万古霉素)对30个(Hp)菌株(Hp菌株号:85025,85084,85114,85117,85120,85143,85187,85485,85507,85508,85524,85553,85558,85560,85562,85568,85596,85595,85621,85623,85625,85629,85634,85639,85643,85647,85648,85660,85663,85677)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①菌液准备:待测菌株落分别用生理盐水洗下,比浊调整至108fu/ml。②药敏平板制备:分别取200ul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稀释(抗菌药物的浓度为0.05μg~100μg/ml的对倍稀释液的对倍稀释系列)置于空的无菌平皿(φ9 cm)中。每只平皿加入加热融化的血琼脂10ml,轻轻摇动使培养基与抗菌药物均匀混合。待琼脂凝固后备用。③细菌拉种:用多点接种器(M2T-P)将菌液点种于上述每只药皿平板上。每个平板点种25个菌种。置微需氧环境中培养3d后观察结果。如Hp在某个抗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前一个大一倍的尝试的培养基上不长,则以此前一个平板中的抗菌药物尝试为该菌的MIC。

1.2.5 菌种保存 挑取3~5环分纯的Hp菌种(菌号:88064,88065,88073,88075,88077,88082,88099,88108,88109,88152,88223,85289,85682,85688)于装有灭菌脱脂牛奶的Eppendorf塑料离心管,置-70°C冻存。经1年后复苏鉴定。

1.3 超微结构的研究

以Hp88065,88073,88082,88109,88152菌株及CJ-3276,CJ-131、CC3278参考菌株制成负染和超薄切片,置H-500透射电镜下观察。取新鲜采集的胃粘膜活检标本经固定后在临界点下干燥,真空涂金。在JEOLJSM0S40扫描电镜下观察。

1.4 Hp的DNAG+Cmol%与菌体脂肪酸组成测定

1.4.1 细菌DNA中G+Cmol%含量的测定 主要参赞丁鉴等高压液相色谱测定。①Hp DNA的提取;将细菌悬液经4000e/min×15离心沉淀,用0.15mol/LnaCI-0.1M EDTApH8.0 溶液(SE液)洗一次后,重悬浮于10mlSE液中。加溶菌酶,使终浓度为2%的SDS,放60°C水浴15min。用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体积之比为3/1)抽提二次后,再用等体积氯仿/异戊醇(体积之比为24/1)和等体积乙醚各抽提一次。水相在pH7.8,10mmol/LTris-HCI,1mmol/L ED-TA中透析4°C过夜。透析后的抽提液中加入经100°C、15min处理的Rnase,使终尝试为200ug/ml,37°C,2h。加蛋白酶K,终尝试为200ug/ml,37°C轻摇2h。用等体积酚/氯仿(体积之比为1/1)和等体积氯仿·异戊醇各抽提一次。水相加NaCl和0.1M,溶解后,加入2倍体积的冷无水乙醇。混匀后,①-20°C,13000g×30min,得DNA沉淀。②游离碱基的制备:在DNA沉淀物中加入100μl72%高氯酸,使完全溶解后,移入安瓿中,熔封管口。100°C水解1h,放入4°C冰箱待用。③高压液相色谱测定:用Shimadzu LC-4A高压液相色谱义;柱为不锈钢制,4.6mm×250mm;填充材料为Nucleosil C18,5um。流动相为0.1mol/L pH3.9甲酸钠,流速0.8ml/min。压力120kg/cm2,柱温40°C检测器为UV254nm,0.02AuFs。④标准溶液的配制:用电子称(Sartorius research)分别准确称取腺嘌呤(A,,英国BDH产品),嘌呤(G,Sigma产品),胞嘧啶(C,中科院生化所产品)和胸腺嘧啶(T,上海市化学试剂公司产品)。加数滴磷酸,以高压液相色谱仪标定出峰位置。⑤碱基物相对克分子样正因子的测定和G+Cmcl1%的计算:

表1 四种碱基的分子量、毫克/分子浓度及相对克分子较正因子

碱基Mr混标中的量(mg)混标中的mg分子浓度进样量×10-3mmol/LF-m(i)
A135.144.170.6166.171.00
G151.104.600.6096.090.95
T126.126.431.01910.191.82
C111.123.940.7097.092.37

a..相对克分子校正因子(f′m)的测定标准A,T,G,C混合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每个峰面积。按下式计算A、T、G、C的相对克分子样正因子(fm)。

f′m(i)=AsmiMs
AimsMi

式中A峰为面积,m为进样量,M为分子量,下标S为内标物(本实验以A为内标物),i待测碱基。

b.G+Cmol%计算:10μl各样测样品进样后,测出峰面积,乘上相对克分子校正因子(f′m),然后归一化,用下式

G+C mol%=C[3]
T+C

计算,求得其分子百分数。

1.4.2 细菌菌体脂肪酸组成分析 主要参考I toh等方法①标准品的处理 在脂肪酸标准品(Sigma产品,EC10A偶炭链脂肪酸,OC-9奇炭链脂肪酸,UN-10不饱和脂肪酸)中加入4ml25%盐酸-甲醇后,再加入1ml NaCl溶液。用4ml已烷:乙醚=1:1(体积比)溶液萃取3次。有机相用N2吹干,最后用0.5ml已烷定量。取1μl作色谱分析,标定各峰位置。②样品的处理:在干重为10mg~20mg的细菌中加入生理盐水1ml,混均后转入磨口玻璃管中。加入含15%NaOH的水-甲醇(体积比为1:1)溶液2~4ml后,在100°C水浴中加热30min。稍冷后,加入6NHCl,使溶液pH达2.0。加入25%HCl-CH3OH溶液5ml,100°C水浴加热15min。冷却后,用N2吹干HCl至原体积的一半。加入1ml饱和NaCl溶液。用12ml1:1的乙醚-已烷溶液分三次萃取,萃取后的有机溶液放入有塞磨口离心管中。70°C水浴蒸发溶液至1ml左右。用N2吹至0.5ml左右,加入少量Na2SO4去除残余水分。4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层有机相,加入1ml已烷溶解。取1μl作色谱分析。③气相色谱测定条件:色谱仪为日本岛津公司的GC-9A,色谱柱为2%的OV-101,80~100目,ChromosorbAW,W,DMCS。操作条件:柱温180°C~230°C,程序升温,升温速率4°C/min,进器温度和检测器(FIS)温度为260°C,RANGE=102。氮气压力为0.4kg/cm2,速度为30ml/min,空气压力为0.3kg/cm2。

1.5 Hp菌体蛋白电泳与与CJ间抗原交叉反应

1.5.1 Hp菌体蛋白电脉 ①样品的准备:将细菌菌苔用生理盐水洗下.在超声粉碎仪上粉碎(dute cycle 50%,time 6min。Output Control8,pulse)。然后10000r/min离心10min,4°C。上清蛋白定量。用0.01ml/LpH7.2磷酸缓冲液稀释至2mg/ml,-20°C保存。②SDS-PAGE:主要参考Blaser的方法。用pH8.3 Tris-甘氨酸作电泳缓冲液:分离胶浓度为10%;每份样品加20μl;以低分子量标准蛋白(MV17500~94000,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东风试剂厂产品)作标准蛋白;在10mA恒流下电泳;考马斯兰G~250染色。

1.5.2 用Hp耐热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CJ的Penner分型血清作间接血凝,测定Hp与CJ之间的交叉反应。①CJPenner分型血清的准备:CJ的Penner分型血清(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上海卫生防疫站及苏州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联合研制)由苏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先将25个免疫血清分别根据特异性较强或交叉反应较多的血清组合在同一多价血清内。共分6组(Ⅰ,Ⅱ,Ⅲ,Ⅳ,Ⅴ,Ⅵ),Penner5,29,45,52型不包括在多价血清内,每种血清使用时效价稀释成1:1280二种浓度备用。②Hp耐热抗原致敏的红细胞的制备a.Hp耐热抗原制备:将血平板上洗下的28种Hp菌株(菌号:85135A,85158,85130,85132,85155,85138,85084,85067,85031,85070,85093,85120,85157,85071,85123,85141,85113,85134,85070,85117,85142,85134B,85085,85114,85118,85030,85111,85117)的菌液,均调整至9×109/ml浓度,100°C加热1h,3000r/min离心沉淀20min。取上清备用。B.羊红细胞制备:取新鲜脱纤维蛋白羊血,离心沉淀,弃上清用pH7.0磷酸缓冲液洗3次后,3000r/min离心沉淀10min,弃上清。用PBS配成1%红细胞悬液。C.致敏:分别将28种1ml的耐热抗析与等量1%羊红细胞悬液混合均匀置37°C水浴1h。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PBS洗三次,最后配成0.5%致敏红细胞悬液。③交叉凝集反应:用96孔U型塑料板,纵向分别加入Ⅰ,Ⅱ,Ⅲ,Ⅳ,Ⅴ,Ⅵ组多价血清及5,29,45,52型的单价血清。横向单行为1:640浓度的血清0.25μl,双行为1:1280浓度的血清0.25μl。如此准备好8块已添加CJ分型血清的96孔塑料板。然后在每两行为一组的CJ分型血清中加入一种Hp耐热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悬液,每孔0.25μl。待28种Hp耐热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悬液均加妥后,将96孔塑料板均置微型振荡器上振荡1min~2min ,使充分混匀。置37°C孵育2h后观察结果。根据凝集程度,以++++、+++、++、+、± -符号记录结果。以血清最高稀释度呈现“++”以上程度凝集者为阳性。如上交叉凝集反应中先以多份血清进行粗筛,若效价超过1:1000者,再以单价血清进行分型,效价≥1:1280者作为阳性。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 材料和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 才旺仁增《中医词典》
  3. 材料和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4. 擦涌泉穴令腰足轻快法《养生秘旨》
  5. 采《圣济》五脏诸咳嗽《医学从众录》
  6. 擦药《急救广生集》
  7. 采访记实《中医疾病预测》
  8. 擦牙至宝散(锦囊秘方)《冯氏锦囊秘录》
  9. 采精华法《达摩洗髓易筋经》
  10. 擦牙乌须不老神方《回生集》
  11. 采松脂法《备急千金要方》
  12. 擦牙散《奇方类编》
  13. 采样方法《预防医学》
  14. 擦牙散《冯氏锦囊秘录》
  15. 采样示教《预防医学》
  16. 擦牙固齿散《冯氏锦囊秘录》
  17. 采样仪器使用方法《预防医学》
  18. 擦肾治频诩法《养生秘旨》
  19. 采药《中医词典》
  20. 擦目《老年百病防治》
  21. 采药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22. 擦面美颜诀《寿世传真》
  23. 采药时节《千金翼方》
  24. 擦面《中医词典》
  25. 采药时节一首《外台秘要》
  26. 擦烂红斑《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7.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贯彻卫生标准《预防医学》
  28. 《中医词典》
  29. 采摭诸书《古今医统大全》
  30. 部主《中医词典》
  31. 彩色免疫金银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