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多发病、常见病,属于祖国医不的“胃脘痛”“心胃气痛”“痞证”等范畴。长期以来,尽管采用了中药、西药等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这些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始终未能阐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反复发作,行延不愈,因此,直接影响症这些疾病的根治。
自从1983的由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iri,Hp)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Hp为慢性胃炎的致病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根除Hp即可使胃炎痊愈,并可防止溃疡复发。现虽有多种抗生素及铋剂单独或联合用于该菌的治疗,也取得明显疗效,但随着根除率的提高,副作用也随之增加,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治疗的顺从性。加之Hp在特定环境下极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停药后复发率也很高。因而寻求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中医药治疗,尤其是中医结合治疗方法,为根除Hp,根治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而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为此,国内很多医院及研究人员,对此倾注了极大热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长足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已经显示出其独到的长处,同理应用在Hp阳性慢性胃病治疗上也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马连生等为了寻找难愈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及药物,对508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局部治疗配合穿甲胃弹冲剂组(局组)和西米替丁组(西组)对比治疗。局组患者在内镜下进行清创,用细胞刷轻微清除苔膜,通过内镜注射针将山莨菪碱8ml(含40mg),丹参注射液4ml(含6g)注射溃疡底部与边缘交界处,如溃疡浅,则可直接注于底部。每次根据大小、形态、深浅分4~5点注射在粘膜与肌层之间,最后将50%混悬液20ml(由白芨、三七等配制而成)直接通过塑料导管注覆在溃疡面上,直至溃疡面被药液覆盖为止。每7d注射及注覆1次,一般需2~3次。术后配合口服穿甲胃弹冲剂(含穿山甲6g,黄芪12g,三七5g,黄连5g,细辛3g,白芨10g)。西组晚睡前口服800mg西米替丁,疗程为4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抗溃疡及抗酸药物,禁用生、冷、硬等刺激性食性。结果显示两组近期愈合率、总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症状缓解率,局组第1周为70%,第2周为97%。西组分别为33.0%和64.5%,两组差异显著.Hp消失率,局组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分别为71.2%和78.3%,西组分别为5.3%和7.2%,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18个月随访局组复发率GU和DU分别为13%和14.2%,西组为63%和71.3%,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临床实践证明,穿山甲、白芨、黄芪具有生肌、活血化淤、扩张胃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坏死细胞迅速修复的作用。三七、黄连、细辛有较强的杀菌及止痛作用,可直接杀灭Hp,还可改善粘膜周围血液循环,促进溃疡周围炎性肿块及胃炎吸收,显著地降低复发率。因此局部清创敷药、注射,配合口服穿山甲胃弹冲剂,治疗难愈性溃疡具有愈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及清除Hp等作用,为治疗难愈性溃疡,提供了新的药物、新的方法,开创了新的途径。
李廷荃等采用胃镜直视下清创配合局部敷撒中药粉末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3例,与口服雷尼替丁组30例作对比观察。并对两组痊愈病例随访一年。治疗组是在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后,在胃镜直视下用活检钳或细胞刷彻底清除溃疡创面坏死组织,边缘常规活检。然后经由钳导孔入装有中药粉末的塑料和(寻管末端以少许凡士林封口,以防胃液进入导管,导致药粉结块堵塞,外端连接50ml注射器)向溃疡面喷哂,使之在创面上形成较为均匀的药膜,术后4h进食。如未愈10d后重复上述治疗1次。中药组成:枯矾、冰片、硼砂、青黛、珍珠各等份,研极细末,过160目筛,装瓶密封。对照组用市售雷尼替丁胶囊0.3g,睡前服,3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3d内做胃镜复查。结果显示,在疼痛缓解时间、治愈率、复发率三方面,治疗组分别为2.85d±1.15d,87.9%,6.9%,对照组分别为7.85d±2.56d,50%,46.7%,两组差异显著。
徐永正对20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采用锡类散胃镜下直接喷涂合小剂量雷尼替丁口服治疗,并与22例单服雷尼替丁组进行对比观察,疗效较满意。两组用药时间均为4周,治疗组胃镜内给药2次。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抗溃疡及止酸等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Hp转阴情况分别为91.6%(11/13)例和57.1%,(2/15)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由于用药前将溃疡表面之污苔刮除冲洗清洁后,有利于溃疡组织的修复及愈合,更重要的在溃疡面直接喷涂较高浓度的锡类散,药物不断向创面及深处渗透而被吸收,加之胃液体被抽除,使药物在胃内有较长的作用时间,更促进溃疡愈合。而锡类散中的牛黄、青黛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人指甲、壁窠不公有解毒消炎之效,并有祛腐生新作用,而冰片又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自然有利于加速溃疡之愈合。锡类散合小剂量雷尼替丁治疗,对脾胃温热偏重和脾胃气滞有明显的疗效,较脾胃虚寒,胃阴不足为重者为好。
甘智诚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病452例,并随机分为溃疡片治疗组,溃疡片加小剂量痢特灵治疗组和甲氰咪胍组(对照组)。两治疗组经中医辨证分为三型:①胃阴不足型(脘腹痛、口干、腹胀、怕热喜冷、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脉细数);②脾胃虚寒型(脘腹隐痛、喜按喜暧、口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③寒热夹杂型。分别口服溃疡1号片(丹参12g,沙参12g,麦冬12g,川楝子90g,苦参100g,甘草30g,白芨120g),溃疡Ⅱ号片(黄花120g,丹参120g,白芨120g,桂枝90g,白芍90g,苦参60g,甘草50g,氢氧化铝60g,氧化镁90g),溃疡Ⅲ号片(半夏45g,干姜60g,丹参120g,白芨120g,黄连45g,党参120g,川楝子100g,苦参100g,甘草90g)。溃疡片组,每次2片,均不加其它抗溃疡药物,42d为1疗程。溃疡片加痢特灵组,每次5片,每日4次,并加服疼特灵0.1g、每日3次,痢特灵服10d停5d,再服10d,为减少痢特灵副作用,同时加服了VB1和VB6各10mg,每日3次,25d为1疗程。对照组服甲氰咪胍0.2,每日4次,睡前倍量,30d为1疗程。结果溃疡片加痢特灵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服溃疡片组,而与甲氰咪胍近期治愈相似。但溃疡片加小剂量痢特灵比甲氰咪胍经济,又无明显副作用,且复发率低。溃疡片的方剂中利用中医治则,热则寒之,寒则热之,扶正祛邪,调动机体内因等理论,并佐以消炎生肌,另外Hp对痢特灵敏感,故加用痢灵效果更佳。
于本固等应用去南白药加甲氰咪胍治疗6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并同时对另外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仅服甲氰咪胍做为对照。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第一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8.3%;第二疗程总有效率二组无显著差异。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散痛、促进创口愈合等功能,此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云南白药与甲氰咪胍伍用,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大大地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李方跃等应用中药金铃子散(川楝子粉0.5g、元胡粉0.5g、加醋酸洗必素0.2)治疗60例典型慢性胃炎及溃疡病。三药混合装入胶囊为一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4周为1疗程,服药期间不加任何解痉镇痛药或消炎药。疗程结束后做胃镜、病理及Hp复查。对照组服复方胃友2片每日3次,5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近100%,Hp阴转率96.7%,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金铃子散中的川楝子,元胡利气活血,止痛功效好,洗必泰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霉菌,均有杀灭作用,对粘膜刺激性小、过敏反应少,具价格低廉,疗效可靠。
胡新兰等应用广泛分布在新疆各地的野生植物——骆驼蓬为原料制成骆驼蓬碱片(骆消新)每次40mg,每日3次,与呋喃唑酮(每次0.1g,每日3次)和甲氰咪胍组(每次0.2g,每日3次,睡前增服0.4)治疗经胃镜、病理、细菌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疗程28d~30d,服药期间不用其它抗酸剂。通过临床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溃疡的愈合情况看,骆驼蓬和呋喃唑酮对消化性溃疡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90.9%并与甲氰咪胍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骆驼蓬为多年野生植物,容易提纯加工制作的中药,广泛用于肠道感染,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可能与Hp的抑杀有关。

- 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新的胃病致病因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镜病理性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原菌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40例的治疗与随访《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若干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全菌抗原与尿素酶抗原ELISA血清学检测的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01例的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检测460例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酶类对胃粘液屏障的破坏《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NUD不良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抗菌治疗后由杆状变为球形2例《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病理检查120例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展望《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发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泌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急性胃粘膜病变《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酸分泌增加的机理《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老年慢性胃病的相关性《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机理及治疗学进展
- 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新的胃病致病因子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研究进展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
- 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研究
- 胃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流行病学关系及致癌机制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1.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上皮超威结构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长期保存后染色体DNA酶切图谱的分析
- 胃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超威结构的观察
- 用PCR-SSCP 区分不同来源的幽门螺杆菌
- 2.幽门螺杆菌的基础实验研究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1 概论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彝汉族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 南京消化科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河北省井陉县山区居民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 内蒙古哲盟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临夏回汉儿童胃炎及癌前病变10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调查
- 武汉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 新疆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 新疆喀什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 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黑龙江垦区1776例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 西藏高原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
- 黑龙江消化科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医院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
- 宁夏吴忠地区423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 银川地区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病机理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1总论及基础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 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形成中重要性
- 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胃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幽门螺杆菌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泌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 十二指肠溃疡血浆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 消化性溃疡胃液sIgA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的关系
-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空腹胃液pH值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探讨
-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
- 幽门螺杆菌与老年慢性胃病的相关性
- 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816例小儿胃炎临床分析
- 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734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胃镜下表现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5.8 其它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1概论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进展
-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
-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进展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致病性
-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现状
- 聚合酶链反应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新进展
- 1.2基础实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应用
- 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 双特异抗体酶免疫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 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标准系统的应用
-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中的幽门螺杆菌
- 胃液尿素氮测定诊断幽门杆菌感染
- 经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制备大鼠胃炎模型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全菌抗原与尿素酶抗原ELISA血清学检测的应用
- 1.3临床实验研究
- 胃粘膜检标本中弯曲菌样细菌的检出
- 尿[SB]15[/SB]N排出试验监测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 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 胃十二指肠疾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检测的临床应用
- 胃切除标本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样细菌观察
- 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种方法的比较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三种检验方法的比较
- 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500例
-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01例的治疗
- 活检组织印片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 美蓝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
- 美蓝染色检查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的应用
- 幽门螺杆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病理检查120例分析
- 内镜活检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 1min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抗菌治疗后由杆状变为球形2例
- 检测幽门杆菌感染方法的临床应用
- 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70例
- 幽门螺杆菌1min尿素酶试验与细菌染色检查对比
- 抗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 1.4临床分析与研究
- 儿童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分析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检测460例分析
- 经内镜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及胃液尿素氮测定68例分析
- 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619例分析
- 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的临床意义
- 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3000例分析
- 幽门螺杆菌感染947例临床分析
- 胃镜受检者885例幽门螺杆菌检出报告
- 幽门螺杆菌感染845例检测结果分析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进展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研究进展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短程治疗
- 胶态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 抑酸和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 幽门螺杆菌在诊治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胃氨的变化
-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肠溃疡的治疗
- 消化性溃疡近代治疗的进展
-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
- 中草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关系
-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中医药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近况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 复方中药制剂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 扶正祛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
- 溃疡清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
- 胃安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清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67例
- 理气健中丸治疗胃炎及胃溃疡364例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腹疾病简介
- 灭幽灵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0例
- 槟榔四消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疾患57例
- 三黄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28例
- 扶正祛邪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 抗幽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00例
- 槟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阳性溃疡分析
- 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筛选
- 益气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 消化性溃疡辨证论治108例
- 抗炎愈消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186例
- 浅谈慢性胃炎的辨证施护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1240例护理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
- 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 铋和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比较
- 雷尼替丁加头孢氨苄联合应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 得乐冲剂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32例
- 得乐冲剂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50例
- 庆大霉素加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丽珠得乐治疗顽固性消化性溃疡2例
- 得乐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体会
- 十二指肠溃疡伴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
- 得乐治疗慢性胃炎浅谈
- 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 得乐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
- 得乐服药次数与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思密达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68例
- 得乐冲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的体会
- 得乐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238例
- 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50例
- 得乐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及胃炎55例
- 得乐治疗慢性胃炎62例
- 丽珠得乐治疗胃溃疡50例
- 奥美拉唑加痢特灵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22例
- 得乐冲剂治疗慢性胃炎8例
- 得乐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 雷尼替丁加庆大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108例
- 得乐生物药剂学研究概述
- 诺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42例抗体滴度观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的影响
- 加味三联疗法治疗活动性胃炎24例
- 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
- 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麦滋林-S治疗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观察
- 新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7例
- 胶态铋加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 雷尼替丁加硫糖铝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
- 加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70例
- 得乐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随访疗效
- 得乐治疗慢性胃炎193例
- 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阳性者36例
- 甲硝唑治疗慢性胃炎30例
-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3例
- 得乐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52例
- 新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5例
- 庆大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39例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40例的治疗与随访
-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
- 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
- 三联药物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 德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门脉高压性胃病14例
- 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35例
- 得乐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36例
- 胃镜下局部清创冲洗并药物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201例
- 小剂量甲硝唑混悬液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
- 新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24例
- 胶态铋治疗难愈性十二指肠溃疡23例
- 单用庆大霉素口服治疗胃溃疡12例
- 短疗程二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36例
- 二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对胃液EGF的影响
- 得乐治疗上腹痛300例疗效分析
-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
- 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溃疡96例
-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复发58例
- 三联疗法2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8例
- 得乐和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66例
- 奥美拉唑加呋喃唑酮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 得乐加黄连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624例
- 丁胺卡那霉素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15例
- 胶态铋加维生素E治疗消化性溃疡118例
- 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68例
- 2.4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