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和方法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1 材料 各型胃病患者共200例。年龄19岁~80岁,平均46.9岁。男222例,女78例。患者经胃镜检查时,均在胃窦部或求部钳取粘膜组织两块,置于含10%灭活小牛血清的布氏肉汤中放于4°C冰箱中保存,送检。

1.2 方法

1.2.1 尿素试验 参考Christtensen尿素肉汤培养和mlorris等快速诊断法,先用2%液体尿素常规法,后用10%液体尿素1min检查法及5%尿素滤纸片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1.2.2 直接涂片镜检 用保存液将胃粘膜研磨成匀浆后,取一滴推成涂片,甲醇固定后用0.3%碱性复红单染,于显微镜下直接检查。

1.2.3 幽门螺杆菌培养 以布氏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加入6%脱纤维新鲜羊血及联合抗生素(TmP5mg/L、万古霉素6mg/L、两性霉素2mg/L),制成血平皿,放置4°C冰箱中保存、备用。从送检的Hp保存液中用白金耳取出胃粘膜组织块放入玻璃研磨器中,加入0.5ml保存液,研磨成匀浆,用1ml吸管吸取0.2ml于血平皿中涂匀,将平皿置于10%CO2,5%O2及85%N2混合气体培养箱中,37°C培养72h后观察培养结果。剩下 液体匀浆于尿素酶快诊及直接涂片镜检。

1.2.4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所用试纸系参考WHO建议的药敏试验质量控制标准及国内外有关资料制备而成,由大连生物试剂厂生产,专供用纸片扩散法来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试验中所用菌液为用0.1%胨生理盐水洗下的37°C48h培养物,浓度为2×109cfu/ml。用1ml吸管取0.1ml菌液于血平皿上,涂匀,之后将药敏片按适当的间距平贴于平皿上,一般9m直径的平皿上贴6张药敏片。最后将平皿置于混合气体培养箱中37°C培养48~72h,观察试验结果,测量抑菌环直径。

1.2.5 杀螺杆菌抗体检测 原理:氧化酶反应阳性的细菌,由于氧化酶的作用,可使TTC用灭菌蒸馏水配成0.5%的溶液;指示菌用Hp295 37°C48h的培养物,其浓度为107cfu/ml;补体一指示菌悬液的制备:补体取4只豚鼠的新鲜分离血清,用生理盐水作1:20稀释,再加入最终浓度为1%(V/V)的指示菌,即为浓度相当于105cfu/ml的补体—指示菌悬液;微量定量板用4×10孔板。方法:①每孔先加入0.1ml生理盐水。②第一孔加入1:5被检灭活血清(取自胃病患者)0.1ml,之后顺序作从1:10~1:5120的对倍稀释。③每孔加补体—指示菌悬浮液一滴,约0.05ml。④最后每孔加入含0.01%TTC布氏肉汤0.1ml(0.5%TTC用布氏肉汤作50倍释稀。混合后盖上塑料盖,于37°C培养20~24h后观察结果。以无红色出现的孔内的血清稀释度作为被检血清的杀螺杆菌抗体的最高滴度。

1.2.6 动物试验 实验选用小鼠C57、BALb/c和金黄色地鼠(由本所动物室提供)用布氏肉汤将新培养的Hp菌洗下,浓度大约配成2×109cfu/ml,每只小鼠一次灌胃约0.5~1ml菌液,每周2次,共4次~6次,末次灌胃后3~7d,处死动物,解剖后取两块胃粘膜组织作尿素酶快诊和Hp菌培养及组织切片。

1.2.7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 材料和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 材料和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 采《圣济》五脏诸咳嗽《医学从众录》
  4. 才旺仁增《中医词典》
  5. 采访记实《中医疾病预测》
  6. 擦涌泉穴令腰足轻快法《养生秘旨》
  7. 采精华法《达摩洗髓易筋经》
  8. 擦药《急救广生集》
  9. 采松脂法《备急千金要方》
  10. 擦牙至宝散(锦囊秘方)《冯氏锦囊秘录》
  11. 采样方法《预防医学》
  12. 擦牙乌须不老神方《回生集》
  13. 采样示教《预防医学》
  14. 擦牙散《奇方类编》
  15. 采样仪器使用方法《预防医学》
  16. 擦牙散《冯氏锦囊秘录》
  17. 采药《中医词典》
  18. 擦牙固齿散《冯氏锦囊秘录》
  19. 采药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20. 擦肾治频诩法《养生秘旨》
  21. 采药时节《千金翼方》
  22. 擦目《老年百病防治》
  23. 采药时节一首《外台秘要》
  24. 擦面美颜诀《寿世传真》
  25.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贯彻卫生标准《预防医学》
  26. 擦面《中医词典》
  27. 采摭诸书《古今医统大全》
  28. 擦烂红斑《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9. 彩色免疫金银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0. 《中医词典》
  31. 彩云捧日《中医词典》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