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胃炎及上消化道溃疡密切相关,已为世人所公认。成人感染率,无症状者可达50%左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儿亦有不同程度感染。1993年6月~1994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协作,对北京市小儿各年龄组的自然人群感染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共394人,男201人,女193人。4岁~11岁各年龄组儿童来自一个托儿所及某小学学生,按班普查;1岁~3岁幼儿及12岁以上系在我科门诊体检的正常儿及因各种急性病而住院的恢复期小儿。

1.2 方法

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纯的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原,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IgG抗体。以酶标分析仪于波长492nm处测OD值,样品与阴性对照平均值之OD比值大于2者判定为阳性。经有关单位数千例病人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5%,临床符合率达90%以上。

表1 394名小儿抗—HpU检测结果

年龄(岁)例数阳性数阳性率(%)
1~10440.0
2~10330.0
3~16318.8
4~3313.0
5~3026.6
6~3725.4
7~511223.5
8~51713.7
9~661015.2
10~3738.1
11~33927.2
1220630.0
合计3946215.7

2 结果

小儿各年龄组自然人群抗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抗—HpU)阳性率见表1。结果显示:1岁~3岁小儿阳性率较高。此后,除7岁组较高,10岁组较低外,其总趋势为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

我们共普查394人,其中男203人,29人阳性,阳性率14.2%;女191人,33人例阳性,阳性率17.3%。经百分率X2检验,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与在成人组中的观察资料一致。本组自然人群中,经询问本人及家长,4岁~11岁者338例中,反复发生腹痛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较高,与无症状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表2)

表2 小儿腹痛338例与Hp感染

 例数阳性数阳性率(%)X2P
2813211.4  
腹痛571424.62.1926<0.05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见于世界各地及各年龄组人群,是上消化道疾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确诊需经胃镜活检组织学培养,这对于成人而言,无疑是科学的、相对易行的方法;但对小儿来说,,痛苦较大,孩子及家长均难以接受。因此,进行血清学检测在儿科领域势在必行。抗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是一个简单、易行,比较可靠的方法。国内外普遍认为,血清学检测在流行病学调查及是否需要胃镜检查进行初筛是极为有利的。许多作者认为,成人的Hp感染率及消化道疾病之所以较高,是与小儿时期即已发生的Hp感染密切相关,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换言之,各地感染率高低差异的关键在儿童期小儿Hp感染直接影响到成年期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与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Blecker对466名2岁~13岁无症状小儿的调查结果表明,其感染率为1%~22%。该作者指出,小儿Hp感染并非逐龄连续性增高,但其总体趋势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且8岁~13岁者较学龄前小儿明显为高,这与我们的结果相似。为了清楚地了解我国小儿Hp感染的状况,我们在北京市首次按年龄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岁~12岁总阳性率为15.7%,4岁以上无症状者的阳性率为11.%,较发达国家略高。而1岁~3岁小儿感染率较高,推测其可能与家庭内密切接触及某些生活方式有关。至于7岁组有较高感染率,原因尚难推测。许多资料表明,人与人之间及家庭内的交叉传播是Hp感染逐龄增高的重要原因。我们的资料同样证实,Hp感染有随年龄而增加的总趋势,及至12岁~13岁时,其感染率已达30%,不容忽视。我们的调查也表明,男女两Hp感染方面没有明显差别(P>0.05)。

Hp感染既可引发疾病,又可为无症状带菌者,那么,对于Hp感染者空间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有资料表明,Hp阳性的小儿中,70.4%有胃窦炎。也有人指出,约10%的小儿可反复发作腹痛,伴有Hp感染的胃窦炎是其病因之一。在我们所普查的4岁~11岁儿童中,经常发生腹痛者57例(14.5),其中抗-HpU阳性者14例,占24.6%,远较无症状者的阳性率为高,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因此,对出现临床症状的Hp感染者,应积极给予治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 小儿用药的临床评价《医院药学》
  3.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4. 小儿用药不宜峻厉《明医杂着》
  5. 小儿游肿赤痛《圣济总录》
  6. 小儿痈肿方二首《外台秘要》
  7. 小儿瘀热发黄《中医词典》
  8. 小儿痈疮《圣济总录》
  9. 小儿语迟《圣济总录》
  10. 小儿瘿气《中医词典》
  11. 小儿月蚀耳疮方三首《外台秘要》
  12. 小儿营养不良《自我调养巧治病》
  13. 小儿杂病《备急千金要方》
  14. 小儿阴子肿大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15. 小儿杂病《万病回春》
  16. 小儿阴肿秘方《华佗神方》
  17. 小儿杂病《针灸甲乙经》
  18. 小儿阴偏大秘方《华佗神方》
  19. 小儿杂病《丹溪治法心要》
  20. 小儿阴囊生疮溃烂《奇效简便良方》
  21. 小儿杂病歌《古今医统大全》
  22. 小儿阴囊过大《奇效简便良方》
  23. 小儿杂疗方六首《外台秘要》
  24. 小儿阴囊赤肿《奇效简便良方》
  25. 小儿杂治法《千金翼方》
  26. 小儿阴厥《中医词典》
  27. 小儿造血特点《儿科学》
  28. 小儿阴疮秘方《华佗神方》
  29. 小儿造血与血象特点《儿科学》
  30. 小儿阴疮及肿方八首《外台秘要》
  31. 小儿札(zhā)目《中医词典》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