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有密切关系。我们对352例病人Hp感染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告于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有上腹隐痛、饱胀、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者做胃镜检查。取其中资料完整的352例进行了统计。其中男231例,女121例,年龄16岁~78岁。对照组112例,均为无消化系症状者。其中男78例,女34例,年龄21岁~59岁。

1.2 方法

使用OlympusGIF—K2胃镜,对观察组每例病人采取胃窦部活组织标本。同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兰州军区军医学校研制试剂盒)和胃粘膜涂片Giemsa染色镜检法,两项均为阳性者定为Hp阳性。快速尿素酶试验是对于将活组织标本放入试剂盒后,1h内试剂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樱红色者定为阳性,至1h内试剂颜色无变化者定为阴性。对照组采用与观察组完全相同的条件与方法进行观察对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全部经病理组织学确定。对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则经胃镜并结合病理组织学确定诊断。

2 结果

在所观察的352例中,CSG247例,其中Hp阳性152例,检出率为61.5%。CAG15例,其中Hp阳性12例,检出率为80.0%。DU68例,其中Hp阳性58例,检出率为85.2%。GU22例,Hp阳性17例,检出率为77.3%。Hp总检出率为67.9%,对照组112例中,CSG69例,CAG2例,DU2例,正常胃粘膜39例。共检出Hp23例,总检出率为20.5%。

在观察组90例PU中,溃疡面大小在0.5cm×0.5cm以下者36例,其中Hp阳性32例,检出率为88.9%。溃疡面大小在1.5cm×1.5cm以上者16例,Hp阳性16例,检出率为100%。在90例PU中活动性溃疡72例,Hp阳性68例,检出率为94.4%。非活动性溃疡18例,Hp阳性者8例,检出率为44.4%。

3 讨论

大量资料证明慢性胃炎及PU与Hp感染有高度相关性。本观察组Hp检出率:CSG61.5%,CAG80.0%,DU85.2%,GU77.3%,而Hp总检出率为67.9%,与对照组Hp总检出率20.5%相比,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报道一致。另提示消化系症状的有无与Hp检出率的高低关系密切。溃疡面的大小与Hp检出率呈正相关。活动性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94.4%)远高于非活动性消化性溃疡(44.4%)。这可能是由于Hp感染愈重,该处炎症亦愈重,随之溃疡面亦愈大并多呈活动性溃疡之故。

上述资料进一步提示Hp与慢性胃炎及PU关系密切。Hp感染在引起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并由此而使其粘膜防护机制减弱,最终导致PU上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症状加剧早期复发和顽固不愈亦起重要作用。其致病机制可能是Hp菌体与上皮细胞结合后,Hp的代谢产物、毒素、酶类特别是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2和C破坏胃窦部粘膜的氨基已糖和磷脂,诱导炎症细胞合成,以及细胞毒素,免疫损伤等因素引起上皮细胞的损伤等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Hp可能是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有报道在家庭内通过密切接触可造成传播。直接接触胃液在Hp感染的传播中有重要作用。故从事消化内镜的医生和护士是最易受Hp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

对Hp的抗菌治疗在慢性胃炎和PU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方面有重要价值。抗Hp药物如呋喃唑酮和次枸橼酸铋(De-Nol)等均有促使溃疡愈合。Hp阳性的PU患者抗Hp药物有效。如能彻底清除Hp可使PU根治。同时也进一步证明PU和慢性胃炎与Hp感染有高度相关性,使“无Hp无溃疡”的观点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根除Hp的方案很多,目前学者们都在在致力于寻求更为有效、安全、价廉、疗程短、使用方便、顺从性好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除Hp方案。相信符合上述要求的“最佳方案”不久将会运用于临床。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1240例护理《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4. 幽门螺杆菌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5.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6. 幽门螺杆菌与老年慢性胃病的相关性《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7.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8.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9.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0. 幽门螺杆菌与急性胃粘膜病变《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1. 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的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2. 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3. 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炎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4.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5.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6.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发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7.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8. 幽门螺杆菌与病理检查120例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9.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流行病学关系及致癌机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0. 幽门螺杆菌与NUD不良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1.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2.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3. 幽门螺杆菌与胃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4.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01例的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5.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6.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7.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8.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若干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9.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患研究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1.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