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42例抗体滴度观察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清除Hp的治疗可改善组织学炎症变化。虽然体外试验Hp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但临床上仅少数有效。第三代喹诺酮类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治疗Hp感染相关的胃炎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诺沙星单独应用和与胶态次枸橼酸铋(CBS)联合应用对Hp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并评定血清H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在疗效判定和随访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经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或)Hp培养确定的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12例。其中男131例,女81例。年龄42岁±10岁。病程4.3a±0.8a主要症状为上腹痛、上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除外消化性溃疡息肉及肿瘤等。并排除上消化道手术史、肠道易激综合征、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检查前1月内已服抗菌药物、胶态次枸橼酸铋,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亦被剔除。

1.2 方法

①病理组织学查查:胃镜活检标本HE染色组织学诊断,Giemsa染色确认Hp。病理诊断标准参照Whitehead方法(1979)和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方案(1980)。炎症程度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判定为0,1,2,3级。②细菌培养:用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培养基试管(每管3ml)送检。置入胃镜活检组织块2块。每例活检钳均经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酒精擦拭。Hp培养基用布氏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加入脱纤维羊血有联合抗生素,3d后观察结果,并作生化反应鉴定。③血清Hp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按照kesumen法改良)。抗原经超声处理。用波长为492nm测OD值。本组按被检血清稀释度≥300为阳性(ELISA单位,EU)。ELISA特异性经吸收试验鉴定,确定与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无交叉反应。

治疗方法 检出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A组,男48例,女24例,年龄43岁±10岁,服诺氟沙星0.2g,3次/d;B组,男47例,女23例,年龄40岁±7岁,服诺氟沙星0.2g和CBS0.11g,4次/d;C组,男46例,女24例,年龄39岁±9岁,服安慰剂对照。每周记录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分级:无症状0级,轻症1级,中度2级,重症3级。治疗结束后1个月胃镜及活检病理、Hp培养复查,6个月后再复查1次。停药后1,3,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Hp抗体1次。

统计学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计量资料)和X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Hp清除率

治疗结束后1个月3组Hp清除率分别为:A组69%(50/72);B组87%(61/70);C组7%(5/70)。A,B2组与C组比较显著高于C组(P<0.01)。A,B2组间差异亦显著(P<0.05)。停药6个月后,A,B两组分别保持85%(47/55)和95%(53/56)Hp阴转。2组原已阴转者10%(11/111)再现Hp。

2.2 病理组织学检查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mo,6mo)炎症积分变化分别为:A组2.1±0.3,0.97±0.20,0.99±0.10;B组2.1±0.5,0.90±0.21,0.9±0.4;C组2.02±0.23,2.0±0.3;1.9±0.4。前2组自身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与C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C组自身比较则无变化(P<0.05)。

2.3 症状缓解率

治疗结束后1mo,症状总缓解率3组分别为88%(63/72)、90%(63/70)、14%(10/70),A,B2组明显优于C组(P<0.01)。其中尤以腹胀缓解最明显。

表1 3组治疗前后血清Hp抗体滴度(AKx-±s,EU)

组别治疗前停药后1个月停药后3个月停药后6个月
n抗体滴度n抗体滴度n抗体滴度n抗体滴度
诺氟沙星72700±28572175±56b62165±45b57168±b
诺氟沙星加胶态次
枸椽酸铋
70694±28270167±48b61162±53b58166±49b
安慰剂70694±28670649±282616867850676±280

bP<0.01,经自身对照t检验法统计。

2.4 血清Hp抗体滴度

A,B两组治疗后Hp抗体滴下降明显(P<0.01),C组则无变化(P<0.05),见表1。ELISA法与Hp培养和(或)病理检查对照,敏感性92.4%,特异性89.2%。

2.5 药物敏感试验

诺氟沙星滤纸片药敏抑菌试验(以mm计)为38mm~40mm,同期对照多粘菌素为0,新霉素24mm,呋喃唑酮44mm~46mm,四环素28mm~30mm。诺氟沙星最小抑菌浓度(试管法)为6.25μg/L~31.25μg/L。其5min杀灭Hp浓度(平皿法)为250g/ml。

药品不良反应服用诺氟沙星的2组中头晕各1例,A组出现疹1例。3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有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对于Hp阳性的慢性胃炎,抗菌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研究表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经诺氟沙星治疗或与CBS联合用药治疗结束1个月后,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Hp的清除,病理组织学炎症减轻乃至修复。目前,国外推荐以CBS为基础再加羟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3药并用。虽抗菌效果好,但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难以耐受,而且霉菌性口腔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屡有发生。本研究根据诺氟沙星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强、体内不易失活、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经体外药敏试验对Hp高度敏感,临床用于慢性胃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疗程1个月显示Hp已清除的111例中,90%在6个月后仍保持Hp阴转,提示诺氟沙星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本组在用芭前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抗菌治疗后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与Hp清除、炎症程度减轻(活动性炎症消失)具有相关性。表明此法对药物疗效的判定、Hp的存在和再现的鉴定有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简便、无创,患者依从性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 诺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42例抗体滴度观察《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 诺虫咬《幼幼新书》
  3. 诺卡放线菌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挪手腕法《中医词典》
  5. 《中医词典》
  6. 挪手腕法《中医词典》
  7. 《中医词典》
  8. 挪脚踝骨入臼手法《中医词典》
  9. 懦懦《中医词典》
  10. 挪脚踝骨入臼手法《中医词典》
  11. 懦懦《中医词典》
  12. 挪法《中医词典》
  13. 糯稻根《中药炮制》
  14. 挪法《中医词典》
  15. 糯稻根(糯稻草)《中药学》
  16. 疟状《医学纲目》
  17. 糯米《药笼小品》
  18. 疟主方《本草乘雅半偈》
  19. 糯米《食物疗法》
  20. 疟昼夜作《杂病心法要诀》
  21. 糯米《本草备要》
  22. 疟昼夜作《医宗金鉴》
  23. 糯米《本草易读》
  24. 疟症门诸方《校注医醇剩义》
  25. 糯米《饮食须知》
  26. 疟症论治《类证治裁》
  27. 糯米《冯氏锦囊秘录》
  28. 疟症《医学从众录》
  29. 糯米《医学入门》
  30. 疟症《评琴书屋医略》
  31. 糯米《本草从新》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