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严氏曰∶巢氏《病源》论妇人有三十六疾者,七 、八瘕、九痛、十二带下也(凡巢氏所论,不可稽者什九,即此言,亦无延医之法,何可凭也)。而带下不显其证,今人唯知赤白二带耳,此由劳伤冲任,风冷据于胞络。妇人平居,血欲常多,气欲常少,百疾不生。或气倍(倍字作滞字看)于血,气倍生寒,血不化赤,遂成白带。若气平血少,血少生热,血不化红,遂成赤带。寒热交并,则赤白俱下(二句透彻),其脉右手尺浮,浮为阳,阳绝者无子.若足冷带下,轻则漏下,甚则崩中,皆心不荣血,肝不藏血所致(宗脉经语)。其脉寸口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为寒,芤为虚,寒虚相搏,其脉为革,主半产漏下。又尺寸脉虚者漏血,漏血脉浮者,不可治。

产宝云∶带下三十六疾者,是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虽分三十六种,总是冷热微甚所致。故后人只以赤白二 总之)。十二 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如赤皮,五如脓痂,六如豆汁,七如葵羹,八如凝血,九如清血似水,十如米泔,十一如月浣,十二如经度不应期也。九痛者,一阴中痛,二阴中淋痛,三小便痛,四寒冷痛,五月来时腹痛,六气满来时足痛,七汗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胁下皮痛,九腰痛。七害者,一害食,二害气,三害冷,四害劳,五害房,六害妊,七害睡。五伤者,一窍孔痛,二寒冷痛,三小腹痛,四脏不仁,五子门不正引背痛。三固者,月水闭塞不通,其余二者,文缺不载,而仲景所说,三十六种疾,皆由子脏冷热劳损,而夹下起于阴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济阴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1.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济阴纲目》
  2.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济阴纲目》
  3. 论带下杂治法《济阴纲目》
  4.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济阴纲目》
  5. 论丹毒(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6.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济阴纲目》
  7. 论丹溪治产后发热用方之法《女科经纶》
  8.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济阴纲目》
  9.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10. 论带下湿热药用正治从治之异《济阴纲目》
  11.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12. 论带下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济阴纲目》
  13. 论淡竹《苏沈良方》
  14.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济阴纲目》
  15. 论刀针砭石法《疡医大全》
  16.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济阴纲目》
  17. 论倒仓法《丹溪心法》
  18. 论大医习业《备急千金要方》
  19. 论倒睫赤烂《原机启微》
  20. 论大医精诚《备急千金要方》
  21. 论倒靥便秘及利《冯氏锦囊秘录》
  22. 论大头伤寒治法《冯氏锦囊秘录》
  23. 论倒靥复灌复出《冯氏锦囊秘录》
  24. 论大黄《外科理例》
  25. 论得已便令人觉否《外台秘要》
  26.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27. 论得之所由《外台秘要》
  28.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29. 论的涵义《思考中医》
  30. 论唇舌干燥唇舌破裂舌苔《原要论》
  31. 论地骨皮《苏沈良方》

《济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