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造血特点

《儿科学》书籍目录

(一)胎儿期造血 血细胞的生成始自卵黄囊的血岛,然后出现肝、脾等器管髓外造血最后转移至骨髓造血。胎儿期造血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中胚叶造血期 自胚胎第3~4周就在卵黄囊上形成许多血岛,这些血岛的细胞,分成内外两部份,边缘的细胞形成血管网的原始内皮细胞,中间的细胞从血管游离至管腔,变成原始细胞,染色呈强嗜硷性,不含血红蛋白,分化后开始出现血红蛋而成为原始红细胞,此种细胞体积较大,核染色质粗糙,与巨幼细胞相似。

从胚胎8周后,血岛开始退化。巨幼红细胞样的血细胞逐渐减少,至胚胎12-15周消失。

2.肝、脾造血期:脾造血期,以肝脏造血为主。约自胚胎第8周开始,在肝脏的窦状隙出现造血细胞。肝脏制造的红细胞与卵黄囊制造的原红细胞不同,它的胞体较小,,胞核的结构与骨髓的原红细胞近似,称为定型的原红细胞,它可分化成无核的红细胞,经血窦壁进入血流。胚胎2-6月,肝脏造血最为活跃,此时可见少量的血小板和粒细胞,于胎儿3个月左右脾脏可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同时出现破坏血细胞的功能,至胎儿5个月时脾脏造红细胞和粒细胞的活动减少,并逐渐消失,而造淋巴细胞的功能可维持终身。

约自胎儿4个月开始淋巴结和胸腺也参与适淋巴细胞。

3.骨髓造血期:自胎儿4个月开始,骨髓出现造血活动,最初,骨髓制造的血细胞很少,而且主要造粒细胞。不久,骨髓迅速地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至胎儿30周,骨髓中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等系统增生都很活跃。初生时所有的骨髓都充满造血组织。

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互相交错的。见图6-1。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新生儿及5岁以内的小儿生后造血主要限于骨髓,这个时期全身骨髓腔充满了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5岁以后随着生长发育减慢,长骨干中的红髓开始脂肪化并逐渐形成黄髓,而红髓相应减少,至18-20岁的红髓仅分布于扁骨,短骨及长骨的近心端。

2、骨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髓外造血甚少,仅限于脾、淋巴结生成淋巴及单核细胞,生后头几年,尤其是婴幼儿期全身骨髓布满了红髓,加之造血功能尚未完善,代偿功能薄弱,故每当遇到感染或其它造血需要增加时,又呈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这时出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以及末梢血象出现有核红细胞和较幼稚的中性粒细胞,当病因消除、贫血纠正后骨髓外造血亦随停止。胚胎及生后期造血器官的变更情况见图6-2。

胎儿期造血

图6-1 胎儿期造血

胎儿期及生后造血器官的变动

图6-2 胎儿期及生后造血器官的变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儿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儿科学》书籍目录
  1. 小儿造血特点《儿科学》
  2. 小儿杂治法《千金翼方》
  3. 小儿造血与血象特点《儿科学》
  4. 小儿杂疗方六首《外台秘要》
  5. 小儿札(zhā)目《中医词典》
  6. 小儿杂病歌《古今医统大全》
  7. 小儿针《针灸大成》
  8. 小儿杂病《丹溪治法心要》
  9. 小儿针疗法《中医词典》
  10. 小儿杂病《针灸甲乙经》
  11. 小儿诊治大法《景岳全书》
  12. 小儿杂病《万病回春》
  13. 小儿疹痘《银海精微》
  14. 小儿杂病《备急千金要方》
  15. 小儿正诀指南赋《幼科发挥》
  16. 小儿月蚀耳疮方三首《外台秘要》
  17. 小儿正面《幼科切要》
  18. 小儿语迟《圣济总录》
  19. 小儿证《脉因证治》
  20. 小儿瘀热发黄《中医词典》
  21. 小儿症瘕癖方六首《外台秘要》
  22. 小儿游肿赤痛《圣济总录》
  23. 小儿症瘕癖结《圣济总录》
  24.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5. 小儿症癖秘方《华佗神方》
  26.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7. 小儿支气管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28. 小儿用药的临床评价《医院药学》
  29. 小儿指脉歌《古今医鉴》
  30. 小儿用药不宜峻厉《明医杂着》
  31. 小儿指纹《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