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Apo(a)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书籍目录

临床上对Apo(a)多态性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分析不同Apo(a)多态在不同种族正常人、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对高脂血症家系调查,得出下述一些结论:

1.Apo(a)表型对于每个研究个体来说是终生固定的,不因身体状况而改变。Apo(a)表型受遗传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则,即个体中出现的Apo(a)多态总存在其双亲中。

2.Apo(a)表型以一种异构体构成的单一表型为多(以S4较多见);最多由两种Apo(a)异构体构成同一血清表型,此类双表型以S2/S3为多见,正常人群中较常见的Apo(a)表型为S4、S3、S2、B、S1少见;F罕见。亚洲人群S4较欧美人群频率明显增高,说明Apo(a)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种族差异性。

Apo(a)异构体分子量,人群中出现频率和血清Lp(a)水平

图19-2 Apo(a)异构体分子量,人群中出现频率和血清Lp(a)水平

3.Apo(a)异构体分子量与其血清Lp(a)浓度呈负相关。即高分子量Apo(a)表型伴低Lp(a)浓度,低分子量Apo(a)表型伴高Lp(a)浓度,见图19-2所示。

4.冠心病(CHD)患者与正常人Apo(a)表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双表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伴高Lp(a)水平的Apo(a)表型B、S1和S2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同种表型者,冠心病组血清Lp(a)水平多高于正常对照组。国内秦树存等研究认为,Apo(a)低分子量表型(B、S1、S2)与高水平的Lp(a)密切相关,为我国汉族人群中CHD的独立的遗传危险因素。庄一义等研究发现Apo(a)研究表型在心脑血管疾病(CCV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伴高水平Lp(a)的表型B、S1在CCVD组中出现的频率(19%)高于对照组(5.7%);相反,伴低水平Lp(a)表型S4和未检出(null)在CCVD组中出现频率(36.2%),低于对照组(51.9%)。

5.研究证明,Ⅲ型高脂血症(HLP)、周围血管性疾病(PVD)、晚期肾病(ESRD)、糖尿病等患者Apo(a)表型频率分布与正常人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Lp(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一般高分子量表型(S2、S3、S4)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同表型正常人。这些资料显示,除Apo(a)基因多态性明显影响血清Lp(a)水平外,一些非遗传因素(如环境、性激素水平等)和/或其他遗传因素对Lp(a)水平也有影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动脉粥样硬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动脉粥样硬化》书籍目录
  1. Apo(a)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
  2. Apo(a)表型检测的方法学《动脉粥样硬化》
  3. Apo(a)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4. Apert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5. ApoAⅠ《动脉粥样硬化》
  6. Alzheimer病《病理学》
  7. ApoAⅠ、AⅡ、AⅣ、CⅠ、CⅡ、CⅢ及E的基因结构的类同性《动脉粥样硬化》
  8. ALS或CPR已获初步效果时的用药《急诊医学》
  9. ApoAⅠ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10. AIDS的治疗《医学免疫学》
  11. ApoAⅠ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12. AIDS的预防《医学免疫学》
  13. ApoAⅡ《动脉粥样硬化》
  14. Adie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5. ApoAⅣ《动脉粥样硬化》
  16. 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药理学》
  17. ApoB100《动脉粥样硬化》
  18. ABO血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9. ApoB48《动脉粥样硬化》
  20. ABO血型系统《生理学》
  21. ApoB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22. ABO血型系统《临床基础检验学》
  23. ApoB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24. ABO和Rh系统以外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临床基础检验学》
  25. ApoB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举例《动脉粥样硬化》
  26. Abell-Kendall改良法《动脉粥样硬化》
  27. ApoB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28. Abadie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9. ApoCⅡ异常症(遗传变异)《动脉粥样硬化》
  30. A《传染病》
  31. ApoE表型检测的方法学《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