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oE表型检测的方法学
ApoE表型检测即可以以VLDL为样品,又可以直接以血清(或血浆)为样品,通过IEF电泳分析、双向PAGE或结合免疫印迹法进行测定。
1.等电聚焦(IEF):由于三种主要ApoE异构体E2、E3和E4的等电点(pⅠ)分别为5.89、6.02和6.68,E4比E3多一个正电荷,而E2比E3少一个正电荷。因此,可应用1EF检测这些异构体间电荷差异而确定不同ApoE表型。传统ApoE表型检测方法多采用超速离心法或化学沉淀法分离VLDL,脱脂后进行IEF,然后进行染色分析。这种方法需要血清量较多,昂贵、费时,又需要大型设备,不适合大规模研究。ApoE异构体之间染色程度之间差异及电泳过程中泳动距离的变异性也造成结果的不稳定性。
2.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血清脱脂后,经IEF电泳将ApoE与其他蛋白质分离,然后将凝胶中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NC)膜上,用抗ApoE抗体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反应或采用直接的免疫固定法,即可灵敏而特异地显示出ApoE区带的位置,从而确定ApoE表型。此方法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排除了血清其他蛋白质的干扰,不需超速离心分离VLDL,血清用量少,是国内外实验室检测ApoE表型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此类方法亦存在一些缺点,如对于存在与普遍异构体具有相同电荷的罕见异构体标本,或在糖尿病等病理状态时,由于转录后修饰引起蛋白质变化的标本检测时,就会给出错误的结果。
3.双相电泳(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
第一相应用IEF电泳将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分离;第二相根据蛋白质分子量不同及浓度的差异,应用SDS-PAGE进行分离,由此确定ApoE表型。此技术能解决IEF遇到的一些转录后修饰的问题,临床标本用量也很少,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由于成本昂贵而且费时,有时也难以清晰地分辨表型,故临床上应用较少。

- ApoE表型检测的方法学《动脉粥样硬化》
- ApoCⅡ异常症(遗传变异)《动脉粥样硬化》
- ApoE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 ApoE的蛋白结构《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举例《动脉粥样硬化》
- ApoE的生理功能《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 ApoE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poE多态性与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 ApoB48《动脉粥样硬化》
- ApoE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poB100《动脉粥样硬化》
- ApoE基因型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Ⅳ《动脉粥样硬化》
- ApoE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Ⅱ《动脉粥样硬化》
- APUD系统肿瘤《病理学》
- ApoAⅠ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 Argyll Robertson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ApoAⅠ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rnold-Chiari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ApoAⅠ、AⅡ、AⅣ、CⅠ、CⅡ、CⅢ及E的基因结构的类同性《动脉粥样硬化》
- Aronld-Pick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ApoAⅠ《动脉粥样硬化》
- ATP的生成、储存和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Apo(a)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TP的生成方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Apo(a)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
- ATP能量的转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一章 脂质化学及其代谢
- 第一节 脂质种类及化学结构(缺)
- 第二节 脂质代谢
- 第三节 脂质的生理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三章 载脂蛋白的种类与结构
- 第四章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及其基因型
- 第五章 脂类代谢有关酶类
- 第六章 脂蛋白受体
- 第七章 脂类代谢有关的特殊蛋白质
- 第一节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 第二节 血清碱性蛋白
- 一、血清碱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其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 二、血浆碱性蛋白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 三.不同脂质、脂蛋白和LDL-ApoB浓度下碱性蛋白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四、酰化作用剌激蛋白与细胞的连结
- 五、碱性蛋白的信使传递途径
- 六、脂肪信号Adipsin-ASP系统
- 七、HyperApoB的病理生理
- 第三节 LDL受体相关蛋白
- 第四节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 第五节 胆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脂蛋白代谢
- 第九章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 第十章 脂类代谢紊乱
- 第一节 高脂血症
-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
- 第三节 遗传性载脂蛋白代谢异常
- 第四节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监控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细胞及生物活性因子
- 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三章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四章 抑扬基因表达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十五章 血清脂类测定
- 第十六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
- 第一节 脂蛋白分离的方法学评价
-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离定量法
- 第四节 血清脂蛋白非电泳定量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血清载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 第十八章 血清载脂蛋白的免疫测定
- 第一节 血清载脂蛋白定量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的评价
- 第二节 载脂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三节 单向免疫扩散法
- 第四节 免疫火箭电泳法
- 第五节 免疫透行射比浊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载脂蛋白表型及基因型的检测
- 第二十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检测
- 第二十一章 动脉血管壁的生化分析
- 第一节 动脉壁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组分的提取
- 第三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间质成分的提取
- 第四节 动脉血管壁免疫化学鉴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细胞培养
- 第二十三章 转基因动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十四章 DNA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附录一 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