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oB100
从1966年Margoli和Landgon开始研究ApoB100的结构,不同实验室以特异性蛋白水解酶或化学裂解法研究ApoB的结构,所得ApoB纯度均不尽人意。作者曾于1986年采用特殊的沉淀抽提法获得高纯度的血清ApoB100纯品,以化学裂解法在国内首先报道了ApoB100纯品的氨基酸组成,与Ologsson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如表3-1所示。
表1 人的ApoB100的氨基酸组成
种类 | mol/103mol氨基酸 | ||||
作者制备的 | Ologsson | Avogaro | Yang | Yang | |
ApoB100 | ApoLDL | ApoB | ApoB100 | ApoB100 | |
Lys | 65.26 | 76.9±1.0 | 69.3±1.9 | 67.3 | 78.9 |
His | 18.46 | 25.1±0.5 | 19.5±1.7 | 25.4 | 23.4 |
Arg | 34.97 | 35.4±3.3 | 37.0±6.8 | 32.1 | 31.7 |
Asp | 100.96 | 83.6±1.6 | 94.5±7.4 | 106.2 | 103.6 |
Thr | 65.12 | 58.1±2.1 | 64.8±3.1 | 63.7 | 67.8 |
Ser | 81.30 | 72.3±1.8 | 82.0±4.0 | 81.3 | 87.1 |
Glu | 120.91 | 122.4±2.2 | 130.1±3.1 | 123.8 | 117.4 |
Pro | 41.07 | 43.7±3.5 | 46.2±3.1 | 37.8 | 40.3 |
Gly | 57.45 | 54.0±2.4 | 65.3±7.9 | 48.2 | 46.3 |
Ala | 111.29 | 67.4±1.3 | 72.6±2.7 | 61.1 | 59.5 |
Val | 59.48 | 59.7±1.3 | 57.0±2.7 | 61.1 | 57.5 |
1/2Cystine | 6.72 | 8.0±1.4 | 14.5±2.6 | 6.7 | 5.6 |
Met | 14.45 | 19.7±0.5 | 16.7±1.4 | 18.1 | 16.4 |
Ile | 61.97 | 65.4±1.9 | 51.7±1.9 | 61.1 | 58.8 |
Leu | 123.94 | 130.7±2.5 | 121.2±4.4 | 118.0 | 120.6 |
Tyr | 34.55 | 34.8±1.4 | 31.0±1.6 | 29.5 | 31.8 |
Phe | 54.01 | 55.4±2.3 | 38.4±2.6 | 52.8 | 47.6 |
Trp | 未测 | 未测 | 未测 | 5.7 | 6.5 |
1986年杨朝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得到人LDL的ApoB100纯品并测出了ApoB100一级结构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其结果与从cDNA推导的序列完全一致,从而解决了二十余年悬而未决的难题。
ApoB100是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510kD,主要在肝脏,少数在小肠合成。ApoB100包括27个(或24)氨基酸信号肽和4536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单体蛋白。1986年ApoB100的全部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结构已阐明。ApoB100分子中含有25个Cys残基,其中有11个Cys残基集中分布在前面500氨基酸组成区域,形成链内二硫健,所以N端高度交联成典型球形结构,Cys残基通过硫脂键与软脂酸硬脂酸以共价键相结合,使ApoB牢固地连接着脂质成份。ApoB100中对脂类结合的必要的结构区域在2035~2506和4002~4527氨基酸残基之间,这两个结构区域重复出现两性亲脂α-螺旋区段。另有一种结合脂质的重要结构是含疏水和亲水性氨基酸交替排列两性亲脂β-折叠结构,这种结构分布在整个分子序列中,但集中于四个富含脯氨酸域,这种富含脯氨酸的重复序列是ApoB100所特有的,使ApoB100能够将磷脂侧链深埋其间并使之紧密结合。由于ApoB100的两性α-螺旋和富含脯氨酸的疏水肽及可被脂酰化的Cys残基形成特殊结构,使得ApoB100能够与单层极性脂牢固地结合并有许多脂质结合区,并使其在VLDL和LDL从分泌到被清除的整个过程中,ApoB100不在脂质白分子间转换,这是与其他载脂蛋白不同之处。LDL上的ApoB100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LDL上的ApoB100结构图
ApoB100生理功能有:①合成装配和分泌富含甘油三酯的VLDL;②是LDL的结构蛋白;③是LDL受体的配体,调节LDL从血浆中的清除速率。

- ApoB100《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Ⅳ《动脉粥样硬化》
- ApoB48《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Ⅱ《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Ⅰ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Ⅰ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举例《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Ⅰ、AⅡ、AⅣ、CⅠ、CⅡ、CⅢ及E的基因结构的类同性《动脉粥样硬化》
- ApoB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 ApoAⅠ《动脉粥样硬化》
- ApoCⅡ异常症(遗传变异)《动脉粥样硬化》
- Apo(a)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poE表型检测的方法学《动脉粥样硬化》
- Apo(a)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
- ApoE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
- Apo(a)表型检测的方法学《动脉粥样硬化》
- ApoE的蛋白结构《动脉粥样硬化》
- Apert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ApoE的生理功能《动脉粥样硬化》
- Alzheimer病《病理学》
- ApoE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LS或CPR已获初步效果时的用药《急诊医学》
- ApoE多态性与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 AIDS的治疗《医学免疫学》
- ApoE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 AIDS的预防《医学免疫学》
- ApoE基因型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 Adie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ApoE异常症《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一章 脂质化学及其代谢
- 第一节 脂质种类及化学结构(缺)
- 第二节 脂质代谢
- 第三节 脂质的生理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三章 载脂蛋白的种类与结构
- 第四章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及其基因型
- 第五章 脂类代谢有关酶类
- 第六章 脂蛋白受体
- 第七章 脂类代谢有关的特殊蛋白质
- 第一节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 第二节 血清碱性蛋白
- 一、血清碱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其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 二、血浆碱性蛋白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 三.不同脂质、脂蛋白和LDL-ApoB浓度下碱性蛋白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四、酰化作用剌激蛋白与细胞的连结
- 五、碱性蛋白的信使传递途径
- 六、脂肪信号Adipsin-ASP系统
- 七、HyperApoB的病理生理
- 第三节 LDL受体相关蛋白
- 第四节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 第五节 胆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脂蛋白代谢
- 第九章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 第十章 脂类代谢紊乱
- 第一节 高脂血症
-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
- 第三节 遗传性载脂蛋白代谢异常
- 第四节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监控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细胞及生物活性因子
- 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三章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四章 抑扬基因表达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十五章 血清脂类测定
- 第十六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
- 第一节 脂蛋白分离的方法学评价
-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离定量法
- 第四节 血清脂蛋白非电泳定量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血清载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 第十八章 血清载脂蛋白的免疫测定
- 第一节 血清载脂蛋白定量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的评价
- 第二节 载脂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三节 单向免疫扩散法
- 第四节 免疫火箭电泳法
- 第五节 免疫透行射比浊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载脂蛋白表型及基因型的检测
- 第二十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检测
- 第二十一章 动脉血管壁的生化分析
- 第一节 动脉壁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组分的提取
- 第三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间质成分的提取
- 第四节 动脉血管壁免疫化学鉴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细胞培养
- 第二十三章 转基因动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十四章 DNA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附录一 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