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受体与标记配体的结合分析
为了体外研究脂蛋白的细胞代谢和脂蛋白受体活性,早在1974年Goldstein和Brown就建立了成纤维细胞125I标记LDL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常用125I)标记LDL后,与细胞(通常为培养的单层成纤维细胞)、组织或含有LDL-R的制剂一起孵育,使LDL-R与125I-LDL充分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再除去未结合的125I-LDL,测定结合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同时检测细胞、组织或受体制剂的蛋白质含量,即可计算出与125I-LDL结合的LDL-R量。本法由于使用同位素,采样困难和操作过程繁琐,且费时、昂贵,故在临床诊断上难以广泛开展。
Teupser等于1996年建立了直接荧光法检测LDL-R,他们采用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基花青高氯酸盐(1,1'-dioctadecy1-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DiI)标记LDL,原理与同位素标记LDL相同。其操作步骤见图20-1。直接荧光法可定量检测附着的或非附着的各种类型的培养细胞(如正常人或FH病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人U-937和鼠P388D1巨噬细胞系)的LDL-R和清道夫受体,其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不使用有机溶剂、不需预先进行脂质抽提,并省去了多步抽提步骤。正常人平均最大结合浓度为10.3±1.1μg/mg细胞蛋白,FH杂合子为5.2±0.8μg/mg细胞蛋白,FH纯合子0.9±0.2μg/mg细胞蛋白。
图20-1 直接荧光法测LDL-R操作步骤
亦有用胶体金标记LDL的,但是在受体-配体结合分析法中,正常人与FH患者的测定值有较明显的交叉现象,且操作比较繁琐。
1987年Roach等比较了在硝化纤维素上用125I-LDL、生物素-LDL、生物素-LDL、胶体金-LDL和胶体金-LDL结合银染四种方法检测LDL-R,发现胶体金-LDL结合银染的方法最为敏感,且安全、简单、快速、便宜。比较结果见表20-1。
表20-1 硝化纤维上检测LDL-R的几种方法比较
因素 | 125I-LDL | 生物素-LDL | 胶体金-LDL | 胶体金-LDL加银染 |
时间 | 12~24h | 3h | 5~10min | 20min |
敏感性 | 1.6fmoles | 1.6fmoles | 1.6fmoles | 193amoles |
线性范围 | 0.5~15μg | 0.5~4μg | 0.5~4μg | 0.06~2μg |

- 受体与标记配体的结合分析《动脉粥样硬化》
- 受体类型《药理学》
- 受形《褚氏遗书》
- 受体动力学《药理学》
- 受形篇《妇人大全良方》
- 受体的调节《药理学》
- 受孕《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受体的术前治疗《临床肝移植》
- 受孕《急救广生集》
- 受体的术前评估《临床肝移植》
- 受孕分房静养《医宗金鉴》
- 受体蛋白病《医学遗传学基础》
- 受孕分房静养《妇科心法要诀》
- 受胎总论《沈氏女科辑要》
- 受杖死《洗冤集录》
- 受胎总论《女科精要》
- 兽《食鉴本草》
- 受胎总论《女科经纶》
- 兽部《幼幼新书》
- 受胎总论《冯氏锦囊秘录》
- 兽部《普济方·针灸》
- 受胎试验法(附方)《胎产心法》
- 兽部《本草便读》
- 受胎论《婴童类萃》
- 兽部《秘传眼科龙木论》
- 受胎论《格致余论》
- 兽虫伤咬《经验丹方汇编》
- 受胎分男女《医述》
- 兽类《寿世传真》
- 受胎保护诸法《女科精要》
- 兽类《急救广生集》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一章 脂质化学及其代谢
- 第一节 脂质种类及化学结构(缺)
- 第二节 脂质代谢
- 第三节 脂质的生理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三章 载脂蛋白的种类与结构
- 第四章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及其基因型
- 第五章 脂类代谢有关酶类
- 第六章 脂蛋白受体
- 第七章 脂类代谢有关的特殊蛋白质
- 第一节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 第二节 血清碱性蛋白
- 一、血清碱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其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 二、血浆碱性蛋白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 三.不同脂质、脂蛋白和LDL-ApoB浓度下碱性蛋白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四、酰化作用剌激蛋白与细胞的连结
- 五、碱性蛋白的信使传递途径
- 六、脂肪信号Adipsin-ASP系统
- 七、HyperApoB的病理生理
- 第三节 LDL受体相关蛋白
- 第四节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 第五节 胆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脂蛋白代谢
- 第九章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 第十章 脂类代谢紊乱
- 第一节 高脂血症
-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
- 第三节 遗传性载脂蛋白代谢异常
- 第四节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监控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细胞及生物活性因子
- 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三章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四章 抑扬基因表达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十五章 血清脂类测定
- 第十六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
- 第一节 脂蛋白分离的方法学评价
-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离定量法
- 第四节 血清脂蛋白非电泳定量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血清载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 第十八章 血清载脂蛋白的免疫测定
- 第一节 血清载脂蛋白定量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的评价
- 第二节 载脂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三节 单向免疫扩散法
- 第四节 免疫火箭电泳法
- 第五节 免疫透行射比浊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载脂蛋白表型及基因型的检测
- 第二十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检测
- 第二十一章 动脉血管壁的生化分析
- 第一节 动脉壁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组分的提取
- 第三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间质成分的提取
- 第四节 动脉血管壁免疫化学鉴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细胞培养
- 第二十三章 转基因动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十四章 DNA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附录一 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