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一氧化氮
Humphrey于1935年在研究“笑气”(N2O)时发现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以来,NO一直被看作是对生物有毒的简单无机分子。NO在常温下为气体,水中溶解度很小,仅1mmol/L,极易透过细胞膜扩散,NO拥有额外电子,具有高度的化学反应能力,在生物组织中半寿期仅有几秒种。近年来研究表明,NO作为可能的突触前递质和突触后逆信使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和发音中起作用;NO作为生物信使分子也在机体免疫和血液血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NO的自由性质
在NO分子中,N原子外层有五个电子,O原子外层有六个电子,形成共价键后,在分子轨道上含有不成对电子(:N::O:),因此它是自由基,不稳定,半寿期短,易生成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质子化后很快分解生成HO和NO2自由基,在生物体内还可生成一系列的具有生物功能的自由基和硝基化合物。
二、NO的生成
NO在体内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的作用才能生成。NOS以L-精氨酸(L-Arg)和分子氧为底物,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为辅因子提供电子,由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四喋呤传递电子,生成中间体对羟基-精氨酸,然后形成NO和L-胍氨酸(L-Citr),其中NOS是NO生成的最主要的限速因子。
三、一氧化氮合酶
NOS由10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13.3kD。NOS广泛分布于机体内。按其存在的细胞类型不同,NOS可以为三种类型,即神经型NOS(nNOS)、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iNOS)。nNOS存在于视网膜、植物神经纤维、大脑皮层、海马、垂体后叶、丘脑、嗅球区粒细胞层、骨骼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iNOS存在于肝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eNOS存在于血管内皮、支气管内皮和海马锥体细胞层。按同工酶分类,NOS可分为同工酶Ⅰ(NOSⅠ),又称为神经型(nNOS),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上皮细胞中。同工酶Ⅱ(NOSⅡ),又称为诱导型(iNOS),主要分布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巨噬细胞中;同工酶Ⅲ(NOSⅢ)又称为内皮型(eNOS),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中。
利用特异的DNA探针已经证明NOSⅠ、Ⅱ、Ⅲ基因分别定位于12号(12q24.2~24.3)、17号(17p11~17q11)、7号(7q35~36)染色体。
根据克隆及cDNA结果推测,NOSⅠ的mRNA长度>10kb,而其编码基因>100kb,其基因详细结构不清楚。人NOSⅡ基因全长37kb,由26个外显子组成,人NOSⅢ基因全长21kb,由26个外显子组成。

- 一氧化氮《动脉粥样硬化》
- 一阳一阴《中医词典》
- 一氧化碳《预防医学》
- 一阳三阴《中医词典》
- 一意规中《中医词典》
- 一阳二阴《中医词典》
- 一阴《中医词典》
- 一阳《中医词典》
- 一阴二阳《中医词典》
- 一穴五名《针灸大成》
- 一阴煎(新方)《虚损启微》
- 一穴四名《针灸大成》
- 一阴煎(新方)(加减一阴煎(新方))《虚损启微》
- 一穴三名《针灸大成》
- 一阴三阳《中医词典》
- 一穴六名《针灸大成》
- 一阴一阳《中医词典》
- 一穴二名《针灸大成》
- 一元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医用化学》
- 一物猪通浴汤《备急千金要方》
- 一曰非搐《慈幼便览》
- 一物猪蹄散《备急千金要方》
- 一曰类搐《慈幼便览》
- 一物前胡丸《备急千金要方》
- 一曰误搐《慈幼便览》
- 一物马通浴汤《备急千金要方》
- 一月而经再行《胎产指南》
- 一物瓜蒂汤方《医宗金鉴》
- 一月经再行《中医词典》
- 一物瓜蒂汤方《伤寒杂病论》
- 一月经再行《竹林女科证治》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一章 脂质化学及其代谢
- 第一节 脂质种类及化学结构(缺)
- 第二节 脂质代谢
- 第三节 脂质的生理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三章 载脂蛋白的种类与结构
- 第四章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及其基因型
- 第五章 脂类代谢有关酶类
- 第六章 脂蛋白受体
- 第七章 脂类代谢有关的特殊蛋白质
- 第一节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 第二节 血清碱性蛋白
- 一、血清碱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其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 二、血浆碱性蛋白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 三.不同脂质、脂蛋白和LDL-ApoB浓度下碱性蛋白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四、酰化作用剌激蛋白与细胞的连结
- 五、碱性蛋白的信使传递途径
- 六、脂肪信号Adipsin-ASP系统
- 七、HyperApoB的病理生理
- 第三节 LDL受体相关蛋白
- 第四节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 第五节 胆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脂蛋白代谢
- 第九章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 第十章 脂类代谢紊乱
- 第一节 高脂血症
-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
- 第三节 遗传性载脂蛋白代谢异常
- 第四节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监控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细胞及生物活性因子
- 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三章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四章 抑扬基因表达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十五章 血清脂类测定
- 第十六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
- 第一节 脂蛋白分离的方法学评价
-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离定量法
- 第四节 血清脂蛋白非电泳定量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血清载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 第十八章 血清载脂蛋白的免疫测定
- 第一节 血清载脂蛋白定量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的评价
- 第二节 载脂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三节 单向免疫扩散法
- 第四节 免疫火箭电泳法
- 第五节 免疫透行射比浊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载脂蛋白表型及基因型的检测
- 第二十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检测
- 第二十一章 动脉血管壁的生化分析
- 第一节 动脉壁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组分的提取
- 第三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间质成分的提取
- 第四节 动脉血管壁免疫化学鉴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细胞培养
- 第二十三章 转基因动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十四章 DNA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附录一 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