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LDL是一组不均一的脂蛋白颗粒,其胆固醇含量约占总胆固醇的45%~50%。
测定血浆中LDL,首先同样要分离LDL,其分离方法有超速离心法、聚阴离子沉淀法、色谱法、电泳法及计算法等。以聚阴离子沉淀法简便易于操作,结果准确可靠。由于直接测定LDL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它是蛋白质脂类组成的颗状结构,胆固醇是其较为衡定的因素,因此采用测定LDL中所含的胆固醇的浓度作为LDL定量的依据。
另外,还可以通过用Friedwal公式计算,主要是利用血清TC、TG及HDL-C浓度测定结果,即LDL-C=TC-HDL-C-(1/5)TG。对脂代谢异常的高脂血症,不能按此方法计算结果。
(一)聚乙烯硫酸盐(PVS)法
1.原理
2.试剂组成
(1)沉淀剂:聚乙烯硫酸钾盐0.7g/L、聚乙二醇独甲醚170g/L、乙二胺四乙酸5mmol/L,混匀,4~21℃避光可保存一年。
(2)酶法胆固醇测定试剂(同第15章)。
(3)胆固醇标准液:2.58mmol/L。
3.操作
(1)空腹12h,采静脉血,3h内分离完成血清以免脂蛋白之间相互交换和防止LDL降解。-70℃可以保存数月之久。
(2)取200μl血清置于含有沉淀剂100μl试管中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5min,3000r/min离心,留上清测定胆固醇。
(3)按下表进行操作:
空白管 | 测定管 | 标准管 | |
上清液(μl) | 30 | ||
定值血清(μl) | 30 | ||
水(μl) | 30 | ||
胆固醇酶试剂(μl) | 2.0 | 2.0 | 2.0 |
混匀,37℃6min,以空白管调零(500nm),读取光密度。
(4)计算
血清LDL-C=TC-上清液胆固醇
(5)注意事项
标本沉淀过程严格按要求进行。吸取上清液时,注意轻吸,别搅动沉淀。
PVS法能将Lp(α)完全沉淀,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含量极少,一旦高脂血症、Lp(α)增高时,其测定值LDL-C应为LDL-C和Lp(α)-C之和。
(二)血清LDL-C直接测定法
1.原理
含反应活性剂的试剂Ⅰ加入血清后,与HDL、VLDL和CM反应,使其胆固醇水解并与酶反应生成无色产物溶于介质中。再加入含溶解LDL的活性剂Ⅱ试剂,使LDL水解并与其中的胆固醇试剂进行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定量血清中LDL-C。
2.试剂(第一化学)
R1:去垢剂1、COD、POD、4-AAP。
R2:去垢剂2、DSBmT。
3.操作
按CL-7200型或其他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有关参数如表16-2所示。
表16-2 LDL-C检测参数
名称 | 参数 |
分析方式 | 终点法 |
标本用量(μl) | [3] |
R1体积(μl) | [300] |
R2体积(μl) | [100] |
第一试剂时间 | 5min |
第二试剂时间 | 5min |
波长(nm) | [560][600] |
4.特点
(1)直接测定,无需预先处理。
(2)操作简便,减少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3)标本及试剂用量少,准确性高。
(4)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自动化分析。
(5)该法CV为5%以下,回收率90%~110%,线性范围0~88mmol/L。
5.注意事项
待测血清标本于当日测试,2~8℃一周内保存,-20℃以下长期保存,结果均不受影响。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动脉粥样硬化》
-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血清淀粉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蛋白结合碘《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非脂化脂肪酸《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蛋白电泳《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钙《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临床生物化学》
- 血清甘油三脂《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血清谷-草转氨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胆固醇(Ch或Tch或TC)《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谷-草转氨酶同工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胆固醇(CHE中CE)《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或肾脏洗脱液的检查《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血清单胺氧化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肌红蛋白《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触珠蛋白《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碱性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医学免疫学》
- 血清碱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其氨基酸的组成分析《动脉粥样硬化》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或ALP)《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晶体渗透压《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酪氨酸《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P)或肌酸激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一章 脂质化学及其代谢
- 第一节 脂质种类及化学结构(缺)
- 第二节 脂质代谢
- 第三节 脂质的生理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三章 载脂蛋白的种类与结构
- 第四章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及其基因型
- 第五章 脂类代谢有关酶类
- 第六章 脂蛋白受体
- 第七章 脂类代谢有关的特殊蛋白质
- 第一节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 第二节 血清碱性蛋白
- 一、血清碱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其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 二、血浆碱性蛋白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 三.不同脂质、脂蛋白和LDL-ApoB浓度下碱性蛋白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四、酰化作用剌激蛋白与细胞的连结
- 五、碱性蛋白的信使传递途径
- 六、脂肪信号Adipsin-ASP系统
- 七、HyperApoB的病理生理
- 第三节 LDL受体相关蛋白
- 第四节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 第五节 胆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脂蛋白代谢
- 第九章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 第十章 脂类代谢紊乱
- 第一节 高脂血症
-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
- 第三节 遗传性载脂蛋白代谢异常
- 第四节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监控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细胞及生物活性因子
- 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三章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四章 抑扬基因表达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十五章 血清脂类测定
- 第十六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
- 第一节 脂蛋白分离的方法学评价
-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离定量法
- 第四节 血清脂蛋白非电泳定量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血清载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 第十八章 血清载脂蛋白的免疫测定
- 第一节 血清载脂蛋白定量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的评价
- 第二节 载脂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三节 单向免疫扩散法
- 第四节 免疫火箭电泳法
- 第五节 免疫透行射比浊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载脂蛋白表型及基因型的检测
- 第二十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检测
- 第二十一章 动脉血管壁的生化分析
- 第一节 动脉壁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组分的提取
- 第三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间质成分的提取
- 第四节 动脉血管壁免疫化学鉴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细胞培养
- 第二十三章 转基因动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十四章 DNA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附录一 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