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监控
监控高脂血症是矫正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减轻高脂血症和其他非脂质危险因素已多次被证实可以缓解冠心病的发展并推迟甚至扭转已形成的冠心病的发展。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校正的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肥胖;另一类是不可更改的因素如年龄和性别。
冠心病的非脂质性危险因素有:①年龄,男性≥45龄;女性≥55龄或者雌激素尚未改变的绝经早期;②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③吸烟;④高血压;⑤糖尿病。
一、按高脂血症不同时期进行监控
由于控制高脂血症的早期和晚期的方法是不同的,两期的控制情况必须加以区别。晚期高脂血症主要有关因素是:糖尿病、酗酒、甲状腺机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
二、控制方案
控制的目标是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尤其是对胆固醇的控制。图10-5为美国最新控制高脂血症的方案,供借鉴参考。此方案是一种逐步控制疗法,简单易行而又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方案,其标准是按冠心病危险因素中脂质指标为依据。该控制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化指标,包括TC、TG、HDL-C、LDL-C、Lp(α)、ApoAⅠ、ApoB100必查项目,必要时加测ApoCⅡ、CⅢ、ApoE、ApoAⅡ、ApoAⅣ等。对此,实验室分析检测的脂质指标,应该是准确无误,并符合临床化学国际质量控制标准,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和精密度。由于冠心病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有学者建议对女性患者的监控和治疗采用有别于男性的方案。
图10-5 高胆固醇血症的控制方案(1993年制订)
直到目前报道的高脂血症控制方案表明,首先是调整饮食,这可能既费时又费力,然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饮食控制作为一项独立的治疗方案,需要经过3~6个月才能判断其疗效。目前推荐的从减少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为目的的控制饮食的治疗方案为:①减少食物热量的摄取,保持标准体重;②增加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③减少脂肪的摄入,使其占总热量的30%左右;④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其占脂肪量约30%;⑤适当饮用低度酒。主要目的是提供低脂肪饮食,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还得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
三、药物治疗
对高脂血症必要时以药物治疗作为监控管理的一种补充手段,目前常用胆汁酸分离树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纤维素盐和烟酸及其衍生物。治疗原生性高胆固醇血症常用的药物是胆汁酸分离树酯和HMGCoA还原酶。治疗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复合型高脂血症者常用纤维酸盐或烟酸的衍生物。
总之,建议减少食用红色肉类和奶制食品,多食疏菜、水果、豆类和鱼类(尤其是鱿鱼、鲑鱼、金枪鱼和鲭鱼)。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减肥达到标准体重以外,身体锻炼是很重要的,再辅以药物治疗,可望减少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
(周新 钱士匀)

- 高脂血症的监控《动脉粥样硬化》
-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 高脂血症的饮食调养《老年食养食疗》
- 高脂血症《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高脂血症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 高脂血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睾《经络全书》
- 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 睾《中医名词词典》
- 高脂蛋白血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睾《中医词典》
- 高脂蛋白血症《老年百病防治》
- 睾囊《中医词典》
- 高脂蛋白血症《临床生物化学》
- 睾酮总量《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高者抑之《中医词典》
- 睾丸《中医词典》
- 高者抑之《中医名词词典》
- 睾丸《组织学与胚胎学》
- 高原心脏病《病理生理学》
- 睾丸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高原昏迷《病理生理学》
- 睾丸的内分泌作用《生理学》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理生理学》
- 睾丸的生精作用《生理学》
- 高原高血压和高原低血压《病理生理学》
- 睾丸功能的内分泌调节《组织学与胚胎学》
- 高原肺水肿《病理生理学》
- 睾丸功能的调节《生理学》
- 高原反应《病理生理学》
- 睾丸功能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一章 脂质化学及其代谢
- 第一节 脂质种类及化学结构(缺)
- 第二节 脂质代谢
- 第三节 脂质的生理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三章 载脂蛋白的种类与结构
- 第四章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及其基因型
- 第五章 脂类代谢有关酶类
- 第六章 脂蛋白受体
- 第七章 脂类代谢有关的特殊蛋白质
- 第一节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 第二节 血清碱性蛋白
- 一、血清碱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其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 二、血浆碱性蛋白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 三.不同脂质、脂蛋白和LDL-ApoB浓度下碱性蛋白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四、酰化作用剌激蛋白与细胞的连结
- 五、碱性蛋白的信使传递途径
- 六、脂肪信号Adipsin-ASP系统
- 七、HyperApoB的病理生理
- 第三节 LDL受体相关蛋白
- 第四节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 第五节 胆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脂蛋白代谢
- 第九章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 第十章 脂类代谢紊乱
- 第一节 高脂血症
-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
- 第三节 遗传性载脂蛋白代谢异常
- 第四节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监控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细胞及生物活性因子
- 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三章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四章 抑扬基因表达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十五章 血清脂类测定
- 第十六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
- 第一节 脂蛋白分离的方法学评价
-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离定量法
- 第四节 血清脂蛋白非电泳定量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血清载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 第十八章 血清载脂蛋白的免疫测定
- 第一节 血清载脂蛋白定量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的评价
- 第二节 载脂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三节 单向免疫扩散法
- 第四节 免疫火箭电泳法
- 第五节 免疫透行射比浊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载脂蛋白表型及基因型的检测
- 第二十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检测
- 第二十一章 动脉血管壁的生化分析
- 第一节 动脉壁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组分的提取
- 第三节 动脉血管壁细胞间质成分的提取
- 第四节 动脉血管壁免疫化学鉴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细胞培养
- 第二十三章 转基因动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十四章 DNA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附录一 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