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血液灌流
一、血液灌流的概念
血液灌流(HP)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动脉血液体外分流的技术,将病人动脉血流经管道引向灌流器,血液经过灌流器时受到吸附剂或其他生物材料的作用而得到净化或生化处理,灌流后的血液再经管道返回静脉。这一过程有点儿类似于血液透析,所不同的是在“净化”的机理方面,血液透析藉超滤及透析作用而除去小分子代谢废物及水分,而血液灌流则有赖于吸附剂、酶、活细胞等对血液某些成分进行吸附粘除或加工处理。
二、历史与现状
从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有人投入了这项研究,加拿大、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日本和挪威等国都相继报告了包膜活性炭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包膜材料也不限局于火棉胶一种,丙烯酸明胶、醋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酸明胶、明胶等材料都曾被人采用。
我国于70年代末期开始也逐步进入这一领域。上海、天津、重庆、北京等地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料、不同包膜材料的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各地用活性炭血液灌流治疗的病种中包括有急性药物中毒、有机磷或有机氯农药中毒、精神分裂症、尿毒症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
三、活性炭与树脂的吸附解毒机理
自60年代以来,随着血液灌流技术的发展,活性炭的应用进入了临床急性解毒和治疗急性代谢中毒疾病的领域。活性炭是一种非常疏松多孔的物质,其来源相当多样,包括植物、骨壳、动物骨骼、木材、石油等,经蒸馏、炭化、酸洗及高温、高压等处理后变得疏松多孔,也即“活化”了。
造成活性炭的强及吸附性的重要原因,在于多孔性,无数的微孔形成了巨大的比表面积,按国内、外文献报告,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到600~1000m2/g 。
活性炭的吸附是非特异性的。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效率与下例各种因素都有关系:吸附质浓度、分子大小、分子表面构形以及溶液的pH、温度、电解质浓度等等。就分子的大小而言,一般分子较大吸附率较低,分子较小吸附率较高。还有人发现分子的碳链越长,吸附率越低。
四、吸附剂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
目前血液灌流的应用主要还是在临床急症抢救的范围内,在这一范围内又以抢救各种药物和毒物中毒为主。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者着手开展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肝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课题。
(一)药物中毒 巴比妥类药物,其他导眠能、安定、利眠宁等都带有三环或杂环结构,对中性树脂和活性炭表面有很高的亲和力,在血液灌流中常可达到很高的清除率。从近年来国际国内临床应用血液灌流的实践来看抢救得最多的还是这一类催眠、安定类神经抑制性药物。
(二)清除代谢废物 最远若干年,血液灌流在临床应用范围逐渐大,许多研究者发现吸附剂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血中的尿酸、肌酐、中分子量的代谢毒物,以及肝衰竭血中的芳香氨基酸类、硫醇有机酸酚类和中分子代谢药物也有显著的吸附作用。
(三)农药中毒 活性炭对有机磷农药有一定吸附作用,对明确有大剂量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估计内科疗法单独抢救尚嫌不足,则应早期充分多次的原则进行血液灌流。
(四)联合应用 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血液灌流可以与血液透析联合使用。如某些中毒导致急性肾衰或在原有的肾功能衰竭基础上又发生急性药物中毒便可考虑联合使用。
(五)血液灌流的其他适应证 近年来,HP在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引起人们很多注意。Chang于1972年在Loncet报告一例深度昏迷的肝衰竭病人用活性炭血液灌流治疗后意识迅速恢复。国内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单位也曾用微囊活性炭血液灌流治疗3~4度肝昏迷病人,意识改善,生存时间延长,但生存率未提高。

- 血液灌流《急诊医学》
- 血液供给《眼科学》
- 血液灌流《肾脏病学》
- 血液非蛋白氮《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还原型谷胱甘肽《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动力学改变《病理学》
- 血液和脑脊液梅毒免疫试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动力监测《急诊医学》
- 血液和脑脊液中抗Ach受体抗体测定《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的组成《生理学》
- 血液和心血管病《眼科学》
- 血液的粘滞性《生理学》
-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生理学》
- 血液的比重《生理学》
- 血液肌酐《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的保存《临床基础检验学》
- 血液肌红蛋白检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成分制品《外科学总论》
- 血液肌酸《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免疫与健康》
- 血液及成分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血液采集及分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血液及循环系统《妇产科学》
- 血液病学发展概况《中国医学通史》
- 血液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血液病分类《血液病学》
- 血液净化《急诊医学》
- 血液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病理生理学》
- 血液病的诊断《血液病学》
- 血液滤过《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1章 急诊医学概论
- 第2章 循环生理
- 第一节 心室的收宿功能及其调节
- 第二节 心肌需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
- 第四节 心电生理学
- 第3章 呼吸生理
- 第4章 肾脏微循环及其内在的调节
- 第一节 肾脏微循环结构
- 第二节 肾脏微循环的滤过和回吸收
- 第三节 肾脏微循环的生理调节
- 第四节 肾缺血机制的一些新概念
- 第5章 心脏猝死
- 第6章 心、肺、脑复苏
- 第一节 概 论
- 第二节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三节 临床复苏术
- 第四节 复苏时的药物
- 第五节 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
- 第六节 复苏时的监护治疗
- 第七节 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
- 第八节 复苏有效指标
- 第九节 复苏失败的原因
-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
- 第8章 意识障碍和昏迷
- 第二篇 内科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第9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第11章 真菌病
- 第12章 原虫病
- 第13章 立克次体病
- 第15章 感染性休克
-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急诊
- 第16章 急性心肌梗死
- 第17章 心绞痛
- 第18章 高血压危象的急诊处理
- 第19章 急性心力衰竭
- 第一节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三节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0章 急诊心律失常的诊治
- 第21章 心源性休克
- 第22章 心血管病急诊药物临床药理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急诊
- 第23章 急性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24章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 第25章 咯血
- 第26章 肺栓塞
- 第27章 自发性气胸
- 第28章 机械通气和氧气治疗
- 第一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二节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
- 第三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
- 第五节 完全通气支持与部分通气支持
- 第六节 PEEP和CPAP的应用
- 第七节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
- 第八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第九节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
- 第十节 氧气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9章 呼吸系统急诊时用药
- 第30章 肿瘤引起的气管阻塞
- 第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
- 第31章 消化道出血
- 第32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33章 急性胆道病
- 第34章 急性胰腺炎
- 第35章 急性腹膜炎
- 第36章 肝性脑病
- 第37章 自发性食管破裂
- 第38章 胃肠系统病急诊临床药理学
-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急诊
- 第七篇 泌尿系统疾病急诊
- 第44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45章 血液净化
- 第46章 泌尿系感染
- 第47章 淋病
- 第48章 尿路梗阻和结石
- 第49章 肾脏与药物
- 第50章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急诊
- 第51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第52章 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性昏迷
- 第53章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 第54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 第55章 垂体卒中
- 第56章 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危象
- 第57章 粘液性水肿昏迷
- 第58章 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第59章 高血钙危象
- 第九篇 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系统疾病急诊
- 第60章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内科处理
- 第61章 癫痫
- 第62章 疼痛
- 第一节 急性疼痛临床诊断总则
- 第二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总则
- 第三节 头痛
- 第四节 偏头痛
-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
- 第一节 Guillain-Barré综合征(缺)
-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 第三节 周期性麻痹
- 第64章 颅内压增高
- 第65章 晕厥
- 第66章 眩晕(附头昏)
- 第67章 综合医院中精神异常病人的急诊观察与处理
- 第十篇 急性中毒
- 第十一篇 创伤与外科急诊
- 第69章 颅脑创伤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发病机理
- 第三节 分类
- 第四节 一般临床表现
- 第五节 检查及诊断
- 第六节 一般治疗
- 第七节 各种类型的急性颅脑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 第八节 颅脑创伤的几种特殊情况
- 第九节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判断
- 第70章 多发创伤
- 第71章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 第72章 颈椎损伤
- 第73章 脊柱外伤
- 第74章 急性动脉栓塞
- 第75章 泌尿系创伤
- 第76章 创伤或感染病人的肠道外营养支持
- 第77章 电击
- 第78章 烧伤的急救
- 第十二篇 危重病监护
- 第十三篇 妇产科急诊
- 第82章 妇科急腹症
- 第83章 阴道出血
- 第84章 妇产科急性感染
- 第85章 痛经
- 第86章 妊期及产程中的紧急情况
- 第87章 偶发性妇产科紧急情况
- 第十四篇 面颌部急诊
- 第88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 第89章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
- 第十五篇 眼科急诊
- 第90章 结膜和角膜病变
- 第91章 视网膜血管病
- 第92章 视网膜脱离
- 第93章 眼眶及其周围感染
- 第94章 眼球穿通伤与化学伤
- 第95章 急性视力损害(缺)
- 第十六篇 喉科急诊
- 第十七篇 皮肤科急诊
- 第102章 药疹
- 第103章 血清病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 第105章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
- 第106章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 第107章 变态性接触性皮炎
- 第108章 带状疱疹
- 第109章 丘疹性荨麻疹
- 第110章 丹毒
- 第111章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第十八篇 急诊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2章 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3章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4章 急性肺水肿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5章 肺不张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6章 肺栓塞的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7章 气管、支气管断裂伤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8章 急性心肌、心包疾病的影象学检查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