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的组成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表3-2)。由于这些溶质和水分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交流,这一部分液体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常与组织液平行。在血液不断循环流动的情况下。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组织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血浆蛋白的浓度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表3-2),因为血浆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在生物化学研究中,曾经用盐析法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三大类。以后,用电泳法又将白蛋白区分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将球蛋白区分为a1-、a2-、a3-、β-、γ-球蛋白等。用其他方法,如免疫电泳,还可以将血浆蛋白作更进一步的区分。这说明血浆蛋白包括了很多分子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的蛋白质。
表3-2 人体各部分体液中电解质含量
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 |||
MEq/L(血浆) | MEq/L(水) | MEq/L(水) | MEq/L(水) | ||
正离子 | Na+ | 142.0 | 153.0 | 140.7 | 10 |
K+ | 5.0 | 5.4 | 4.0 | 140 | |
Ca2+ | 5.0 | 5.4 | 2.5 | 5 | |
Mg2+ | 3.0 | 3.2 | 2.0 | 27 | |
总计 | 155.0 | 167.0 | 155.5 | 182 | |
负离子 | HCO3- | 27.0 | 29.0 | 30.0 | 10 |
CI- | 103.0 | 111.0 | 114.0 | 25 | |
HPO42- | 2.0 | 2.2 | 2.0 | 80 | |
SO42- | 1.0 | 1.1 | 1.0 | 20 | |
有机酸 | 6.0 | 6.5 | 7.5 | ?/FONT> | |
蛋白质 | 16.0 | 17.2 | 1.0 | 47 | |
总计 | 155.0 | 167.0 | 155.5 | 182 |
引自Koushanpour,E.1976(血浆依含水93%计算)
各种血浆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主要有以下六下方面:
1、营养功能 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含有200g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的功能。虽然消化道一般不吸收蛋白质,吸收的是氨基酸,但是,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的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这样生成的氨基酸扩散进入血液,随时可供其它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之用。
2、运输功能蛋白质巨大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性结合位点,它们可以与脂容性物质结合,使之成为水溶性,便于运输;血浆蛋白还可以与血液中分子较小的物质(如激素、各种正离子)可逆性的结合,即可防止它们从肾流失,又由于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可使处于游离状态的这些物质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3、缓冲功能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一起,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的稳定。
4、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详见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节)。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实现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绝大多数的血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蛋白(参见本章第三节)。

- 血液的组成《生理学》
- 血液的粘滞性《生理学》
- 血液动力监测《急诊医学》
- 血液的比重《生理学》
- 血液动力学改变《病理学》
- 血液的保存《临床基础检验学》
- 血液非蛋白氮《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成分制品《外科学总论》
- 血液供给《眼科学》
- 血液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免疫与健康》
- 血液灌流《急诊医学》
- 血液采集及分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血液灌流《肾脏病学》
- 血液病学发展概况《中国医学通史》
- 血液还原型谷胱甘肽《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病分类《血液病学》
- 血液和脑脊液梅毒免疫试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和脑脊液中抗Ach受体抗体测定《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病的诊断《血液病学》
- 血液和心血管病《眼科学》
-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基础检验学》
-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生理学》
- 血液标本采集法《基础护理学》
- 血液肌酐《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辨病《百病自测》
- 血液肌红蛋白检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液pH值及其运算《临床生物化学》
- 血液肌酸《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液《组织学与胚胎学》
- 血液及成分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 通 气
-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 一、气体交换原理
-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 二、氧的运输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 第六节 吸 收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 第六节 清除率
- 第七节 尿的排放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第三节 听觉器官
-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 第四节 前庭器官
-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 第六节 皮肤感受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 二、丘脑
- 三、感觉投射系统
-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 三、姿势反射
- 四、小脑
- 五、基底神经节
-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
-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四、下丘脑
-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垂体
- 第四节 甲状腺
-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 第六节 肾上腺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 第十二章 生殖
- 生理学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