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65章 晕厥

《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一、概述

晕厥(syncope)是指全身肌肉无力,伴不能直立和意识丧失,机体对各种反应的机敏程度降低,似飘飘然样头重脚轻感觉,是历时以秒或分计的短暂意识丧失。它与历时较长,以小时或天计的意识丧失(昏迷)不同。

病人往往先觉得头重足轻头晕,继而面色苍白、发灰、大汗林漓。此过程多数为几秒甚至几分钟。多数病人即取蹲、坐或卧位,片刻后缓解。有的此过程进展较快,病人来不及采取措施,已意识丧失、跌倒于地,重者可有两便控制失灵,甚至面和肢体肌肉有几下抽动,脉搏微弱,甚至难以感知。跌倒后,病人取水平位,脑血供改善,上述表现消失,意识渐恢复。

二、病因

(一)脑缺血(脑血循环量不足)

1.内脏血管扩张(缩血管机制障碍)

(1)反射性血管扩张:由于情绪或疼痛而致支配血管的迷走神经兴奋;来自内脏冲动、排便、排尿、肺梗死、饮酒、冷饮、吞咽和颈动脉窦过敏的迷走刺激。

(2)体位性低血压:当坐起或立起时反射性周围或内脏血管舒缩障碍引起眩晕。可能因中枢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神经元疾病Shy-Drager综合征(SDS)、帕金森综合征、颈髓病、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混合性感觉运动神经病、植物神经病等。

2.心脏病 ①心律不齐,心跳停止,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③低容量性;④静脉回流的机械性减少,如咳嗽、排尿、心房粘液瘤;⑤心脏搏出量减少,如左室输出梗阻包括主动脉狭窄、肥大性主动脉下狭窄等,脑血流梗阻,有肺动脉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心肌病、大块心肌梗死伴泵功能障碍;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二)抽搐 ①无动性发作;②复杂性部分性发作

(三)情绪障碍 焦虑发作,癔症发作。

(四)血液内容改变 贫血低氧血症、过度换气致血二氧化碳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常为发作性无力,晕厥临床少见)。

三、病理生理

维持意识的那部分脑氧合作用降低,可致各型晕厥中的意识丧失。晕厥发作期间有脑血流、脑利用氧和脑血管阻力的降低。与意识丧失同时,脑电图上可见2~5CPS高波幅慢波。若脑缺血仅几分钟,则对脑无不可逆的影响;若持续较长时期,则于脑动脉供血的交界处可致脑组织坏死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晕厥是历时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不同于历时较长的昏迷。一般无抽搐,也有别于癫痫

一般是因为内脏血管扩张、血液均汇聚入内脏,而血压下降、晕厥。通常,其程序是:先突然脉搏加快,继而减慢(极端者可心跳骤停),病人感头重脚轻、恐惧和全身软弱无力;因外周血管收缩,面色苍白,肤无血色;M-胆碱系功能亢进而大汗淋漓,胃肠道和泌尿膀胱活动过度而致尿急和便意;视物模糊,但无其他感觉(嗅或听觉)障碍;若原为站或坐位,则病人应当平卧,最好是头低位(头位置低于心跳),这可使症状和发作逆转。若病情继续恶化,腿和躯干肌张力丧失,患者瘫倒于地,继而意识丧失。意识丧失一般仅历时数分钟,病人当时面如土色、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减慢,尚可有心律不齐。在症状完全消失前,其脉搏和血压迅速恢复正常。

大多数晕厥病例相对良性。医生应把晕厥当作急诊处理,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和心血管意外。有些导致晕厥的心肌梗死可无疼痛,而仅表现为心律不齐。有些晕厥的老年病人,即使所有检查均未见异常,也应怀疑心脏传导阻滞之可能。其他病因(详见前述)均应仔细考虑、鉴别。下列诸因素对鉴别有帮助。

(一)起病形式 若开始几秒钟后有晕厥发作,则应考虑颈动脉窦过敏、体位性低血压、突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若几分钟后晕厥,则应考虑过度换气或低血粘;于用力期间或之后发生晕厥,则提示主动脉狭窄或突发性肥大性主动脉下狭窄,老年人应想到体位性低血压,用力性晕厥偶见于主动脉狭窄和严重的脑动脉闭塞。

(二)发作时体位 癫痫和因低血糖、过度换气或心脏传导阻滞所致晕厥,似与体位无关。伴血压下降(包括颈动脉窦过敏)和伴异位心动过速的晕厥常发生于坐或立位。体位性低血压常由卧到站位后不久发生。

(三)发作持续时间 历时几秒到几分的可能为颈动脉窦过敏或体位性晕厥。历时几分钟到1h者提示低血糖或过度换气。

(四)伴随症状 焦虑、过度换气、异位心动过速或低血糖性晕厥常伴心悸。过度换气常伴手和面部麻木、刺痛。心脏传导阻滞、心室停搏或纤颤的晕厥期间,常有真性抽搐。

(五)体征

1.不同病因的体征 由心脏功能障碍致脑血流减少而产生晕厥时,常伴苍白和紫绀。而周围循环障碍常为苍白而无真正的紫绀和呼吸困难。若主要为脑循环障碍,则病人可能颜面潮红,呼吸慢,且有鼾声。

2.发作期间的体征 于晕厥发作期间,心率在150次/min以上,提示异位心律,心率40次/min以下,提示完全性心脏阻滞。晕厥伴心律慢者应鉴别是神经反射性还是心源性(阿-斯综合征)发作,可作心电图检查。用程控刺激的心内电生理技术可确定心脏的异常及有效治疗方案;于刺激期间,2/3病人可见室性心动过速。希氏束传导测定有助于了解心房扑动、病窦或迷走张力过高。

五、防治总则

(一)发作期间 应取头低位。因病人常有呕吐,应把头转向一侧,防止吸入及舌后倒堵塞气道,恢复前不给口服任何东西。在病人意识完全恢复、无力感消失后,才能让病人慢慢起坐和起立;起立后应观察几分钟再离开。

(二)预防发作 应按其发作类型及发病机制而定。

(三)伴发伤害 对老年病人来说,其主要危险是跌倒所致的骨折和外伤,而非致晕厥的病因。室内,由卧室到厕所及厕所内,应当用地毯,以防外伤。室外宜在草坪或非硬的路面上行走,站立比行走更易导致发作。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急诊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1. 晕厥《急诊医学》
  2. 晕灸《中医词典》
  3. 晕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晕动症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5. 晕厥《手穴手纹诊治》
  6. 瀹指《中医词典》
  7. 晕厥《中医词典》
  8. 越王余算《证类本草》
  9. 晕厥《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0. 越王余《海药本草》
  11. 晕厥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2. 越桃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13. 晕厥论《胎产心法》
  14. 越脾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5. 晕厥论《妇科秘书》
  16. 越脾加术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7. 晕厥总论《胎产秘书》
  18. 越脾加半夏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9. 晕痧《中医词典》
  20. 越林《中医词典》
  21. 晕石《证类本草》
  22.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冯氏锦囊秘录》
  23. 晕痛《血证论》
  24. 越鞠丸《时方歌括》
  25. 晕陀罗中毒《中医词典》
  26. 越鞠丸《汤头歌诀》
  27. 晕翳方四首《外台秘要》
  28. 越鞠丸《医方论》
  29. 晕针《中医名词词典》
  30. 越鞠丸《仁术便览》
  31. 晕针《中医刺灸》

《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