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器粘膜的化脓性炎症,是发病率最高的性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病例在100万以上,美国每年患淋病人数约在100万以上,尚约有200万以上的患者未申报,比梅毒高28倍。我国近年来报告的性传播疾病(STD)中,亦以淋病居首位。
一、病原菌
1879年Neisser在患急性尿道炎、阴道炎、新生儿结合膜炎的分泌物中发现此菌,故名奈瑟淋病双球菌(Neisseria diplococcus gonorrhoea)。呈球形或卵圆形,革兰染色阴性,呈浅红色,美蓝染色为深蓝色。常呈对存在,一般多在多形核白细胞内,在急性期,白细胞中可有20~50个以上的淋球菌。急性期查到本菌的阳性率高达93%~99%。可在5%~10%二氧化碳条件下,在巧克力血液琼脂培养基或含万古霉素、粘菌素及制霉菌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呈典型菌落,氧化酶试验阳性。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干燥环境1~2h死亡,湿热42℃5~15min即死亡,对硝酸银敏感,在1:4000硝酸银溶液中,2min可杀死淋菌。
二、传染方式
淋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其主要方式是由性交传染。患淋病性阴道炎或宫颈炎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传染婴儿,引起新生儿淋病性结合膜炎。由于性习俗的改变,口咽部及直肠淋球菌感染病例亦时有发现。间接接触传染常由污染的器械、衣物和用具传染,但极为少见。本病不遗传,也无免疫性,可重复感染。
三、临床表现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常于感染淋菌3~5天后发生。病初多侵犯前尿道,出现尿道口红肿、灼痛,流粘稠黄色或黄绿色脓液,同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及尿液滴沥等症状。感染经淋巴上行,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病性横痃)。炎症如扩散至后尿道,可出现急性尿潴留,会阴部坠痛,尿混浊加重等症状,因尿道粘膜出血或血管破裂可出现终末血尿。
急性淋病性尿道炎经过7~8周虽不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症状也可减轻,炎症局限化,转入慢性期。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多为前、后尿道合并感染。尿道灼痛减轻,疼痛可向龟头、睾丸、骶部、会阴等处放射。分泌物减少,呈浆液浓性,晨起有尿道口“糊口”现象,尿道可挤出少量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
男性淋病可合并龟头包皮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及尿道狭窄等,若合并急性前列腺炎或附睾炎可有发热。
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而宽,症状较轻,常表现为尿道炎或外阴炎,尿道口、阴道口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白带增多,外阴灼痛等。尚可合并前庭大腺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等。急性期症状3~4周后可自行消失或进入慢性期。有的无急性期,发病后即为慢性期,此时自觉症状轻,分泌物少,可合并盆腔炎,输卵管狭窄或闭锁,是造成宫外孕或不孕的重要原因。
淋菌尚可致淋球菌性皮炎,出现皮肤糜烂、结节及化脓等症状;也可发生淋菌败血症,出现血性水泡、脓泡疹、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等;淋菌性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很少见。
四、诊断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如有不洁性交或可疑之性接触史后,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排尿痛、尿混浊或有丝状物混于尿中、尿道口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等。分泌物涂片镜检有革兰阴性双球菌,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此外还可作淋球菌培养。应与非淋病性尿道炎鉴别。淋病的潜伏期短,一般为3~5日;尿道刺激症状重,可伴全身症状;尿混浊,分泌物多,多呈脓状;涂片检查细胞内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而非淋病性尿道炎则发病缓慢,潜伏期为1~3周;症状较轻,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尿不混浊;分泌物少,多为稀薄粘液;涂片检查无淋球菌。
五、治疗
目前尚无统一方案,现综合世界最新治疗方法如下。①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u,一次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同时服丙磺舒(Probenecid)1.0g;②四环素每次0.5g或红霉素每次0.25g,一天4次,连用7天,强力霉素每次0.1g,一天2次,连用7天;③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lin)3.0g,或氨基苄青霉素(Ampicillin)3.5g及丙磺舒1.0g一次口服;④联合疗法:羟氨苄青霉素3.0g或氨基苄青霉素3.5g及丙磺舒1.0g一次口服,同时服四环素0.5g,一天4次,连用7天;⑤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enicillinase-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简称PPNG),可用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2.0g,一次肌内注射,效果很好。
(刘璞)
参考文献
[1] 徐文严:性传播疾病的进展。性病情况简报,1987;2:7
[2]Penicillinase-producing gonococci (Editorial): Br Med J 1976; 2:963
[3]Skinner FA, et al: Gonorrhoea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cademic pressLondon; 1983
[4]Lych PJ: Therapy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Med clin N Am 1982; 4:915
[5] 刘伊明,吴阶平:淋病。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6;3:129
[6]Donald Smith: General Urology; 9th edition, Large Publications 1978

- 淋病《急诊医学》
- 淋病《皮肤性病学》
- 淋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閟《中医词典》
- 淋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淋闭证治论《叶选医衡》
- 淋病《百病自测》
- 淋闭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淋病《百病自测》
- 淋闭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淋病《千金翼方》
- 淋闭门(附转脬 附不禁)《丹台玉案》
- 淋病《千金翼方》
- 淋闭《针灸聚英》
- 淋病《医学纲目》
- 淋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淋病《医述》
- 淋闭《古今医鉴》
- 淋病《杂病广要》
- 淋闭《医学正传》
- 淋病《证治汇补》
- 淋闭《女科秘旨》
- 淋病《中医外科学》
- 淋闭《备急千金要方》
- 淋病《病理学》
- 淋闭《中医词典》
- 淋病《妇产科学》
- 淋闭《千金翼方》
- 淋病《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淋闭《针灸大成》
- 淋病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急诊医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1章 急诊医学概论
- 第2章 循环生理
- 第一节 心室的收宿功能及其调节
- 第二节 心肌需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
- 第四节 心电生理学
- 第3章 呼吸生理
- 第4章 肾脏微循环及其内在的调节
- 第一节 肾脏微循环结构
- 第二节 肾脏微循环的滤过和回吸收
- 第三节 肾脏微循环的生理调节
- 第四节 肾缺血机制的一些新概念
- 第5章 心脏猝死
- 第6章 心、肺、脑复苏
- 第一节 概 论
- 第二节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三节 临床复苏术
- 第四节 复苏时的药物
- 第五节 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
- 第六节 复苏时的监护治疗
- 第七节 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
- 第八节 复苏有效指标
- 第九节 复苏失败的原因
-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
- 第8章 意识障碍和昏迷
- 第二篇 内科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第9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第11章 真菌病
- 第12章 原虫病
- 第13章 立克次体病
- 第15章 感染性休克
-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急诊
- 第16章 急性心肌梗死
- 第17章 心绞痛
- 第18章 高血压危象的急诊处理
- 第19章 急性心力衰竭
- 第一节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三节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0章 急诊心律失常的诊治
- 第21章 心源性休克
- 第22章 心血管病急诊药物临床药理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急诊
- 第23章 急性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24章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 第25章 咯血
- 第26章 肺栓塞
- 第27章 自发性气胸
- 第28章 机械通气和氧气治疗
- 第一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二节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
- 第三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
- 第五节 完全通气支持与部分通气支持
- 第六节 PEEP和CPAP的应用
- 第七节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
- 第八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第九节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
- 第十节 氧气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9章 呼吸系统急诊时用药
- 第30章 肿瘤引起的气管阻塞
- 第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
- 第31章 消化道出血
- 第32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33章 急性胆道病
- 第34章 急性胰腺炎
- 第35章 急性腹膜炎
- 第36章 肝性脑病
- 第37章 自发性食管破裂
- 第38章 胃肠系统病急诊临床药理学
-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急诊
- 第七篇 泌尿系统疾病急诊
- 第44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45章 血液净化
- 第46章 泌尿系感染
- 第47章 淋病
- 第48章 尿路梗阻和结石
- 第49章 肾脏与药物
- 第50章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急诊
- 第51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第52章 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性昏迷
- 第53章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 第54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 第55章 垂体卒中
- 第56章 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危象
- 第57章 粘液性水肿昏迷
- 第58章 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第59章 高血钙危象
- 第九篇 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系统疾病急诊
- 第60章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内科处理
- 第61章 癫痫
- 第62章 疼痛
- 第一节 急性疼痛临床诊断总则
- 第二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总则
- 第三节 头痛
- 第四节 偏头痛
-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
- 第一节 Guillain-Barré综合征(缺)
-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 第三节 周期性麻痹
- 第64章 颅内压增高
- 第65章 晕厥
- 第66章 眩晕(附头昏)
- 第67章 综合医院中精神异常病人的急诊观察与处理
- 第十篇 急性中毒
- 第十一篇 创伤与外科急诊
- 第69章 颅脑创伤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发病机理
- 第三节 分类
- 第四节 一般临床表现
- 第五节 检查及诊断
- 第六节 一般治疗
- 第七节 各种类型的急性颅脑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 第八节 颅脑创伤的几种特殊情况
- 第九节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判断
- 第70章 多发创伤
- 第71章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 第72章 颈椎损伤
- 第73章 脊柱外伤
- 第74章 急性动脉栓塞
- 第75章 泌尿系创伤
- 第76章 创伤或感染病人的肠道外营养支持
- 第77章 电击
- 第78章 烧伤的急救
- 第十二篇 危重病监护
- 第十三篇 妇产科急诊
- 第82章 妇科急腹症
- 第83章 阴道出血
- 第84章 妇产科急性感染
- 第85章 痛经
- 第86章 妊期及产程中的紧急情况
- 第87章 偶发性妇产科紧急情况
- 第十四篇 面颌部急诊
- 第88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 第89章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
- 第十五篇 眼科急诊
- 第90章 结膜和角膜病变
- 第91章 视网膜血管病
- 第92章 视网膜脱离
- 第93章 眼眶及其周围感染
- 第94章 眼球穿通伤与化学伤
- 第95章 急性视力损害(缺)
- 第十六篇 喉科急诊
- 第十七篇 皮肤科急诊
- 第102章 药疹
- 第103章 血清病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 第105章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
- 第106章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 第107章 变态性接触性皮炎
- 第108章 带状疱疹
- 第109章 丘疹性荨麻疹
- 第110章 丹毒
- 第111章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第十八篇 急诊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2章 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3章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4章 急性肺水肿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5章 肺不张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6章 肺栓塞的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7章 气管、支气管断裂伤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8章 急性心肌、心包疾病的影象学检查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