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10余年来国内外先后制定了不同的DIC诊断标准,如著名的Colman诊断标准曾被广泛采用,但只有实验室指标,缺乏原发病及临床方面的标准,仍失之全面,根据此标准易将非DIC误诊为DIC。国内在1982年的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上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几年的试用证明基本上适合我国的国情。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病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1982年诊断标准中的实验室检查部分作了部分修正,使之更适用于我国的临床实际。现附该诊断标准于后。

(一)存在易于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二)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①多发性出血倾向;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休克;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④抗凝治疗有效。

(三)实验检查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低于10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肝病DIC低于50×109/L)。②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高于4g/L(肝病DIC低于1g/L)。③3P试验阳性或FDP高于200mg/L(肝病DIC高于600mg/L)。④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或A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⑤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降低。⑥疑难、特殊病例应有下列1项以上实验异常:因子Ⅷ:C降低,VMF:Ag升高,Ⅷ:C/VWF:Ag比值降低;AT-Ⅲ含量及活性减低;血浆β-TG或TXB2升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升高或纤维蛋白原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

最易与DIC混淆的疾病是伴有全身性出血的重症肝病,因为重症肝病可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及可能同时存在的血小板减少而发生多部位的出血。但重症肝病也可诱发DIC。目前要将两者清楚地加以鉴别尚有许多困难,下列几点更倾向于DIC的存在,而非由于肝病本身所致的出血。①突然发生的休克;②有皮肤、肺等脏器的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有关临床表现;③Ⅷ:C/VWF:Ag比值降低(单纯肝病时,Ⅷ:C及VWF:Ag可升高或正常,比值不变);④3P试验阳性;⑤FPA、FPB升高;⑥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如β-TG、PF4及TXB2升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急诊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1. 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医学》
  2. 诊断概要《中医眼科学》
  3. 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
  4. 诊断分子生物学在生化遗传学实验室的发展前景《临床生物化学》
  5. 诊断及鉴别诊断《儿科学》
  6.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
  7. 诊断及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8.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9. 诊断及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0.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1. 诊断及营养评价,鉴别诊断《临床营养学》
  12. 诊断方法《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3.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14. 诊断步骤《儿科学》
  15.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16. 诊断步骤《儿科学》
  17.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18. 诊断步骤《物理诊断学》
  19. 诊断及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0. 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21.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3.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4.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5. 诊断酶学《临床生物化学》
  26.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7. 诊断试验《流行病学》
  28.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9. 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预防医学》
  30.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31.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预防医学》

《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