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颌面部疖痈

《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颌面部是一种常见病,它是皮肤毛囊及皮脂腺周围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发生在一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者称疖。相邻多个毛囊及皮脂腺累及者称痈。由于颜面部局部组织松软,血运丰富,静脉缺少瓣膜且与海绵窦相通。如感染处理不当,易扩散逆流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尤其是发生在颌面部的“危险三角区”内更应注意。

一、病因

绝大多数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白色葡萄球菌。在通常情况下,人体表面皮肤及毛囊皮脂腺有细菌污染但不致病。当皮肤不洁,抵抗力降低,尤其是某些代谢障碍的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当细菌侵入很易引起感染。

二、临床表现

疖初起为一圆形红色的突起,有一硬结,稍感疼前。如不治疗,逐渐扩大,表面出现一黄色小脓点,周围红肿,疼痛加重。一般情况下脓头自行破溃,脓液排出,自行愈合。痈好发在上唇,常为疖发展而来,病初局部可见相继多个脓头,且有浓血渗出液,周围红肿。局部淋巴结可增大。患者感疼痛,张口疼,影响进食和说话,全身症状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畏寒及发烧等。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上升。

三、并发症

疖痈的主要并发症是经血行扩散,而致全身化脓性感染。特别指出,在“危险三角”内,遭受不良刺激,如挤压、挑破等创伤,更易引起血行扩散,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及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在并发败血症时,可引起其他器管的转移性脓肿,多见于肺部。有时可导致中毒性休克

四、治疗

疖、痈局部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用2%碘酊涂敷患处,局部保持清洁。若脓头破溃可用高渗盐水或抗生素液纱布湿敷。颜面疖、痈一般不用热敷,尽量避免切开引流等刺激。如感染已明显局限,似要破溃,在尽量减少刺激下切开表面皮肤,以利引流。

由于疖、痈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故对病情较重者要采用有效的抗生素,要作脓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来考虑治疗方案。对于已并发严重并发症者,要加强全身综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采取相互措施,加强急救处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急诊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1. 颌面部疖痈《急诊医学》
  2. 颌面部急性感染《急诊医学》
  3. 颌面部解剖《口腔科学》
  4. 颌面部火器伤的并发症《口腔科学》
  5. 颌痛《黄帝内经太素》
  6. 颌面部的间隙《人体解剖学》
  7. 颌下蜂窝织炎(颌下间隙感染)《口腔科学》
  8. 颌面部《口腔科学》
  9. 颌下痈《中医词典》
  10. 颌脉《中医词典》
  11. 颌周峰窝织炎《口腔科学》
  12. 颌骨骨折《口腔科学》
  13. 贺岳《中医词典》
  14. 颌骨骨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赫曦《中医词典》
  16. 颌骨骨髓炎《口腔科学》
  17. 赫曦(?)《推求师意》
  18. 颌骨骨髓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9. 赫痈《中医词典》
  20. 涸流之纪《中医词典》
  21. 赫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22. 涸流《中医词典》
  23. 熇熇(hè)《中医词典》
  24. 涸浆《冯氏锦囊秘录》
  25. 褐丸子《是斋百一选方》
  26. 核子瘟秘方《华佗神方》
  27. 《本草纲目》
  28. 核痈《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29. 鹤顶《中医词典》
  30. 核异质和角化不良的脱落细胞形态《临床基础检验学》
  31. 鹤顶《本经逢原》

《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