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立克次体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主要通过体虱传播。常由于水灾、饥荒及战争等原因造成流行。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改善,医疗防疫措施加强,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本病已基本控制。患者为传染源,最近又有人提出某些家畜可能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贮存宿主,这个论点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体虱为本病的媒介,当患者体温升高时虱子迅速离开寻找新的宿主。立克次体只在虱子胃肠粘膜中繁殖而不侵犯唾液腺及生殖腺,因此立克次体不能经卵传给后代,亦不会在虱子叮咬时随唾液传播。立克次体在胃肠粘膜中繁殖,使粘膜细胞破裂,大量立克次体随粪便排出,虱粪或虱子被挤压碎后,立克次体可经皮肤伤口侵入人体,亦可经眼结膜或随尘土由呼吸道进入,引起传染。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14天,以冬、春季虱子孳生季节时发病最多。①发热期:常突起高热,于第3~4天达高峰,有腰背及四肢肌肉痠痛,以腓肠肌为甚。有时出现相对缓脉,颇似伤寒。第1周内多数病人有脾肿大。②出疹期:发病第4~6天,先由腋下及两胁出现皮疹,逐渐延及胸、腹、背及四肢皮肤。开始为充血性,至最盛时可见充血性皮疹下面夹杂出血性皮疹。随皮疹的出现病情加重,可有谵妄,嗜唾或昏迷,严重者出现脑膜刺激征或循环衰竭。约经4~5天,至体温下降前2~3天,皮疹转为黄棕色斑,热退后逐渐消退,少数有小片脱屑或色素沉着。③恢复期:在病程第2周末,如无其他并发症,体温逐渐下降,神志恢复,临床症状减轻。本病恢复期较长,常需1~2周,痊愈后有较长期的免疫力。
(二)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稍偏高,有轻度贫血。有蛋白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颗粒管型。血清学外斐反应阳性,滴度≥1:80;如有双份血清,在恢复期病程第3周外斐试验滴度最高;亦有少数外斐试验在整个病程中为阴性或低滴度的。
(三)诊断 结合流行病史,发病季节,有虱叮咬及临床表现,尤其是充血和出血相夹杂的皮疹均有助诊断,如外斐反应显示高滴度可以确诊为斑疹伤寒。
(四)治疗和预防
1.隔离 对患者要进行灭虱处理,剃发,洗澡,更衣,以切断传播途径。
2.对症治疗 主要针对高热,头痛,严重毒血症和循环衰竭,可输液,用少量激素和补充血容量,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
3.病原治疗 用氯霉素或四环素2g/d,分次口服。严重病例可以静滴氯霉素或四环素,1~1.5g/d。也可用强力霉素0.1g,2/d,加服TMPco。

- 立克次体病《急诊医学》
- 立克次体《医学微生物学》
- 立克次体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立克次氏体病《眼科学》
- 立克次体感染《传染病》
- 立救单蛾乳蛾方《奇方类编》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节内雨《药性切用》
- 立回惊症丸《急救广生集》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四节内水《本草从新》
- 立方用药论《松峰说疫》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四节内水《本草撮要》
- 立方本指《内外伤辨》
- 立圣膏《是斋百一选方》
- 立法处方《中医词典》
- 立圣鹤顶丹《是斋百一选方》
- 立冬针刺四十七法《针灸神书》
- 立圣散《仁术便览》
- 立春雨水二节内水《本草撮要》
- 立胜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立春雨水《得配本草》
- 立消散《冯氏锦囊秘录》
- 立春节雨水《本草分经》
- 立效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 立春节雨水《饮食须知》
- 立效散《冯氏锦囊秘录》
- 立春、雨水节内雨《药性切用》
- 立效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立迟《中医词典》
- 立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立八段锦图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 立效散《是斋百一选方》
《急诊医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1章 急诊医学概论
- 第2章 循环生理
- 第一节 心室的收宿功能及其调节
- 第二节 心肌需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
- 第四节 心电生理学
- 第3章 呼吸生理
- 第4章 肾脏微循环及其内在的调节
- 第一节 肾脏微循环结构
- 第二节 肾脏微循环的滤过和回吸收
- 第三节 肾脏微循环的生理调节
- 第四节 肾缺血机制的一些新概念
- 第5章 心脏猝死
- 第6章 心、肺、脑复苏
- 第一节 概 论
- 第二节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三节 临床复苏术
- 第四节 复苏时的药物
- 第五节 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
- 第六节 复苏时的监护治疗
- 第七节 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
- 第八节 复苏有效指标
- 第九节 复苏失败的原因
-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
- 第8章 意识障碍和昏迷
- 第二篇 内科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第9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第11章 真菌病
- 第12章 原虫病
- 第13章 立克次体病
- 第15章 感染性休克
-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急诊
- 第16章 急性心肌梗死
- 第17章 心绞痛
- 第18章 高血压危象的急诊处理
- 第19章 急性心力衰竭
- 第一节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三节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0章 急诊心律失常的诊治
- 第21章 心源性休克
- 第22章 心血管病急诊药物临床药理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急诊
- 第23章 急性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24章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 第25章 咯血
- 第26章 肺栓塞
- 第27章 自发性气胸
- 第28章 机械通气和氧气治疗
- 第一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二节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
- 第三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
- 第五节 完全通气支持与部分通气支持
- 第六节 PEEP和CPAP的应用
- 第七节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
- 第八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第九节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
- 第十节 氧气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9章 呼吸系统急诊时用药
- 第30章 肿瘤引起的气管阻塞
- 第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
- 第31章 消化道出血
- 第32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33章 急性胆道病
- 第34章 急性胰腺炎
- 第35章 急性腹膜炎
- 第36章 肝性脑病
- 第37章 自发性食管破裂
- 第38章 胃肠系统病急诊临床药理学
-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急诊
- 第七篇 泌尿系统疾病急诊
- 第44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45章 血液净化
- 第46章 泌尿系感染
- 第47章 淋病
- 第48章 尿路梗阻和结石
- 第49章 肾脏与药物
- 第50章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急诊
- 第51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第52章 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性昏迷
- 第53章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 第54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 第55章 垂体卒中
- 第56章 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危象
- 第57章 粘液性水肿昏迷
- 第58章 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第59章 高血钙危象
- 第九篇 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系统疾病急诊
- 第60章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内科处理
- 第61章 癫痫
- 第62章 疼痛
- 第一节 急性疼痛临床诊断总则
- 第二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总则
- 第三节 头痛
- 第四节 偏头痛
-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
- 第一节 Guillain-Barré综合征(缺)
-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 第三节 周期性麻痹
- 第64章 颅内压增高
- 第65章 晕厥
- 第66章 眩晕(附头昏)
- 第67章 综合医院中精神异常病人的急诊观察与处理
- 第十篇 急性中毒
- 第十一篇 创伤与外科急诊
- 第69章 颅脑创伤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发病机理
- 第三节 分类
- 第四节 一般临床表现
- 第五节 检查及诊断
- 第六节 一般治疗
- 第七节 各种类型的急性颅脑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 第八节 颅脑创伤的几种特殊情况
- 第九节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判断
- 第70章 多发创伤
- 第71章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 第72章 颈椎损伤
- 第73章 脊柱外伤
- 第74章 急性动脉栓塞
- 第75章 泌尿系创伤
- 第76章 创伤或感染病人的肠道外营养支持
- 第77章 电击
- 第78章 烧伤的急救
- 第十二篇 危重病监护
- 第十三篇 妇产科急诊
- 第82章 妇科急腹症
- 第83章 阴道出血
- 第84章 妇产科急性感染
- 第85章 痛经
- 第86章 妊期及产程中的紧急情况
- 第87章 偶发性妇产科紧急情况
- 第十四篇 面颌部急诊
- 第88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 第89章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
- 第十五篇 眼科急诊
- 第90章 结膜和角膜病变
- 第91章 视网膜血管病
- 第92章 视网膜脱离
- 第93章 眼眶及其周围感染
- 第94章 眼球穿通伤与化学伤
- 第95章 急性视力损害(缺)
- 第十六篇 喉科急诊
- 第十七篇 皮肤科急诊
- 第102章 药疹
- 第103章 血清病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 第105章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
- 第106章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 第107章 变态性接触性皮炎
- 第108章 带状疱疹
- 第109章 丘疹性荨麻疹
- 第110章 丹毒
- 第111章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第十八篇 急诊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2章 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3章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4章 急性肺水肿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5章 肺不张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6章 肺栓塞的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7章 气管、支气管断裂伤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8章 急性心肌、心包疾病的影象学检查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