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诊断依据
确定诊断依据以下几点常用的指标。
一、剧烈持久的心绞痛
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和口含硝酸甘油不缓解。约有20%的病例不发生心绞痛或心绞痛轻微,此时急性心肌梗死易被漏诊。
二、特征性的心电图动态改变
(1)起病1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的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天后ST段逐渐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
(3)1~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约70%~80%永久存在。
(4)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无Q波出现,ST段明显压低,在胸导联上常达0.4~0.6mV,T波倒置,ST-T的改变往往持续1~2天以上。
(5)小灶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除无病理性Q波外,与透壁性心肌梗死相同。
根据出现上述异常波形的导联,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位。
三、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无典型改变
可发生在下列情况。
(一)症状发生最初的6~12h内 心电图可能尚无明显改变,或只见到轻微的非特异性改变,需短时间内复查对照,少数病例甚至需要2~3天后才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图形。
(二)正后壁心肌梗死 常规导联V1~3的R波增高,ST段可能压低,应加做V7、V8,V9。右心室梗死加做V3R、V4R、V5R。
(三)有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不易显示,但在急性期仍可见ST段及T波的改变。
(四)预激综合征 可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或拟似心肌梗死的图形。
(五)再发心肌梗死 心电图变化常不典型,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引起的QRS与T波改变可部分地或完全被对侧的旧梗死留下的改变所抵销。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约75%左右。
四、血清酶的升高
心肌组织急性缺血坏死时,从坏死组织释放的各种酶,可使血清中含量增高。因此,测定这些血清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目前临床常测定的心肌酶有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红蛋白(Mb)。这些酶的含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都升高,最高常达正常值的2~10倍。甚至15倍以上。这些酶也存在于其他一些器官组织中,它们的特异性都有一定的限制。同工酶的测定可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目前测定的同工酶有LDH同工酶和CPK同工酶。已知有5种LDH同工酶,即LDH1、LDH2、LDH3、LDH4、LDH5,LDH1和LDH2以心肌、肾、脑、红细胞含量最高。正常健康人血清中LDH同工酶含量为LDH2>LDH1>LDH3>LDH4>LDH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LDH1增高,形成LDH1>LDH2。已知有3种CPK同工酶,即BB、BM和MM,BM仅存在于心肌。各种血清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出现和消失的时间见表16-1。
根据以上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变化规律,对就诊早的病例(2~3天内),以CPR、GOT诊断价值较大;对就诊较晚(3天以上)病例,则以LDH和HBDH诊断价值较大。如条件许可,来院即刻、第1天、第2天各测酶谱一次以求全面了解,如血清酶总活力升高在正常值高限2倍以上,CPK-MB3%以上,LDH1>LDH2,即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表16-1 急性心肌梗死时各种血清酶升高和消失时间
正常高限u/L | 开始升高时间(h) | 高峰时间(h) | 消失时间(d) | |
CPK | 120 | 4~8 | 18~24 | 3~5 |
CPK-MB | 3% | 3~4 | ||
GOT | 30 | 8~12 | 18~24 | 3~5 |
LDH | 100 | 12~24 | 72 | 8~14 |
HBDH | 240 | 12~24 | 72 | 8~14 |
LDH1/LDH2 | 1 | |||
HBDH/LDH | 2.5 | |||
Mb | 1~3 | 7-10 | 1-3 |

- 诊断依据《急诊医学》
- 诊断要点《儿科学》
- 诊断与防治《医学微生物学》
- 诊断学原则《中医诊断学》
-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 诊断学原理《中医诊断学》
-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 诊断学《中国医学通史》
-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 诊断性试验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预防医学》
- 诊断与鉴别诊断《儿科学》
- 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预防医学》
- 诊断与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 诊断试验《流行病学》
- 诊断与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 诊断酶学《临床生物化学》
-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及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诊断与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 诊断诊据《传染病》
-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 诊耳法《形色外诊简摩》
-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 诊耳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急诊医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1章 急诊医学概论
- 第2章 循环生理
- 第一节 心室的收宿功能及其调节
- 第二节 心肌需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
- 第四节 心电生理学
- 第3章 呼吸生理
- 第4章 肾脏微循环及其内在的调节
- 第一节 肾脏微循环结构
- 第二节 肾脏微循环的滤过和回吸收
- 第三节 肾脏微循环的生理调节
- 第四节 肾缺血机制的一些新概念
- 第5章 心脏猝死
- 第6章 心、肺、脑复苏
- 第一节 概 论
- 第二节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三节 临床复苏术
- 第四节 复苏时的药物
- 第五节 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
- 第六节 复苏时的监护治疗
- 第七节 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
- 第八节 复苏有效指标
- 第九节 复苏失败的原因
-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
- 第8章 意识障碍和昏迷
- 第二篇 内科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第9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第11章 真菌病
- 第12章 原虫病
- 第13章 立克次体病
- 第15章 感染性休克
-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急诊
- 第16章 急性心肌梗死
- 第17章 心绞痛
- 第18章 高血压危象的急诊处理
- 第19章 急性心力衰竭
- 第一节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三节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0章 急诊心律失常的诊治
- 第21章 心源性休克
- 第22章 心血管病急诊药物临床药理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急诊
- 第23章 急性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24章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 第25章 咯血
- 第26章 肺栓塞
- 第27章 自发性气胸
- 第28章 机械通气和氧气治疗
- 第一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二节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
- 第三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
- 第五节 完全通气支持与部分通气支持
- 第六节 PEEP和CPAP的应用
- 第七节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
- 第八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第九节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
- 第十节 氧气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9章 呼吸系统急诊时用药
- 第30章 肿瘤引起的气管阻塞
- 第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
- 第31章 消化道出血
- 第32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33章 急性胆道病
- 第34章 急性胰腺炎
- 第35章 急性腹膜炎
- 第36章 肝性脑病
- 第37章 自发性食管破裂
- 第38章 胃肠系统病急诊临床药理学
-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急诊
- 第七篇 泌尿系统疾病急诊
- 第44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45章 血液净化
- 第46章 泌尿系感染
- 第47章 淋病
- 第48章 尿路梗阻和结石
- 第49章 肾脏与药物
- 第50章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急诊
- 第51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第52章 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性昏迷
- 第53章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 第54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 第55章 垂体卒中
- 第56章 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危象
- 第57章 粘液性水肿昏迷
- 第58章 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第59章 高血钙危象
- 第九篇 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系统疾病急诊
- 第60章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内科处理
- 第61章 癫痫
- 第62章 疼痛
- 第一节 急性疼痛临床诊断总则
- 第二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总则
- 第三节 头痛
- 第四节 偏头痛
-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
- 第一节 Guillain-Barré综合征(缺)
-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 第三节 周期性麻痹
- 第64章 颅内压增高
- 第65章 晕厥
- 第66章 眩晕(附头昏)
- 第67章 综合医院中精神异常病人的急诊观察与处理
- 第十篇 急性中毒
- 第十一篇 创伤与外科急诊
- 第69章 颅脑创伤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发病机理
- 第三节 分类
- 第四节 一般临床表现
- 第五节 检查及诊断
- 第六节 一般治疗
- 第七节 各种类型的急性颅脑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 第八节 颅脑创伤的几种特殊情况
- 第九节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判断
- 第70章 多发创伤
- 第71章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 第72章 颈椎损伤
- 第73章 脊柱外伤
- 第74章 急性动脉栓塞
- 第75章 泌尿系创伤
- 第76章 创伤或感染病人的肠道外营养支持
- 第77章 电击
- 第78章 烧伤的急救
- 第十二篇 危重病监护
- 第十三篇 妇产科急诊
- 第82章 妇科急腹症
- 第83章 阴道出血
- 第84章 妇产科急性感染
- 第85章 痛经
- 第86章 妊期及产程中的紧急情况
- 第87章 偶发性妇产科紧急情况
- 第十四篇 面颌部急诊
- 第88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 第89章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
- 第十五篇 眼科急诊
- 第90章 结膜和角膜病变
- 第91章 视网膜血管病
- 第92章 视网膜脱离
- 第93章 眼眶及其周围感染
- 第94章 眼球穿通伤与化学伤
- 第95章 急性视力损害(缺)
- 第十六篇 喉科急诊
- 第十七篇 皮肤科急诊
- 第102章 药疹
- 第103章 血清病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 第105章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
- 第106章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 第107章 变态性接触性皮炎
- 第108章 带状疱疹
- 第109章 丘疹性荨麻疹
- 第110章 丹毒
- 第111章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第十八篇 急诊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2章 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3章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4章 急性肺水肿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5章 肺不张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6章 肺栓塞的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7章 气管、支气管断裂伤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8章 急性心肌、心包疾病的影象学检查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