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诊断依据

《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确定诊断依据以下几点常用的指标。

一、剧烈持久的心绞痛

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和口含硝酸甘油不缓解。约有20%的病例不发生心绞痛或心绞痛轻微,此时急性心肌梗死易被漏诊。

二、特征性的心电图动态改变

(1)起病1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的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天后ST段逐渐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

(3)1~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约70%~80%永久存在。

(4)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无Q波出现,ST段明显压低,在胸导联上常达0.4~0.6mV,T波倒置,ST-T的改变往往持续1~2天以上。

(5)小灶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除无病理性Q波外,与透壁性心肌梗死相同。

根据出现上述异常波形的导联,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位。

三、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无典型改变

可发生在下列情况。

(一)症状发生最初的6~12h内 心电图可能尚无明显改变,或只见到轻微的非特异性改变,需短时间内复查对照,少数病例甚至需要2~3天后才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图形。

(二)正后壁心肌梗死 常规导联V1~3的R波增高,ST段可能压低,应加做V7、V8,V9。右心室梗死加做V3R、V4R、V5R。

(三)有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不易显示,但在急性期仍可见ST段及T波的改变。

(四)预激综合征 可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或拟似心肌梗死的图形。

(五)再发心肌梗死 心电图变化常不典型,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引起的QRS与T波改变可部分地或完全被对侧的旧梗死留下的改变所抵销。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约75%左右。

四、血清酶的升高

心肌组织急性缺血坏死时,从坏死组织释放的各种酶,可使血清中含量增高。因此,测定这些血清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目前临床常测定的心肌酶有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红蛋白(Mb)。这些酶的含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都升高,最高常达正常值的2~10倍。甚至15倍以上。这些酶也存在于其他一些器官组织中,它们的特异性都有一定的限制。同工酶的测定可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目前测定的同工酶有LDH同工酶和CPK同工酶。已知有5种LDH同工酶,即LDH1、LDH2、LDH3、LDH4、LDH5,LDH1和LDH2以心肌、肾、脑、红细胞含量最高。正常健康人血清中LDH同工酶含量为LDH2>LDH1>LDH3>LDH4>LDH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LDH1增高,形成LDH1>LDH2。已知有3种CPK同工酶,即BB、BM和MM,BM仅存在于心肌。各种血清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出现和消失的时间见表16-1。

根据以上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变化规律,对就诊早的病例(2~3天内),以CPR、GOT诊断价值较大;对就诊较晚(3天以上)病例,则以LDH和HBDH诊断价值较大。如条件许可,来院即刻、第1天、第2天各测酶谱一次以求全面了解,如血清酶总活力升高在正常值高限2倍以上,CPK-MB3%以上,LDH1>LDH2,即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表16-1 急性心肌梗死时各种血清酶升高和消失时间

 正常高限u/L开始升高时间(h)高峰时间(h)消失时间(d)
CPK1204~818~243~5
CPK-MB3%3~4  
GOT308~1218~243~5
LDH10012~24728~14
HBDH24012~24728~14
LDH1/LDH21   
HBDH/LDH2.5   
Mb 1~37-101-3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急诊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1. 诊断依据《急诊医学》
  2. 诊断要点《儿科学》
  3. 诊断与防治《医学微生物学》
  4. 诊断学原则《中医诊断学》
  5.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6. 诊断学原理《中医诊断学》
  7.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8. 诊断学《中国医学通史》
  9.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10. 诊断性试验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1.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
  12.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预防医学》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儿科学》
  14. 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预防医学》
  15. 诊断与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16. 诊断试验《流行病学》
  17. 诊断与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18. 诊断酶学《临床生物化学》
  19.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0.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2.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3.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4. 诊断及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5. 诊断与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6.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27. 诊断诊据《传染病》
  28.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29. 诊耳法《形色外诊简摩》
  30.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31. 诊耳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