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arterio-venous hemofiltration,CAVH)也称为自然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是血液滤过的一种新方法。自1977年Kramer首先用于临床后至今已10年。它是利用动、静脉之间(如股动、静脉或前臂动、静脉)的正常血压梯度,将血液引入一通透性很高的小型血液滤过器,血浆不断滤出,借以清除体内水分及化学物质,依照对原发病的需要,补充一部分置换液。
一、CAVH的设备
较简单,不需要血泵和血液滤过机器,关键的备件是一个通透性很高的血液滤过器,目前常用的有Amicon TM30、TM20和GambroHF101、HF55。Amicon是聚砜膜(polysulfone),Gambro是聚胺膜,两者均为粗孔膜(表45-6)。超滤液体与膜基质之间无相互作用,其滤过率仅是压力的函数,溶质的转运主要是通过对流作用。
表45-6 各种血液滤过器的性能
Gambro | Amicon | Amicon | Gambro | |
FH101 | TM30 | TM20 | FH55 | |
膜有效面积(m2) | 0.65 | 0.55 | 0.25 | 0.60 |
空心纤维内径(μm) | 220 | 200 | 200 | 215 |
空心纤维数 | 5200 | 5000 | 5000 | 6200 |
纤维有效长度(cm) | 18 | 20 | 12.5 | 14 |
预充量(ml) | 52 | 40 | 20 | 43 |
最大跨膜压力(kPa,mmHg) | 79.99,600 | 66.66,500 | 66.66,500 | 79.99,600 |
残余血(ml) | 4 | 2 | <1 | |
膜材料 | 聚胺 | 聚砜 | 聚砜 | 聚胺 |
滤器的平均使用时间为35~46h,若超滤量少于200ml/h,60%的滤器发生凝血。
二、CAVH的方法
利用前臂的动、静脉外瘘,或用改良的Sddinger穿刺技术做股动、静脉插管,长7.4cm、内径0.3cm动、静脉插管分别与血液管道及血液滤器相连。连接前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血滤器及管道,每1000ml盐水含肝素10000u。连接后自动脉管道用泵连续注射肝素10u/(kg·h)。使静脉端凝血时间(试管法)维持在30~45min或全血凝血时间延长50%。在急性肾衰的少尿期滤过持续进行,直至进入多尿期为止,每小时固定超滤液量及化学成分,根据前1h的超滤量补充置换液。置换液的成分:Na+142mmol/L、Cl- 103mmol/L、Ca2+2mmol/L、Mg2+0.75mmol/L、乳酸盐44.5mmol/L。
当滤器的滤过率降低40%以下或发生凝血时便更换新的滤器,每个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为43h。收集超滤液的容器应置于床旁最低位置,使其负压为3.92kPa(40cmH2O),这样使滤过率提高30%。
三、CAVH的适应证
主要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特别是多脏器损害者。在ARF时的适应证如下。
(一)一般指征 ①水潴留过多,并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无效;②由于限制液体摄入,而不能应用全静脉营养者;③预防高钾血症和氮质血症。
(二)特殊指征 ①肺弥散功能障碍伴有循环衰竭;②高钠血症并用利钠药物无效者。
四、CAVH临床疗效
(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CAVH的滤过率与动脉血流量相关,一般来说滤过率是血流速的25%;而动脉血流量又与平均动脉压相关,因此维持血压就能保持较高的滤过率;即使如此,在收缩压为22.67kPa(70mmHg)时,仍可有200~500ml/h滤过率。而正常人当血压降至此水平时,肾小球滤过已停止。这样的脱水量足以使无尿病人能接受全静脉营养。脱水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容量性高血压和肺的弥散功能得到改善。
脱水时如输入置换液可发生高血钾症,大多数为血钾低于6mmol/L者输入置换液;治疗高钾血症时,需输无钾置换液,其最低速率为500ml/h。治疗高钠血症时可输入5%葡萄糖,其速率为100ml/h即可。
(二)肌酐与尿素清除 血液滤过的肌酐清除率相当于10ml/min,此清除率受输入置换液量的影响,置换液输入速度为2.0~2.5ml/min时,血清肌酐为839.8~875.2μmol/L(9.5~9.9mg/dl),输入速度大于9ml/min时,血清肌酐低于530.4μmol/L(6.0mg/dl),此相互关系与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互关系相似。
Olbricht报告一组30例病人,每日超滤量14.2±4.6L,血清肌酐稳定在500μmol/L以下,平均血清尿素为38mmol/L。但在另一组病例,病人每日超滤量为9.9±3.2L,血清肌酐高于500μmol/L,尿素高于40mmol/L。因此Kramer等建议在治疗急性肾衰时每日超滤量不宜少于12L。
(三)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Paganini等报告6例ARF患者用CAVH治疗,平均时间14.1h,平均超滤量为222.9ml/h,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平均动脉压在治疗前为10.50±2.63kPa(78.8±19.7mmHg),治疗后为10.61±1.84kPa(79.6±13.80mmHg);心排血量轻度减低,治疗前为4.77±1.48L/min,治疗后为4.68±1.05L/min,可能反映了右心室负荷的减轻。
五、CAVH的优缺点
(一)优点 治疗多脏器损伤伴ARF时具有独特的优点。①用于紧急的肾脏替代治疗,准备时间在30min内,不需要特殊设备及专职人员,在一般医院均可使用;②此种滤器不引起白细胞和补体降低;③CAVH连续地清除体内过多体液,并可根据每小时的超滤量及时调整液体平衡,由于循环参数的改变很小,因此不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④计算尿素氮、钾等清除率的方法简单,如每日尿素氮的清除率等于血尿素氮(mg/dl)×24h超滤液(dl),钾的清除率等于血钾(mmol/L)×24h超滤液(L);⑤超滤液中尿素、肌酐、钠、钾、氯、磷酸根、乳酸根和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相同,经常测超滤液中上述物质的含量即可反映病情变化,避免了反覆抽血;⑥可自静脉管路输入高渗葡萄糖或全静脉营养液;⑦机体的液体与化学物质经过48h的平衡期后,保持在稳定水平,而血透则处于波动状态,因此CAVH不会发生血透时出现的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⑧股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很低,未发现肺栓塞,这与血管插管是特制的短导管和连续使用肝素有关;⑨出血并非CAVH的禁忌证,肝素用量很小,肝素用量为10u/(kg·h)时,体外及体内循环中的肝素浓度、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数值如(表45-7);⑩价格较血透和血滤低。
表45-7体外、体内循环中肝素浓度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时间数值
正常值 | 体外循环 | 体内循环 | |
肝素浓度(1u/ml) 部分凝血酶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 0.09 36 18 | 0.6 86 24 | 0.23 54 22 |
(二)缺点 滤过效果较低,出血发生率为20%。

-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急诊医学》
-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肾脏病学》
- 连轺《汤液本草》
- 连续监测法中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临床生物化学》
- 连知茶《茶饮保健》
- 连续监测法与反应进程的分析《临床生物化学》
- 连珠《中医词典》
- 连续监测法测酶活性浓度《临床生物化学》
- 连珠《奇效简便良方》
- 连续恒速给药《药理学》
- 连珠《吴医汇讲》
- 连心茶《茶饮保健》
- 连珠蛾《中医词典》
- 连夏茶《茶饮保健》
- 连珠发《中医词典》
- 连文冲《中医词典》
- 连珠发《医宗金鉴》
- 连实平胃散《仁术便览》
- 连珠发《外科心法要诀》
- 连砂散《重订囊秘喉书》
- 连珠风《中医词典》
- 连翘玉茶《茶饮保健》
- 连珠疳门主论《疡医大全》
- 连翘饮子《外科理例》
- 连珠喉风《中医词典》
- 连翘消毒散《外科理例》
- 连珠口疳风《中医词典》
- 连翘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连珠口疳风《重订囊秘喉书》
- 连翘丸《外科理例》
- 连珠外翳《中医词典》
《急诊医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1章 急诊医学概论
- 第2章 循环生理
- 第一节 心室的收宿功能及其调节
- 第二节 心肌需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
- 第四节 心电生理学
- 第3章 呼吸生理
- 第4章 肾脏微循环及其内在的调节
- 第一节 肾脏微循环结构
- 第二节 肾脏微循环的滤过和回吸收
- 第三节 肾脏微循环的生理调节
- 第四节 肾缺血机制的一些新概念
- 第5章 心脏猝死
- 第6章 心、肺、脑复苏
- 第一节 概 论
- 第二节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三节 临床复苏术
- 第四节 复苏时的药物
- 第五节 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
- 第六节 复苏时的监护治疗
- 第七节 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
- 第八节 复苏有效指标
- 第九节 复苏失败的原因
-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
- 第8章 意识障碍和昏迷
- 第二篇 内科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第9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第11章 真菌病
- 第12章 原虫病
- 第13章 立克次体病
- 第15章 感染性休克
-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急诊
- 第16章 急性心肌梗死
- 第17章 心绞痛
- 第18章 高血压危象的急诊处理
- 第19章 急性心力衰竭
- 第一节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三节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0章 急诊心律失常的诊治
- 第21章 心源性休克
- 第22章 心血管病急诊药物临床药理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急诊
- 第23章 急性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24章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 第25章 咯血
- 第26章 肺栓塞
- 第27章 自发性气胸
- 第28章 机械通气和氧气治疗
- 第一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二节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
- 第三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
- 第五节 完全通气支持与部分通气支持
- 第六节 PEEP和CPAP的应用
- 第七节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
- 第八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第九节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
- 第十节 氧气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9章 呼吸系统急诊时用药
- 第30章 肿瘤引起的气管阻塞
- 第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
- 第31章 消化道出血
- 第32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33章 急性胆道病
- 第34章 急性胰腺炎
- 第35章 急性腹膜炎
- 第36章 肝性脑病
- 第37章 自发性食管破裂
- 第38章 胃肠系统病急诊临床药理学
-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急诊
- 第七篇 泌尿系统疾病急诊
- 第44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45章 血液净化
- 第46章 泌尿系感染
- 第47章 淋病
- 第48章 尿路梗阻和结石
- 第49章 肾脏与药物
- 第50章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急诊
- 第51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第52章 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性昏迷
- 第53章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 第54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 第55章 垂体卒中
- 第56章 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危象
- 第57章 粘液性水肿昏迷
- 第58章 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第59章 高血钙危象
- 第九篇 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系统疾病急诊
- 第60章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内科处理
- 第61章 癫痫
- 第62章 疼痛
- 第一节 急性疼痛临床诊断总则
- 第二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总则
- 第三节 头痛
- 第四节 偏头痛
-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
- 第一节 Guillain-Barré综合征(缺)
-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 第三节 周期性麻痹
- 第64章 颅内压增高
- 第65章 晕厥
- 第66章 眩晕(附头昏)
- 第67章 综合医院中精神异常病人的急诊观察与处理
- 第十篇 急性中毒
- 第十一篇 创伤与外科急诊
- 第69章 颅脑创伤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发病机理
- 第三节 分类
- 第四节 一般临床表现
- 第五节 检查及诊断
- 第六节 一般治疗
- 第七节 各种类型的急性颅脑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 第八节 颅脑创伤的几种特殊情况
- 第九节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判断
- 第70章 多发创伤
- 第71章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 第72章 颈椎损伤
- 第73章 脊柱外伤
- 第74章 急性动脉栓塞
- 第75章 泌尿系创伤
- 第76章 创伤或感染病人的肠道外营养支持
- 第77章 电击
- 第78章 烧伤的急救
- 第十二篇 危重病监护
- 第十三篇 妇产科急诊
- 第82章 妇科急腹症
- 第83章 阴道出血
- 第84章 妇产科急性感染
- 第85章 痛经
- 第86章 妊期及产程中的紧急情况
- 第87章 偶发性妇产科紧急情况
- 第十四篇 面颌部急诊
- 第88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 第89章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
- 第十五篇 眼科急诊
- 第90章 结膜和角膜病变
- 第91章 视网膜血管病
- 第92章 视网膜脱离
- 第93章 眼眶及其周围感染
- 第94章 眼球穿通伤与化学伤
- 第95章 急性视力损害(缺)
- 第十六篇 喉科急诊
- 第十七篇 皮肤科急诊
- 第102章 药疹
- 第103章 血清病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 第105章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
- 第106章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 第107章 变态性接触性皮炎
- 第108章 带状疱疹
- 第109章 丘疹性荨麻疹
- 第110章 丹毒
- 第111章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第十八篇 急诊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2章 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3章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4章 急性肺水肿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5章 肺不张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6章 肺栓塞的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7章 气管、支气管断裂伤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8章 急性心肌、心包疾病的影象学检查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