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生命抢救

《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ALS应尽可能早开始,如人力足够,BLS与ALS应同时分组进行,可取得较高的疗效。ALS包括运用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以促使心搏和自主呼吸尽早恢复,包括气管插管、直流电异步除颤以及使用各种抢救药物。关于各种抢救药物的应用将专门在第四节中讨论。

(一)气管内插管 应尽早进行,插入的通气管要适合病人体型,并且管壁外必须有气囊。插入后,即将气囊充气,避免漏气,并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插入通气管后,可立即联接异步定容呼吸器或麻醉机。每分钟通气12~15次即可。一般通气时,暂停胸外按压1~2次。通气管的型号大致是成年男子宜用8.0~8.5mm内径,成年女子用7.5~8.0mm内径。接口器应为标准的15mm/22mm。

(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 因为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约占80%的病例。所以有人主张“盲目除颤”,即不经气管插管等措施,一经判定为心脏骤停,立即除颤。但有的学者不同意这样做。理由是虽然心室停搏或心电-机械分离属于少数导致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除颤对这类病人并无好处,反而损伤心肌。应尽快明确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然后决定采取适当方法。

1.电击前应先静脉注入5~10mg/kg体重的溴苄胺(Bretylium tosylate)。因为溴苄胺在提高心室肌纤颤阈值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增加除颤成功率,所以宜把它作为除颤前常规用药。

2.除颤电极上要涂抹一厚层导电糊,或用盐水浸湿的方纱布分别铺在除颤电极接触病人胸壁间,可防止灼伤胸壁皮肤。除颤电极不分正、负,一般安置在病人心脏长轴两端。

3.电击量首次可用200J。有人主张如第1次失败,第2次的电量无需增加,理由是经胸的阻抗随着第1次电击而降低,所以仍可用200J。但经测定,经胸阻抗降低不大,所以多数人主张第2次电击电量应增至300J。如仍未成功,可再进行第3次电击,用电量为360J。这是目前公认的最大电击量。

4.如室性颤动为细颤,应立即静注0.1%肾上腺素1ml,使变成粗颤,然后电击,方有可能收效。

(三)建立静脉通道 即使心搏经BLS和ALS的最初措施得以恢复,亦需用药物纠正和协调体内器官的功能和相互间的平衡,并且可以避免再灌流的损伤。复苏时,不宜用心内注射,因为它弊大于利,应废用。理由:①心内注射时,必须暂停胸外按压,而一次注射成功的机会大约只有30%~40%,就会延误脑供血的时间;②心内注射时,刺破覆盖在心包上肺叶的例子并不少见,可引起气胸,严重影响复苏;③如静脉穿刺一时发生困难,此时如已气管插管,可用吸氧鼻管,将稀释(用10ml等渗盐水)后的药物直接注入通气管。肺内吸收很快,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建立静脉通道,最好用留置硅胶管,并且应建立两条通道。不得已时,可作静脉切开。肌内注射无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急诊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1. 进一步生命抢救《急诊医学》
  2. 进退黄连汤方论《医门法律》
  3. 进一步生命支持《外科学总论》
  4. 进退黄连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5. 进一步学习用参考书目录《流行病学》
  6. 进食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7. 进医书表《扁鹊心书》
  8. 进食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进针《中医词典》
  10. 进食丸《儒门事亲》
  11. 进针(内针)《中医名词词典》
  12. 进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 进针法《中医词典》
  14. 进食散《苏沈良方》
  15. 进针歌《医宗金鉴》
  16. 进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 进针歌《针灸聚英》
  18. 进食散《妇人大全良方》
  19. 进针管《中医词典》
  20. 进食丹《瘴疟指南》
  21. 进针手法《子午流注说难》
  22. 进食保健《中医养生学》
  23. 近代免疫学时期《医学免疫学》
  24. 进气法《中医词典》
  25. 近代衰老学说《中医养生学》
  26. 进气、留气与抽添法《中医刺灸》
  27. 近代西医书籍的出版《中国医学通史》
  28. 进口药品分包装的注册《中药法规》
  29. 近代医学发展与动物实验的关系《实验动物科学》
  30. 进口药品的注册《中药法规》
  31. 近代与现代《中医养生学》

《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