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颧骨、颧骨弓骨折

《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颧骨和颧骨弓是颜面外侧最突起的部分,受到外力时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颧弓骨质细弱,更易发生骨折(图88-14)。颧骨骨折常伴颧骨弓骨折,而颧骨弓骨折则可单发。

(一)临床表现 主要是面部塌陷畸形、开口受限、复视等。

颧部受到直接外力的撞击,颧骨或颧弓发生骨折,骨折片向内移位。在伤后短时间内局部出现塌陷畸形。待局部软组织肿胀,其凹陷畸形即不明显,此时易被误诊或漏诊。数日后其肿胀消退,畸形可再次出现。开口受限,多见于颧骨弓的凹陷性骨折。凹陷的骨折片压迫颞肌或阻碍喙突的活动。单纯的颧骨骨折开口受限并不多见。复视和面部麻木,仅见于部分严重的颧骨骨折和眶下缘的骨折。由于眶外侧壁内陷,眼肌活动失去平衡、局部组织水肿或血肿,使眼球移位而出现复视。眶下缘骨折时,骨折片压迫眶下神经,面部可出现麻木。骨折复位后,其面部麻木可逐渐消失。

眶周皮下和结膜下出血性瘀斑,亦为颧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之一。

(二)诊断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特点,X片所见,做出明确诊断并不困难。面部可见双侧不对称,受伤侧颧部塌陷畸形,眼周皮肝作结膜下瘀斑;局部压痛,眶下缘可扪到骨不连续,有突出的骨棘,颧弓处凹陷,开口受限等。X片检查以鼻颏位为宜,患者上颌窦由于充满血液其密度可增高,同时可见到眶下缘,眶侧缘等处有骨折线,颧骨内陷;颧弓骨折在颅底位的X片上可呈“V”形向内凹陷的骨折。

(三)治疗 主要是手术复位。一般常用的是口内法,面部不留疤痕。但对口内复位困难或移位较大的颧骨骨折可用口外切开骨间固定。可在局麻下进行,在骨折线处注射2%奴佛卡因,切口处用1%奴佛卡因局部浸润。

1.内切开复位适用于颧骨弓的凹陷骨折和轻度移位的颧骨骨折。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龈颊移行部作切口,切开粘膜,向后上作钝性分离,显露喙突前缘,用一平头骨膜分离器顺喙突外侧向上直达骨折的颧弓下方。左手放在口外骨折凹陷处,右手持骨膜分离器用力向外挑,将凹陷性骨折抬起复位。由于骨折线不整齐,复位后相互插的很紧,故一般不需要固定,但注意不要再受外力。

颧骨骨折亦可利用该法,只是将骨膜分离器按放在颧骨颞突的基部,用力向外抬,亦可使轻度移位的骨折复位。

严重的颧骨骨折,作口腔粘膜切开后,可发现上颌窦的外侧壁有粉碎性骨折,此时可将圆头骨膜分离器通过破碎的上颌窦外侧壁插入上颌窦内,用力向外将移位的颧骨复位,但经常要和口外骨间固定法相结合作用,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颧骨骨折切开复位骨间固定

图88-15 颧骨骨折切开复位骨间固定

粉碎性的颧骨骨折,经上颌窦复位后,可用碘仿纱条填塞上颌窦,保持颧骨的位置。然后行下鼻道开窗,将填塞的碘仿纱条的一端穿入鼻腔,严密缝合口腔粘膜,两周后再通过鼻腔抽出填塞的碘仿纱条。

2.切开复位骨间固定 适用于口内复位法不易复位及移位较大的颧骨骨折。切口在眶下缘和眶侧缘,长1.0~1.5cm,切开皮肤直达骨折线处,用钻钻孔,不锈钢丝内固定(图88-15),结扎复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急诊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急诊医学》书籍目录
  1. 颧骨、颧骨弓骨折《急诊医学》
  2. 颧骨《中医词典》
  3. 颧骨疔《中医词典》
  4. 颧骨《中医名词词典》
  5. 颧骨骨折《口腔科学》
  6. 颧疔《外科心法要诀》
  7. 颧骨肉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8. 颧疔《医宗金鉴》
  9. 颧骨伤《中医词典》
  10. 颧疔《中医词典》
  11. 颧疽《中医词典》
  12. 颧赤《中医词典》
  13. 颧脸部《疡医大全》
  14. 《中医词典》
  15. 颧髎《针灸大成》
  16. 鬈毛毒疮《中医词典》
  17. 颧髎《中医词典》
  18. 醛和酮的命名《医用化学》
  19. 颧髎《针灸学》
  20. 醛和酮的构造《医用化学》
  21. 颧疡《中医词典》
  22. 醛固酮增多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3. 颧疡《证治准绳·疡医》
  24. 醛固酮《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5. 颧疡、颧疽《外科心法要诀》
  26. 醛、酮的物理性质《医用化学》
  27. 颧疡颧疽《医宗金鉴》
  28. 醛、酮的化学性质《医用化学》
  29. 颧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30. 醛、酮、醌《医用化学》
  31. 《本草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