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为一种自限性、急性炎症性皮肤与粘膜的疾病,以出现靶形(target)损害为特点,有轻重之分,急诊中常见者为重型。
一、病因学
未全明。与单纯疱疹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直接关联;与组织胞浆菌、腺病毒、EB病毒等感染偶有关联。在药物因素中以磺胺,特点是长效磺胺为最重要,常为重症型的致病因素。其他如青霉素、巴比妥类、苯妥英钠亦可引发。此外,多形性红斑亦可与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相伴发。
二、发病机理
未全明。研究示为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的第Ⅲ型超敏反应所致。如发现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IgG、C3及纤维蛋白的沉积,总补体降低,不少患者并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出现。有的在大疱液中亦测到免疫复合物。因之认为至少部分患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粘膜,或其他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下方,结合补体,引起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血浆渗出,细胞成分集聚以及脱粒作用,引起真皮水肿,表皮坏死,导致临床上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或大疱性多形态损害。
三、临床表现
一般发病急,约1/3患者在皮损前1周出现发热、不适、咽痛、流涕、咳嗽等前驱症状。
(一)轻型 皮损以丘疹型为主,开始时为暗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大至0.5~1cm直径,边缘部出现两圈以上的同心圆性红斑,中心为绀色或出血性水肿斑块,称为靶形或虹膜状(iris)损害,为本病诊断的依据,典型者对称颁布于手背、手掌、腕部、前臂、足、肘、膝部,少数可在面部与后背出现,一般以手背为最好发部位。皮损在发病后5~10天内成批出现,2~3周后可自行消退。偶见有水疱及大疱性损害,但数目较少。偶尔侵及口腔粘膜,出现大疱或糜烂面,数目不多。本型多形性红斑愈后常易复发。
(二)重型 亦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起病急骤,伴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咽及扁桃体红肿疼痛、关节痛等症状。皮损炎症反应重,以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性损害为主,损害甚易糜烂结痂,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并以腔口周围为著。粘膜常广泛性严重受累,包括唇、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吸道等处粘膜,出现大疱、糜烂出血或溃疡。全身症状严重,短期内可进入衰竭状态。并发症最常见者为眼损害,包括严重性卡他性或脓性结合膜炎、角膜穿孔、前色素层炎或全眼球炎,10%可失明。若内脏受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病死率5%~15%,主要死于肺部炎症与肾功能衰竭。重症型病程约3~6周,愈后复发者少。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形性红斑以皮损对称性分布,倾向于形成虹膜样损害及大疱,多个腔口周围出现糜烂结痂的特点则不难诊断。重症多形性红斑须与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川崎病等相鉴别。
五、治疗
(一)病在学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以进行治疗,对重症型多形性红斑,特别要详细询问服药史,发现可疑致敏药物时要立即停药,嘱病人今后勿再用此类药品,并记在病案之中。
(二)对症处理 重型者宜住院治疗。无床时须留院观察直至全身症状减轻、皮肤大疱消退、继发感染完全控制时为止。①加强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制裁平衡;②全身性糖皮质类固醇应及早、大量应用,以强的松为例,剂量为60~80mg/d。口服困难者,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氟美松5~10mg于5%~10%葡萄糖500~1000ml。至少维持上述剂理5~7天后再酌情逐渐减量。
(三)局部治疗
1.皮肤损害 水疱大时应将疱液抽出,对渗出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1:40次醋酸铝(Burow液)湿敷,渗出水肿消退后外用氧化锌油,硼锌糊包扎。
2.口腔粘膜损害 可用1%~2%双氧水清洗局部或含漱,每天3~5次。局部可应用如0.1%去炎松牙用糊剂等,有减轻症状效果。口唇糜烂溃疡时可用0.1%利凡诺(Rivanol)液湿敷,然后外用0.05%肤轻松凝胶(Fluocinide gel)。或因口腔损害疼痛影响进食时,饭前应用粘膜麻醉剂外涂或喷雾,如0.5%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1:4稀释液,苯海拉明等。若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可外用1%龙胆紫液或制霉菌素甘油液(含制霉菌素5万~10万u/ml)。
3.眼部损害 治疗需极小心,要有眼科医师参加治疗,包括湿敷,冲洗,解离粘连,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等治疗。
(王洪琛)
参考文献
[1]Rook A et al: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4 th ed. Vol II P.1085,Blackwell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86
[2]Kazmierowski J & Wnepper KD:Erythema Multiforme: immune-complex vasculitisof the superficial cutancous microvasenlature. J Invest Dermatol. 1978;71:366
[3]Bushkell LL et al: Erythema Multiforme: Direct immunofluorescance studies anddetection of cirenlating immune complexes.J Invest Dermatol 1980;74:372
[4]Leigh IM et al: Recurrent and Continuous Erythema Multiforme—A clinical andimmunological study Clin Exp Dermatol 1985;10:58
[5]Haff JC et al: Erythema Multiforme:A critical review of characteristics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auses.J Am Acad Dermatol.1983;8:763
[6]Rakel BE: The erythemas Conn’s Current Therapy.p675.W.B.Saunders Company.1986

- 多形性红斑《急诊医学》
- 多形日光疹与日晒伤《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多形性红斑《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多形红斑《自我调养巧治病》
- 多形性日光疹《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多形红斑《百病自测》
- 多言《疫疹一得》
- 多形红斑《皮肤性病学》
- 多言《广瘟疫论》
- 多腺体缺乏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多样性《预防医学》
- 多喜《中医词典》
- 多元酸碱在溶液中的离解《医用化学》
- 多烯脂肪酸类《药理学》
- 多粘菌素B《医院药学》
- 多西环素《药理学》
- 多粘菌素类《药理学》
- 多卧少瞑《灵素节注类编》
- 多指(趾)《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多卧不得卧《证治准绳·杂病》
- 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预防医学》
- 多卧、不得卧《医学纲目》
- 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病理学》
- 多卧《医碥》
- 多子酒方《奇方类编》
- 多卧《证治准绳·杂病》
- 多组资料的比较《医学统计学》
- 多卧《医学纲目》
- 多组资料的比较《预防医学》
- 多卧《中医词典》
- 多组资料间的两两比较《医学统计学》
《急诊医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1章 急诊医学概论
- 第2章 循环生理
- 第一节 心室的收宿功能及其调节
- 第二节 心肌需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
- 第四节 心电生理学
- 第3章 呼吸生理
- 第4章 肾脏微循环及其内在的调节
- 第一节 肾脏微循环结构
- 第二节 肾脏微循环的滤过和回吸收
- 第三节 肾脏微循环的生理调节
- 第四节 肾缺血机制的一些新概念
- 第5章 心脏猝死
- 第6章 心、肺、脑复苏
- 第一节 概 论
- 第二节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三节 临床复苏术
- 第四节 复苏时的药物
- 第五节 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
- 第六节 复苏时的监护治疗
- 第七节 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
- 第八节 复苏有效指标
- 第九节 复苏失败的原因
-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
- 第8章 意识障碍和昏迷
- 第二篇 内科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第9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第11章 真菌病
- 第12章 原虫病
- 第13章 立克次体病
- 第15章 感染性休克
-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急诊
- 第16章 急性心肌梗死
- 第17章 心绞痛
- 第18章 高血压危象的急诊处理
- 第19章 急性心力衰竭
- 第一节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三节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0章 急诊心律失常的诊治
- 第21章 心源性休克
- 第22章 心血管病急诊药物临床药理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急诊
- 第23章 急性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24章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 第25章 咯血
- 第26章 肺栓塞
- 第27章 自发性气胸
- 第28章 机械通气和氧气治疗
- 第一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二节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
- 第三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
- 第五节 完全通气支持与部分通气支持
- 第六节 PEEP和CPAP的应用
- 第七节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
- 第八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第九节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
- 第十节 氧气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9章 呼吸系统急诊时用药
- 第30章 肿瘤引起的气管阻塞
- 第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
- 第31章 消化道出血
- 第32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33章 急性胆道病
- 第34章 急性胰腺炎
- 第35章 急性腹膜炎
- 第36章 肝性脑病
- 第37章 自发性食管破裂
- 第38章 胃肠系统病急诊临床药理学
-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急诊
- 第七篇 泌尿系统疾病急诊
- 第44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45章 血液净化
- 第46章 泌尿系感染
- 第47章 淋病
- 第48章 尿路梗阻和结石
- 第49章 肾脏与药物
- 第50章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急诊
- 第51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第52章 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性昏迷
- 第53章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 第54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 第55章 垂体卒中
- 第56章 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危象
- 第57章 粘液性水肿昏迷
- 第58章 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第59章 高血钙危象
- 第九篇 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系统疾病急诊
- 第60章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内科处理
- 第61章 癫痫
- 第62章 疼痛
- 第一节 急性疼痛临床诊断总则
- 第二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总则
- 第三节 头痛
- 第四节 偏头痛
-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
- 第一节 Guillain-Barré综合征(缺)
-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 第三节 周期性麻痹
- 第64章 颅内压增高
- 第65章 晕厥
- 第66章 眩晕(附头昏)
- 第67章 综合医院中精神异常病人的急诊观察与处理
- 第十篇 急性中毒
- 第十一篇 创伤与外科急诊
- 第69章 颅脑创伤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发病机理
- 第三节 分类
- 第四节 一般临床表现
- 第五节 检查及诊断
- 第六节 一般治疗
- 第七节 各种类型的急性颅脑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 第八节 颅脑创伤的几种特殊情况
- 第九节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判断
- 第70章 多发创伤
- 第71章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 第72章 颈椎损伤
- 第73章 脊柱外伤
- 第74章 急性动脉栓塞
- 第75章 泌尿系创伤
- 第76章 创伤或感染病人的肠道外营养支持
- 第77章 电击
- 第78章 烧伤的急救
- 第十二篇 危重病监护
- 第十三篇 妇产科急诊
- 第82章 妇科急腹症
- 第83章 阴道出血
- 第84章 妇产科急性感染
- 第85章 痛经
- 第86章 妊期及产程中的紧急情况
- 第87章 偶发性妇产科紧急情况
- 第十四篇 面颌部急诊
- 第88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 第89章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
- 第十五篇 眼科急诊
- 第90章 结膜和角膜病变
- 第91章 视网膜血管病
- 第92章 视网膜脱离
- 第93章 眼眶及其周围感染
- 第94章 眼球穿通伤与化学伤
- 第95章 急性视力损害(缺)
- 第十六篇 喉科急诊
- 第十七篇 皮肤科急诊
- 第102章 药疹
- 第103章 血清病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 第105章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
- 第106章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 第107章 变态性接触性皮炎
- 第108章 带状疱疹
- 第109章 丘疹性荨麻疹
- 第110章 丹毒
- 第111章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第十八篇 急诊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2章 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3章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4章 急性肺水肿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5章 肺不张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6章 肺栓塞的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第117章 气管、支气管断裂伤的X线检查与诊断
- 第118章 急性心肌、心包疾病的影象学检查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