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断分子生物学在生化遗传学实验室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医学检验领域,60年代蛋白质研究的兴起,70年代酶学研究的形成,80年代单克隆抗体的开发为临床生化检验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许多检验指标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基础是核酸分子结构变异与核酸的表达产物蛋白质、酶分子结构改变所致。前者可通过染色体形态观察加以分析,后者可通过电泳方法或酶活性测定加以分析。这些方法与免疫方法结合,使检测方法特异性更好,灵敏度更高。这些已建立的方法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蛋白质、酶的多态分析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仍为实验室所广泛采用。核酸研究的发展与诊断分子生物学的形成,使生化遗传学研究进入到核酸分子水平,给先天性遗传病治疗带来了希望。
90年代随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对外交流日益加强,诊断分子生物学在我国形成,发展异常迅速,不断地向临床各学科各领域渗透。过去认为遗传性疾病无法根治,但基因研究在临床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基因治疗的初步形成,已有治疗成功的先例。基因治疗的发展必然给我们基因诊断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诊断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速度,基因诊断的水平必将影响基因治疗在临床开展的进程。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和学科生长点频频出现,不仅仅在解决人类的疾病诊断、治疗方面成绩显著,在解决粮食、环境等棘手问题也带来新的希望。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很多,简而言之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内容:基因结构与基因调控。基因结构研究就是揭示人基因组的序列分析,该项工作耗资巨大,取得很多成果,但人基因组非常复杂,有待新的快速测定方法开发,加快研究速度。基因调控研究更为复杂,参与基因调控的元件、因子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研究手段也有多种多样,但目前在临床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有杂交技术和扩增技术。

- 诊断分子生物学在生化遗传学实验室的发展前景《临床生物化学》
-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
- 诊断概要《中医眼科学》
-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医学》
-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
- 诊断方法《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诊断及鉴别诊断《儿科学》
- 诊断步骤《儿科学》
- 诊断及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 诊断步骤《儿科学》
- 诊断及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步骤《物理诊断学》
- 诊断及营养评价,鉴别诊断《临床营养学》
- 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及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酶学《临床生物化学》
-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断试验《流行病学》
《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蛋白质与临床诊断
-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时的血浆蛋白质
- 第二节 细胞骨架蛋白——组织特异性蛋白的鉴定及其意义
- 第三节 细胞调节因子
- 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
- 第四章 血浆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 第五章 体液平衡紊乱
- 第一节 体液平衡及调节
- 第二节 血气分析
- 第三节 体液平衡紊乱
-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典型病例检验结果分析
- 第六节 体液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 第六章 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节 钙、磷代谢及其异常
- 第二节 镁代谢及其异常
-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第七章 诊断酶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类及其同工酶
- 一、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 三、氨基转移酶(ALT,AST)及其同工酶
- 四、碱性磷酸酶(ALP)
- 五、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 六、淀粉酶(AMY)及其同工酶
- 七、酸性磷酸酶(ACP)及其同工酶
- 第三节 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四节 肝脏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八章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 第九章 治疗药物监测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
- 第三节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 第五节 治疗药物监测常用标本及预处理
- 第六节 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
- 第七节 需测定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
-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 第五节 某些肝病的生化机制
- 第六节 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试验
- 第十一章 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
-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的生化诊断及评价
- 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三节 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四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五节 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某些神经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三节 精神性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四节 神经、精神疾病生化诊断
- 第十四章 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十五章 遗传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十六章 常用分析技术在临床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二节 电泳技术的应用
- 第三节 离心技术的应用
- 第四节 层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五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十七章 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限定
- 第四节 测定酶活性浓度的两大类方法
- 第十八章 诊断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技术
- 第四节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 第十九章 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仪的性能与应用
- 第一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类型
- 第二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与合理选用
- 第三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的方法
- 第二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价
- 第一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建立
- 第三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的评价
- 第四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性能判断
-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 第二十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数据的作用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