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诊断

《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书籍目录

HSV感染的诊断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而定。有不洁性交史,而且在生殖器部位出现皮肤红斑和原发性水疱,易复发等不难诊断。必要时可作疱液涂片,培养、接种、免疫荧光检查。血清免疫抗体测定等,均有助于诊断和确定病毒类型。

一、细胞学方法

对皮损刮片做Wright-Gemsa (Tzanck试验)或Papanicolaou染色,可检出HSV感染特征的巨细胞包函体,但不能区别HSV感染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敏感性仅为病毒分离的60%。

二、培养法

从水疱底部取材做组织培养分离病毒,为目前较敏感、最特异的检查方法,需5-10天,因其技术条件要求高,价格昂贵,不能普遍使用。

三、抗体检测

目前最广泛的是HSV-2抗体检测,如蛋白印迹法也可用gD2作抗原检测HSV-2抗体,具有敏感性,且能区分HSV-1和HSV-2的优点。

四、基因诊断

(一)用PCR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

PCR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快速检测方法,标本中含有1fg HSV-DNA就可以检出,其在HSV感染的诊断研究中发展较快,且分型检测HSV是发展的趋势。

1、标本采集和处理

(1)标本采集

脑脊液:直接无菌采取患者0.5ml脑脊液标本于无菌试管送检.如肉眼可见血色,应离心取上清。

②羊水及婴儿血清: 同上,应避免溶血.

③脑组织: 脑组织尸检、活检标本,加1ml PBS标本缓冲液研磨后,待检。

④眼及皮肤病灶分泌物:用预测(半干)棉拭子直接取患处分泌物,置1ml PBS标本缓冲液中送检。

⑤生殖器(宫颈、阴道、外阴、阴茎)标本:先用消毒棉拭子擦去病变部位表面粘液、污垢,再用预潮棉拭子用力擦拭患处分泌物,置1ml PBS标本缓冲液中送检。

(2)标本处理

①预处理:所有液体标本均可直接进行模板制备;可以取100μl标本液,离心5000r/ min×5min后,去上清,取沉淀物进行模板制备。

②模板制备:a: 蛋白酶K消化裂解法:沉淀物加100μl蛋白酶K消化裂解液,55℃1h后,煮沸10 min,离心5000 r/ min×5min,收集上清。 b:水煮法:沉淀物加100μl蒸馏水,摇均水煮20 min,离心5000 r/ min×5min收集上清。c:1%Triton X-100裂解法:取采集的标本液100μl,加入1μl Triton X-100,水煮20 min,5000 r/ min×5min,收集上清。d: 5%NP-40裂解法:取采集的标本液100μl,加5μl NP-40,水煮20 min ,5000r/ min×5min收集上清。e:如标本溶血严重经上述裂解处理后,再加等体积酚-氯仿抽提、冷乙醇沉淀DNA,加10μlDW溶解待检。

2、PCR扩增

(1)引物设计。以HSV DNA聚合酶的高保守区为检测靶序列以确保特异性。设计3个引物,一个上游共同性引物,DNAP5(5′ATGGTGAAAACATCGACATGTACGG3′):二个下游特异性引物,DNAP3-1(5′CCTCGCGTTCGTCCTCGTCCTCC3′ )和DNAP3-2(5′CCTCCTTGTCGAGGCCCCGAAAC3′),可以分别扩增出HSV-1469bpDNA片段(1981~2359)、HSV-2 391bp片段(1561~1953):从二型PCR扩增产物中设计了一个不分型的特异性探针HSVP3 5‘GGCGTAGTAGGCGGGGATGTCGCG 3‘)。

(2)PCR实验体系。取模板10μl: DNAP5 0.5(0.2μmol/L):DNAP3-10.5μl (0.2μmol/L):DNAP3-2 0.5μl (0.2μmol/L):4×dNTP 8μl(4×200μmol/L):10×dNTp 8μl(4×200μmol/L);10×缓冲液10μl:DMSO 4μl;加DW65.5μl;石蜡油 30μl.。

水煮(96℃~100℃)7min
加TaqDNA聚合酶1μl;(2.5U)
72℃4 min

95℃40s
↓ 65℃60s →72℃70s
↓33个循环
70℃4 min

3.扩增产物的检测和分析

(1)琼脂糖凝胶电泳染色法:取扩增产物20μl加样品缓冲液4μl混匀后,点样于2%琼脂糖凝胶板,70V电泳15~20min,溴化乙锭(EB)染色5min,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在溴酚蓝后面有一条或二条亮红带为阳性结果,HSV-2带在前,HSV-1带在后,无带则为阴性结果。

(2)XhoI酶谱法:取HSV-1型PCR产物50μl加XhoI50U,37℃1h后,置3%琼脂糖凝胶中,70V电泳15~20min,可产生46bp片段带(引物后面);与正常PCR产物比较,XhoI酶切后的大片段电泳位置前移。

(3)Southern印迹法:PCR产物20μl经电泳分离后,用变性液处理60min,再用中和液处理90min,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80℃烤膜2 h,42℃预杂交(杂交液中)30min,加入32p标记HSVP3探针后,42℃杂交过夜;次日用1%SDS/ PBs pH7.2, 42℃洗15min, 0.5%SDS/PBS pH7.2, 42℃洗15min; 膜置X线暗盒内放射性自显影12~15h,显影为阳性, 不显影为阴性。

(二)套式PCR

套式PCR(nested primer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PCR)是通过“外侧”、“内侧”两对引物,即一对扩增较大DNA片段的“外侧”引物和一对位于扩增产物中再扩增小片段的“内侧”引物,这样两次连续放大可以提高PCR检测的灵敏度,保证产物的特异性。但该方法不能分型,能100%检出HSV-1,50%检出HSV-2,应改进分型检测HSV,更好地在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中推广应用。

1、 标本处理:

(1)标本采集同上

(2)DNA 制备:①脑脊液:取100μlCSF 水煮15min,加入250μl无水乙醇,放-30℃10min;离心10000g30 min,去上清,30℃干燥后,加入10μl DW; ②脑组织细胞:取沉淀物加100μl蛋白酶K消化裂解液,56℃作用1h,水煮10m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酚一氯仿(V/V),轻摇10 min,离心10000r/min×10min;取水相,加入250μl DW溶解。

2、PCR扩增

(1)引物设计:选择HSV1糖蛋白D基因为检测靶基因。

NP-PCR 的引物和探针序列

“外”引物
BJHSV1.1ATCACGGTAGCCCGGCCGTGTGACA19-43
BJHGV1.2CATACCGGAACGCACCACACAA218-239
“内引物”
BJHSV1.3CCATACCGACCACACCGACGA51-79
BJHSV1.4CGTAGTTGGTCGTTCGCGCTGAA166-188
探针
BJHSV-1PROTACGAGGAGGAGCTGTATAACAAAGTCTGT96-125

(2) PCR实验体系和程序: 反应体积为50μl;模板10μl;BJHSV1.10.5μl(0.2pmol/L); BJHSV1.2 0.5μl(0.2pmol/L); 10×缓冲液5μl; 4×dNTp 4μl(4×200mmol/L);DW 27μl; 石蜡油30μl。循环参数为95℃30s;55℃30s; 72℃60s; 循环20次, 取其扩增产物1μl加入含有BJHSV1.3和BJHSV1.4反应体系中进行套式扩增,先95℃变性2min,循环参数为95℃30s;55℃30s; 72℃60s; 循环30次后,72℃延伸5min;。

(3) 扩增产物分析:

① 琼脂糖凝胶电泳染色法:

取扩增产物10μl点样于2%琼脂糖凝胶中, 70V电泳15-20min,溴化乙锭染色5min,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在溴酚兰后面有一条,或二条亮红条带为阳性结果,HSV-2带在前,HSV-1带在后,无带则为阴性结果。

② Southern印迹法:

PCR产物20μl 经电泳分离后,用变性液处理60min,再用中和液处理90min,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80℃烤膜2h,42℃预杂交(杂交液中)30min,加入32P标记HSV探针后,42℃杂交过夜,次日用1%SDS/PBs pH7。2,42℃洗15min,0.5%SDS/PBS pH7.2,42℃洗15min;膜置X线暗盒内,放射性自显影12-15h,,显影为阳性,不显影为阴性。

(三)、聚合酶链反应—酶谱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ndonucleasecleavage PCR-EC)

具有经济广泛等特点;不仅能一次性分型检测HSV-1,HSV-2,EBV,CMV四种病毒,而且方法本身快速、方便、无放射线损伤,易被实验室接受。可检出3个CFU的HSV1,灵敏度高,能检测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第1dCSF中HSv DNA阳性结果,并可用于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由于病毒的变异性,会出现酶切点突变丢失现象,从而造成酶切阴性结果。对此可以通过型特异性探针或序列分析解决。

1. 标本处理

(1)  标本采集,方法同上。

(2)  DNA模板制备:每份标本取200μl,按200μg/ml加入蛋白酶k,56℃作用1h;

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v/v)轻摇10min,离心1000r/min×5min;取水相加入500μl(2.5倍体积)无水乙醇,-20℃过夜沉淀DNA,离心15000r/min×5min,吸去液体,30℃干燥后,加蒸馏水25μl溶解,待检。

2. 引物设计:

P1,5′CGACTTTGCCAGCCTGTACC3′

P2,5′AGTCCGTGTCCCCGTAGATG3′

(1)PCR实验体系:

反应体积100μl; 模板10μl ; P1 0.5μl(10pmol/L) ,P20.5μl(10pmol/L); 4×dNTP 4μl(4×200mmol/L); 10×缓冲液10μl, DMSD 5μl, Dw 65μl, 循环参数为94℃60s;60℃60s; 72℃60s;循环40次72℃延伸4min。

(2)扩增产物检测与酶切分型.

①第一步电泳鉴定: 取10μlPCR产物加4μl样品缓冲液,加入2%琼脂糖凝胶板,70V电泳(5-20min)加EB染色5min后,紫外灯下观察,可初步鉴定扩增产物大小。

②酶切分析:分别取20μlPCR产物于2个Eppendorf管中,加入50μl无水乙醇,-20℃沉淀DNA,再分别用20μlSmal和BamHI反应缓冲液溶解,加入SmaI或BamHi50U于相应Eppendorf 管内,37℃作用1h。

③第二步电泳分型,取10μlPCR酶切物加4μl样品缓冲液,加到2%琼脂糖凝胶中,70V电泳,15-20min后,EB染色5min,与同步加入未酶切的PCR产物相对照。 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如下:

PCR-EC法检测四种病毒结果

病毒型号靶片段SmaIBamHI
HSV1518bp476bp+42bp
HSV2518bp225+293bp
EBV524bp100bp+424bp277bp+247bp
CMV589bp不需酶切,第一步电泳就可以区分

(四)用RT-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

RNA的聚合酶链反应(RNA-PCR),可能通过检测HSV不同期的RNA,这不仅可诊断HSV感染,而且有利于HSV的潜伏期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

RT-PCR是以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反应(RT)产生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达到检测目的。因此,RNA-PCR也可称为RT-PCR。

1、标本处理:

组织块细胞总RNA提取,取100mg组织标本,加1ml硫氰酸胍变性液,于匀浆器中,室温研磨均匀后,移入2.5mlEppendorf 管中。依次加入0.1ml3mol/L(pH4.0)NaAc,1ml水饱和酚和0.2ml氯仿一异戊醇混匀,用力振摇10s, 置冰浴15min。10000g4℃,离心20min,取上清水相(上层DNA、下层DNA和变性蛋白质)加入等体积异丙醇置-20℃1h,沉淀RNA。离心 15000r/min×10min,弃上清, RNA重新用0.3ml硫氰酸胍变性液溶解,再加0.3ml异丙醇沉淀,-20℃1h, 沉淀RNA. 离心15000r/min×10min,去上清, 沉淀RNA用75%冷乙醇洗一次, 真空干燥。.加10μl TE缓冲液(pH7.4)溶解,低温保存备用.临用前冰浴溶解。

2、PCR扩增:

(1) 引物设计: 选择HSV-1ICPO基因(极早期)为检测靶基因.设计2个引物,

P1  5′GGATCCTCACGTGGTTACCCGCGGTCT 3′

P2  5′AAGCTTCCGGGGCCGTCCCCGCGGGCG 3′可以扩增ICPO 中266bp序列。

1个探针:5′CCGGCTGGAGCCGCCGCACCCTGCT3′。

(2)PCR实验体系:总反应体积为50μl,模板10μl (0.25-1.0μg)P1 1μl (20pmol/L);P2 1μl (20pmol/L);4×dNTP 4μl(200μmol/L); 10×缓冲液5μl; AMV(逆转录酶)2μl(50U); DW 26μl; 循环参数, 94℃变性2min后 94℃50s,60℃60,72℃60s,循环40次后72℃延伸5min。

3、扩增产物的鉴定:

(1)琼脂糖凝胶电泳染色法:取10μl PCR扩增产物加4μl 样品缓冲液,混匀后加样2%琼脂糖凝胶板,70V电泳15-20min,EB染色5min。紫外灯下观察扩增条带。

(2)Southern印迹杂交法:用32P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检测PCR产物,方法同上。

总之,在HSV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PCR能对前病毒或潜伏期低复制的HSV特异性靶DNA片段进行扩增检测,远较DNA探针敏感,并能在血清中抗体出现前就可以检出。因此,PCR无论是作为基础研究手段,还是作为临床检验诊断方法,均具有广阔的前景。

五、病理组织学诊断

细胞内水肿,基底层形成大水疱,病灶周围有多核巨细胞浸润,特别是多核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充斥于病灶中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书籍目录
  1.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3. 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4.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5. 诊断步骤《物理诊断学》
  6.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7. 诊断步骤《儿科学》
  8.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9. 诊断步骤《儿科学》
  10.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1. 诊断方法《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3.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4.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5.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6.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7.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
  18. 诊断《口腔科学》
  19. 诊断分子生物学在生化遗传学实验室的发展前景《临床生物化学》
  20. 诊断《普通外科学》
  21. 诊断概要《中医眼科学》
  22. 诊断《普通外科学》
  23. 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医学》
  24. 诊断《普通外科学》
  25. 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
  26. 诊断《普通外科学》
  27. 诊断及鉴别诊断《儿科学》
  28. 诊断《外科学总论》
  29. 诊断及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30. 诊断《儿科学》
  31. 诊断及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