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三、诊断步骤

《儿科学》书籍目录

惊厥的诊断,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因此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详细采集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并细致的体格检查。根据线索再选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多可做出病因诊断。现将其诊断要点介绍如下:

(一)年龄

由于不同年龄发生惊厥原因不同,故寻找病因时要考虑到年龄。

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

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年长儿: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脑病等。

(二)季节

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应注意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应多考虑乙型脑炎及肠道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冬末春初时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及CO中毒。白果桃仁、苦杏仁中毒都具有一定季节性。

(三)病史

有无发热 有热惊厥多为感染所致,应详细询问传染病接触史及当地的流行情况。个别非感染惊厥有时亦可发热如持续癫痫、白果中毒等。无热惊厥大多为非感染性,应详询出生史、喂养史、智力与体格发育情况,既往类似发作史和误服有毒物质史及或脑外伤史。但严重感染在反应性差的小儿(尤其新生儿)可无发热,有时甚至体温上升。

伴随症状 头痛呕吐咳嗽胸痛腹泻、大小便情况、意识障碍等。

(四)体检

惊厥发作时,应进行紧急止惊,同时注意观察抽搐情况及重点查体。待惊厥停止后进行全面体检。注意神志、瞳孔大小、面色、呼吸、脉搏、肌张力,皮疹和瘀点。重点检查神经系统,注意有无定位体征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此外,应注意心音、心律、杂音及肺部罗音,肝脾大小,血压高低。婴幼儿应检查前囟门、颅骨缝,必要时做眼底检查。

(五)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体检及其它线索,选择性地进行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 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显著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原始幼稚细胞增多,注意脑膜白血病的可能;疑为肠炎、菌痢时、送粪便镜检和培养(必要时冷生理盐水灌肠留取粪便标本);疑泌尿道疾病者,送尿检查和必要时送尿培养。

2.血、尿特殊检查 疑苯丙酮尿症时,可做尿三氯化铁试验,或测定血苯丙氨酸含量。

3.血液生化检查 疑有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或其它电解质紊乱时,需选作血糖、血钙、血镁、血钠、尿素氮及肌酐等测定。

4.脑脊液检查 疑颅内感染者可作常规、生化,必要时作涂片染色和培养。

5.心电图与脑电图检查 怀疑心源性惊厥者可选做心电图。疑有婴儿痉挛症及其它型癫痫或脑占位性病变可作脑电图,有助于诊断。

6.其他检查 疑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和颅脑畸形者,可选作气脑选影、脑血管造影、头颅CT等检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儿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儿科学》书籍目录
  1. 诊断步骤《儿科学》
  2. 诊断步骤《儿科学》
  3. 诊断方法《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诊断步骤《物理诊断学》
  5.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6. 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7. 诊断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8.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9.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
  10.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1. 诊断分子生物学在生化遗传学实验室的发展前景《临床生物化学》
  12.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3. 诊断概要《中医眼科学》
  14.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5. 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医学》
  16.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7. 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
  18.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9. 诊断及鉴别诊断《儿科学》
  20.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1. 诊断及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22.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4. 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25. 诊断及营养评价,鉴别诊断《临床营养学》
  26. 诊断《口腔科学》
  27.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28. 诊断《普通外科学》
  29.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30. 诊断《普通外科学》
  31. 诊断及诊断标准《预防医学》

《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