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晕厥
【概述】
晕厥产生的原因多为急性一过性脑缺氧。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也可由神经、血糖低等因素所致。属于祖国医学“厥证”范围。其机理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异,气血运行失常造成。
【手穴治法】
(一)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劳宫、涌泉。
操作: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浅刺劳宫、涌泉穴,放血少许。
资料:据张忠仁氏介绍劳宫、涌泉穴放血治疗晕厥效果甚好。(江西中医药:1991,(4)—56)
病例:徐某某、女,42岁。1986年3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上班时,突然昏倒于地,面色苍白,双眼紧闭,脉沉细无力,血压10.6/7.4KPa,心率51次/分。余急用三棱针速刺劳宫、涌泉放血少许,少顷,患者清醒,面色随之见红润,血压回升至13.3/9.0Kpa,谈吐正常,再授开水调服50%葡萄糖水40毫升,给患者饮服,稍息片刻,诸症尽除。
(二)指针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拇指放在合谷穴上,食指、中指放在掌内与合谷穴相对处,上下手指同时按压合谷穴,一压一放,不断进行,直至病人神志清醒为止。
资料:摘《单穴治病选萃》。据肖继方介绍:用指按压合谷治疗晕针多例,均可使患者在数分钟内神志清醒。
病例:某某、男,46岁。1984年2月4日晚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当时一时无法找到药物,在紧急情况下。即给予指压合谷穴(双侧),一压一放,约3分钟左右病人神志即清醒。
按语: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据近代名医张山雷指出:“水沟、合谷穴之针刺,以回知觉。”《疮科纲要》亦指出:“猝厥暴死不知人,皆能应手出声,立刻清醒”。由此,用之有效。
(三)针刺疗法
选穴:中冲。
操作:用粗短毫针,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0.3~0.5寸深,提插捻转。不留针,并配合针刺人中,以苏醒神志。
按语:晕厥是一种因脑部发生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而突然的短时间的意识丧失。病人会突然晕倒,由于头部缺血,在抢救现场,须先使病员平卧,取低头位,再针刺,按压,针刺、按压均取强刺激。

- 晕厥《手穴手纹诊治》
- 晕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晕厥《中医词典》
- 晕厥《急诊医学》
- 晕厥《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晕灸《中医词典》
- 晕厥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晕动症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晕厥论《胎产心法》
- 瀹指《中医词典》
- 晕厥论《妇科秘书》
- 越王余算《证类本草》
- 晕厥总论《胎产秘书》
- 越王余《海药本草》
- 晕痧《中医词典》
- 越桃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 晕石《证类本草》
- 越脾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晕痛《血证论》
- 越脾加术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晕陀罗中毒《中医词典》
- 越脾加半夏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晕翳方四首《外台秘要》
- 越林《中医词典》
- 晕针《中医名词词典》
-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冯氏锦囊秘录》
- 晕针《中医刺灸》
- 越鞠丸《时方歌括》
- 晕针《中医词典》
- 越鞠丸《汤头歌诀》
- 晕针《古今医统大全》
《手穴手纹诊治》
- 前言
- 第一章 手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手部腧穴
- 第一节 经穴
-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少商(手太阴之井穴)
-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
- 二间(手阳明之荥穴)
- 三间
- 合谷(手阳明之原穴)
- 阳溪(手阳明之经穴)
- 神门(手少阴之腧,心之原穴)
- 少府(手少阴之荥穴)
- 少冲(手少阳之井穴)
-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
- 前谷
- 养老
- 后溪
- 腕骨
- 阳谷(手太阳之经穴)
- 大陵
- 劳宫
- 中冲(手厥阴之井穴)
- 关冲(手少阳之井穴)
- 液门(手少阳之荥穴)
- 中渚(手少阳之腧穴)
- 阳池(手少阳之原,穴)
- 第二节 经外奇穴
- 十王
- 十宣(又名鬼城手、十指头手、十指端)
- 地神
- 端正
- 二人上马
- 四缝
- 八关
- 八会
- 板门
- 大骨空
- 大指甲根
- 小骨空
- 五虎
- 五经纹
- 小天心
- 指根
- 一扇门
- 二扇门
- 凤眼
- 高骨
- 灸癜风
- 旁虎
- 拳尖
- 三门(又名少骨)
- 四开
- 四横纹
- 四前
- 外劳宫
- 注夏
- 中指节于(中指之节)
- 脾经(脾穴,脾土)
- 胃经(胃穴)
- 肝经(肝穴)
- 胆穴
- 皮罢(肝记)
- 母腮
- 老龙
- 靠山
- 内阳池
- 阴池
- 鱼腹
- 精灵、威灵
- 上都
- 项强
- 鬼当(大指甲后)
- 鬼信(一说别名少商)
- 鬼哭(鬼眼四穴)
- 肺经(肺穴)(肺金)
- 心经(心穴)
- 虎边
- 虎金寸
- 第三节 新针手穴
- 第四节 手穴感应点
- 感冒点
- 咳喘点
- 咽喉点
- 颈项点
- 头顶点(一名二号穴)
- 前头点(一名一号穴)
- 偏头点(一名小节、3号穴)
- 后头点(一名4号穴)
- 肩点
- 扁桃体点(鱼际点)
- 胸点
- 脊柱点
- 眼点
- 牙痛点
- 胃肠点
- 腰腿点
- 坐骨神经点
- 踝点
- 急救点
- 升压点
- 退热点
- 呃逆点
- 腹泻点
- 疟疾点
- 小儿消化不良点
- 夜尿点(一名肾穴)
- 定惊点
- 足跟点
- 运动点
- 心悸点
- 痉挛刺激点
- 全麻点(一名新5号)
- 鼻出血点
- 会阴点
- 附:手部刺激线
- 第三章 手诊
- 第四章 手穴常用治疗方法
- 第一节 手针疗法
- 第二节 点刺放血疗法
- 第三节 七星针疗法
- 第四节 艾灸疗法
- 第五节 按摩推拿疗法
- 附:小儿常用手穴推拿手法
- 第六节 指针疗法
- 第七节 割治疗法
- 第八节 穴位埋线疗法
- 第九节 穴位注射疗法
- 第十节 手部直流电疗法
-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
- 第一节 内科病证
- 第二节 外科及皮肤科病证
- 第三节 妇科病症
- 第四节 儿科病症
-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症
- 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 第六章 手部按摩强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