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糖核蛋白体
核蛋白体是由rRNA和几十种蛋白质组成的亚细胞颗粒,位于胞浆内,可分为两类,一类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主要参与白蛋白、胰岛素等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类游离于胞浆,主要参与细胞固有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一个生长旺盛的细菌中大约不20000个核糖体,其中蛋白质占细胞总蛋白质的10%,RNA占细胞总RNA的80%。
任何生物的核糖体都是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现将大肠杆菌核糖体和大鼠肝细胞核糖体的蛋白质组分和RNA组成列表于18-4。1968年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小亚基进行了自我装配研究,加入16s rRNA和21种蛋白质,即可形成有天然活性的30s小亚基。通过这些研究使人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小亚基和大亚基中rRNA与蛋白质的特异功能。核糖体是高度复杂的体系,它的任何个别组分或局部组分都不能起整体的作用,因此必须研究核糖体中蛋白质和RNA的空间结构和位置,才能更完全地了解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过去一直认为rRNA主要起着结构上的作用,蛋白质发挥催化功能,但现在认为rRNA与蛋白质共同的构成的核糖体功能区是核蛋白体表现功能的重要部位,如GTP酶功能区,转肽酶功能区以及mRNA功能区等等。
表18-4 核蛋白体的组成及特性
来源 | 直径(毫微米) | 重量(道尔顿) | 含rRNA(%) | 含蛋白质(%) | 沉降系数 | 亚基 | 含rRNA | 含蛋白质种数 | 每个细胞内含有的个数 | |
种类 | 分子量 | |||||||||
真核细胞胞液 | 20~22 | 3.6×106 | 55 | 45 | 77S~80s | 40S(小) | 18S | -70万 | ~34 | 106~107 |
60S(大) | 5s 5.8S 28S~29S | 3万 4万 140~180万 | ~40 | |||||||
原核细胞胞液 | 18 | 2.6×106 | 60~65 | 30~35 | 70S | 30S(小) | 16S | 55万 | ~34 | 1.5×104 |
50S(大) | 5s 23S | 4万 110万 |
注:真核细胞线粒体的核蛋白体组成及特性与原核细胞胞液的相同
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具有以下几种作用:
(1)mRNA结合位点:位于30s小亚基头部,此处有几种蛋白质构成一个上的结构域,负丙与mRNA的结合,特别是16srRNA3’端与mRNa AUG之前的一段序列互补是这种结合必不可少的,见表18-5。
表18-5 大肠杆菌mRNA起始密码上游区域SD序列和16srRNA的互补
MS2外壳蛋白 MS2复制酶 MS2A蛋白 λCro galE β-内酰氨酶 脂蛋白 核糖体蛋白S12 RNA聚合酶β trpE | 3’HOAU UCCUCCACUAG……5’ 5’……UCAACC GGAGUUUGAAUCAUG…3’ 5’……CAAACAU GAGGAUUACCCAUG …3’ 5’…… UCCU AGGAGGUUUGACCUGUG…3’ 5’…… AUGUAC UAAGGAGGUUGUAUG…3’ 5’…… AGCCUAAU GGAGCGAAUUAUG…3’ 5’…… UAUUGAAA AAGGAAGAGUAUG…3’ 5’…… AUCUA GAGGGUAUUAAUAAUG…3’ 5’…… AAAACCAGGAGCUAUUUAAUG…3’ 5’…… AGCGAGCU GAGGAACCCUAUG…3’ 5’…… CAAAAUUAGAGAAUAACAAUG…3’ |
(2)P位点:(peptidyl tRNA site)
又叫做肽酰基tRNA位或给位。它大部分位于小亚基,小部分位于大亚基,它是结合起始tRNA 并向A位给出氨基酸的位置(图18-4)。
图18-4 翻译过程中的核糖体图解
(3)A位点:(Aminoacyl-tRNA site)
叫做氨基酰 tRNa 位或受位。它大部分位于大亚基而小部分位于小亚基,它是结合一个新进入的氨基酰tRNA 的位置(见后节叙述)。
(4)转肽酶活性部位:
位于P位和A位的连接处。
(5)结合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了(Initiation Factor,IF)、延长因子(ElengationFactor,EF)和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Release Factor,RF)。

- 核糖核蛋白体《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核糖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核桃《老年食养食疗》
- 核酸杂交技术《临床生物化学》
- 核桃风《解围元薮》
- 核酸杂交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核桃膏《食物疗法》
- 核酸一级结构(核苷酸序列sequence)分析《临床生物化学》
- 核桃枸杞粥《保健药膳》
- 核酸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临床生物化学》
- 核桃灸《中医词典》
- 核酸外切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核桃仁炒韭菜(《方脉正宗》)《中医饮食营养学》
- 核酸探针的种类《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核桃仁鸡丁《保健药膳》
- 核酸探针的种类《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核桃仁鸡卷《保健药膳》
- 核酸探针的非放射性标记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核桃仁粥《保健药膳》
- 核酸探针的常用酶促标记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核桃痔《中医词典》
- 核酸探针的标记和检测(详见每十九章 )《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核桃粥《食物疗法》
- 核酸探针的标记和检测《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医用化学》
- 核酸酶S1《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医用化学》
- 核酸扩增技术《临床生物化学》
-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医用化学》
- 核酸及蛋白质常用数据《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核瘟《中医词典》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绪论
-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Chemistry of Protein)
-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的组成
- 第二节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
-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类
- 参考资料
- 第二章 酶(Enzyme)
- 第一节 酶的作用特点
- 第二节 酶的分类和命名
- 第三节 酶的分子组成和化学结构
-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 第六节 酶在体内存在的几种主要形式
- 参考资料
- 第三章 维生素(Vitamins)
- 第四章 糖代谢
- 第一节 概述(overview)
- 一、代谢的基本概念(Basis concepts of Metabolism)
- 二、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carbohydrates)
- 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Functions of carbohydrate)
-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ca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 第三节 糖异生
- 第四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第五节 血糖及血糖含量调节
- 第五章 脂类代谢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血脂及其代谢
- 第三节 甘油三酯代谢
- 第四节 脂肪酸代谢
- 第五节 磷脂代谢
- 第六节 胆固醇代谢
- 第六章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呼 吸 链
- 一、呼吸链的组成
- (一)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称辅酶I(CoI)。
- (二)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
- (三)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s,Fe-S)
- (四)泛醌(ubiquinone,UQ或Q)
- (五)细胞色素体系
- 二、呼吸链中各种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 三、胞浆中NADH的转移
- 第三节 ATP的生成、储存和利用
-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 第一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 第二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
- 第三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Nucleotide Metabo lism)
- 第一节 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 第三节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 第四节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 第五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 第九章 物质代谢调节(Regulation in Metabolism)
- 第一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 第二节 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 第三节 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 第十章 血浆蛋白与凝血
- 第十一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 第一节 肝脏的化学组成特点
- 第二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 第四节 胆汁酸代谢
- 第五节 胆色素代谢
- 第十二章 钙磷代谢及微量元素
- 第十三章 结缔组织生化(Biochemistryof Connective Tissue)
- 第一节 蛋白多糖
- 第二节 胶原蛋白
- 第三节 弹性蛋白及角蛋白
- 第四节 结缔组织代谢的调节
- 第十四章 神经组织生化(Biochemistry of Neural Tissue)
- 第一节 血脑屏障
- 第二节 脑代谢的某些特点
- 第三节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的代谢
- 第十五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 第二节 DNA的一级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DNA的二级结构与功能
- 第四节 DNA的三级结构与功能
- 第五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 小结
- 第十六章 DNA的生物合成(TheBiosynthesis of DNA)
- 第一节 DNA的复制
- 第二节 反转录作用(reverse transcription)
- 第三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 第十七章 RNA的生物合成(TheBiosynthesis of RNA)
- 第十八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The Biosynthesis of protein)
- 第一节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 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泌及加工修饰
-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 小结
- 第十九章 基因表达调控(Gene Expression and Its Regulation)
-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现象和概念
- 第二节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 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 本章提要
- 第二十章 DNA重组与基因工程DNARecombina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 第一节 工具酶
- 第二节 基因工程载体
- 第三节 目的序列与载体的连接
- 第四节 目的基因序列的来源和分离
- 第五节 基因序列导入细胞
- 第六节 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第七节 克隆基因的表达
- 第八节 DNA重组及基因工程技术对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
- 小结
- 第二十一章 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Cell Communication and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 第一节 细胞通讯方式
-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的信号转导机理
- 第三节 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一、膜受体的分类
- 二、膜受体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
- 第二十二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Oncogene and anti-onco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