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1.维生素A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书籍目录

维生素A是由β-白芷酮环和两分子2-甲基丁二烯构成的不饱和一元醇。一般所说维生素A系指A1而言,存在于哺乳动物和咸水鱼肝脏中。在淡水鱼肝油中尚发现另一种维生素A,称为A2,其生理效用仅及A1的40%。从化学结构上比较,维生素A2在β-白芷酮环上比A1多一个双键。

维生素A的侧链含有4个双链,故可形成多种顺反异构体,其中较重要的有全反型(AⅡ-trans)和Ⅱ-顺型(11-cis)。视黄醇在体内可被氧化成视黄醛(retinal),此反应是可逆的。

视黄醛进一部被氧化则成视黄酸(retinoicacid),但此反应在体内是不可逆的。

视黄醇是黄色片状结晶,通常与脂肪酸形成酯存在于食物中。不论是维生素A1或A2都可与三氯化锑起反应,呈现深兰色。这种性质可用于测定维生素A。

维生素A的化学性质活泼,易被空气氧化而失去生理作用,紫外线照射亦可使之破坏,故维生素A的制剂应装在棕色瓶内避光贮存。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肝、蛋、肉)中,但是在很多植物性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菠菜芥菜等有色蔬菜中也含有具有维生素A效能的物质,例如各种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其中最重要者为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β-胡萝卜素可被小肠粘膜或肝脏中的加氧酶(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作用转变成为视黄醇,所以又称做维生素A元(provitamin A)。尽管理论上1分子β-胡萝卜素可以生成2分子维生素A,但由于胡萝卜素的吸收不良,转变有限,所以实际上6微克β-胡萝卜素才具有1微克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

食物中的维生素A酯在小肠受酯酶的作用而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和维生素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后又重新合成维生素A酯,并掺入乳糜微粒,通过淋巴转运,贮存于肝脏。肝脏中的维生素A可应机体需要向血中释放。血浆中的维生素A是非酯化型的。它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合而被转运。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经小肠吸收后主要在小肠粘膜转变为维生素A,一部分也可在肝脏中进行此种转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书籍目录
  1. 维生素A《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 维生素A《医院药学》
  3. 维生素A(VA)和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预防医学》
  4. 维生素A《临床营养学》
  5. 维生素A过多或中毒《临床营养学》
  6. 维生素《预防医学》
  7. 维生素A缺乏病《临床营养学》
  8. 维生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 维生素A缺乏病(蟾皮病)《皮肤性病学》
  10. 维生素《食物疗法》
  11. 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理与缺乏症状《临床营养学》
  12. 维生素《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3. 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临床营养学》
  14. 维脉为病论治《吴医汇讲》
  15. 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临床营养学》
  16. 维拉帕米《药理学》
  17. 维生素A缺乏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8. 维拉帕米《药理学》
  19. 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20. 维厥《中医词典》
  21.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22. 维筋相交《中医词典》
  23. 维生素A与肿瘤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24. 维筋《中医词典》
  25. 维生素A中毒《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6. 维会《中医词典》
  27. 维生素B[XB]1[/XB](硫胺)《医院药学》
  28. 维护中医药的抗争运动《中国医学通史》
  29. 维生素B1《临床营养学》
  30. 维宫《中医词典》
  31. 维生素B1《预防医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