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由活化的凝血因子Xa、Va、Ca++及磷脂胶粒构成的复合体。因子X被激活为Xa是此过程的关键步骤。因子X的激活有两条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
表10-3 凝血因于命名及其部分特性
凝血因子 | 同义名 | 合成场所 | 分子量 | 亚基数目 | 含糖量% | 血浆浓度mg% | 衍生物 | 功能 |
Ⅰ |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 肝 | 340,000(人,牛) | 3×2 | 3-4 | 200-400 | 纤维蛋白 | 形成凝胶 |
Ⅱ |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 肝 | 68,700(人) 72,000(牛) | 1 | 8.2(人) 10-14(牛) | 10-15 | 凝血酶 | 蛋白酶 |
Ⅲ | 组织凝血活素(Tissue Thromboplastin) | 各组织细胞 | 330,00 220,000(牛) | 辅因子 | ||||
Ⅳ | 钙离子(Calcium Ion) | 辅因子 | ||||||
Ⅴ |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 | 肝 | 290,000-400,000 | 多聚 | 11-18 | 5-10 | Ⅳ(Va) | 辅因子 |
Ⅶ | 血清凝血活酶转变加速素(Convertin)又称SPCA) | 肝 | 63,000(人) | 1 | 9.1 | 0.4-0.7 | Ⅶa | 蛋白酶 |
Ⅷ | 抗甲种箇以病球蛋白(Antihemotpilic Globulin简写AHG) | 肝为主 | 1,100,000(人,牛) | ? | 6(人) 9(牛) | 15-20 | Ⅷa | 辅因子 |
Ⅸ | 血浆凝血活素成分(Plasma Thromboplastin简写PTC)又名抗乙种血友病因子 | 肝 | 55,400(人,牛) | 1 | 26 | 3-5 | Ⅸa | 蛋白酶 |
Ⅹ | Stuart-Prower因子 | 肝 | 55,000(人,牛) | 1 | 10 | 5-10 | Ⅹa | 蛋白酶 |
Ⅺ | 血浆凝血活素前质(Plasma Thro mboplastin Antecedent简写PTA)又名抗丙种血友病因子 | 肝?网状内皮系统? | 160,000(人,牛) | 2 | 12 | 0.5-0.9 | Ⅺa | 蛋白酶 |
Ⅻ | 接因子(Hageman因子) | 网状内皮系统? | 90,00(牛) 82,000(人) | 3 | 15 | 0.1-0.5 | Ⅻa | 蛋白酶 |
XⅢ |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 Stabilizing Factor简写FSK) | 血水板?肝? | 320,000(血浆) 146,000-165,000 (血小板) | 5(血浆) | 1-2 | Ⅻa | 形成桥键 | |
前激肽释放酶(Prekallidrein) | 肝 | 80,000 | 1 | 10 | 1-2 | 激肽释放酶 | 蛋白酶 | |
高分子量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MWK) | 110,000-15,000 | 1 | ? | 7 | 缓激肽 | 辅因子 |
罗马数字后的a表示活化的意思(activated),因子Ⅵ实际上就是Ⅴa。

-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凝血酶原的激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凝血酶原时间《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凝血酶活性测定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凝血及抗凝血因子缺乏症《医学遗传学基础》
-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凝血和纤溶的变化《病理生理学》
- 凝血时间《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凝雪汤《备急千金要方》
- 凝血时间测定《临床基础检验学》
- 凝形殊禀章《妇人大全良方》
- 凝血系统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病理生理学》
- 凝唾汤《备急千金要方》
- 凝血作用的调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凝水石《本草图经》
- 凝壅聚结辨《痧胀玉衡》
- 凝水石《药性切用》
- 凝脂翳《中医名词词典》
- 凝水石《本草撮要》
- 凝脂翳《中医词典》
- 凝水石《本草分经》
- 凝脂翳《中医词典》
- 凝水石《名医别录》
- 凝脂翳《中医眼科学》
- 凝水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凝脂翳变《目经大成》
- 凝水石《得配本草》
- 拧法《中医词典》
- 凝水石《本草从新》
- 拧法《中医词典》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绪论
-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Chemistry of Protein)
-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的组成
- 第二节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
-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类
- 参考资料
- 第二章 酶(Enzyme)
- 第一节 酶的作用特点
- 第二节 酶的分类和命名
- 第三节 酶的分子组成和化学结构
-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 第六节 酶在体内存在的几种主要形式
- 参考资料
- 第三章 维生素(Vitamins)
- 第四章 糖代谢
- 第一节 概述(overview)
- 一、代谢的基本概念(Basis concepts of Metabolism)
- 二、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carbohydrates)
- 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Functions of carbohydrate)
-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ca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 第三节 糖异生
- 第四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第五节 血糖及血糖含量调节
- 第五章 脂类代谢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血脂及其代谢
- 第三节 甘油三酯代谢
- 第四节 脂肪酸代谢
- 第五节 磷脂代谢
- 第六节 胆固醇代谢
- 第六章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呼 吸 链
- 一、呼吸链的组成
- (一)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称辅酶I(CoI)。
- (二)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
- (三)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s,Fe-S)
- (四)泛醌(ubiquinone,UQ或Q)
- (五)细胞色素体系
- 二、呼吸链中各种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 三、胞浆中NADH的转移
- 第三节 ATP的生成、储存和利用
-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 第一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 第二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
- 第三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Nucleotide Metabo lism)
- 第一节 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 第三节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 第四节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 第五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 第九章 物质代谢调节(Regulation in Metabolism)
- 第一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 第二节 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 第三节 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 第十章 血浆蛋白与凝血
- 第十一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 第一节 肝脏的化学组成特点
- 第二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 第四节 胆汁酸代谢
- 第五节 胆色素代谢
- 第十二章 钙磷代谢及微量元素
- 第十三章 结缔组织生化(Biochemistryof Connective Tissue)
- 第一节 蛋白多糖
- 第二节 胶原蛋白
- 第三节 弹性蛋白及角蛋白
- 第四节 结缔组织代谢的调节
- 第十四章 神经组织生化(Biochemistry of Neural Tissue)
- 第一节 血脑屏障
- 第二节 脑代谢的某些特点
- 第三节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的代谢
- 第十五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 第二节 DNA的一级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DNA的二级结构与功能
- 第四节 DNA的三级结构与功能
- 第五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 小结
- 第十六章 DNA的生物合成(TheBiosynthesis of DNA)
- 第一节 DNA的复制
- 第二节 反转录作用(reverse transcription)
- 第三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 第十七章 RNA的生物合成(TheBiosynthesis of RNA)
- 第十八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The Biosynthesis of protein)
- 第一节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 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泌及加工修饰
-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 小结
- 第十九章 基因表达调控(Gene Expression and Its Regulation)
-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现象和概念
- 第二节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 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 本章提要
- 第二十章 DNA重组与基因工程DNARecombina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 第一节 工具酶
- 第二节 基因工程载体
- 第三节 目的序列与载体的连接
- 第四节 目的基因序列的来源和分离
- 第五节 基因序列导入细胞
- 第六节 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第七节 克隆基因的表达
- 第八节 DNA重组及基因工程技术对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
- 小结
- 第二十一章 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Cell Communication and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 第一节 细胞通讯方式
-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的信号转导机理
- 第三节 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一、膜受体的分类
- 二、膜受体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
- 第二十二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Oncogene and anti-onco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