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局部水肿
(一)炎症性水肿
这是最常见的局部水肿,尤其急性炎症时,水肿明显。其发生机制的中心环节是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后者导致组织间液中胶体渗透压增高和局部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因而有效胶体渗透压低于正常。急性炎症时,不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微静脉壁通透性也增高,关于通透性增高的机制,详见病理解剖学炎症章。
(二)静脉阻塞性水肿
主要原因是静脉管壁受压或腔内阻塞。水肿分布于该静脉的受纳区。但水肿是否发生及其程度,则视阻塞程度、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和淋巴回流程度而定。临床上较重要的静脉阻塞性水肿见于: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常见的是髂股血栓静脉炎、长期立位所致的静脉曲张;②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片;常见原因是肺癌或转移灶膨胀压迫导致管腔闭塞,表现为颜面、肩及上肢水肿;③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视阻塞部位而表现不同,肝静脉上方阻塞引起腹水,下段阻塞则水肿限于两下枝。主要原因是肿瘤或腹腔包腹腔包块压迫,或骼静脉栓波及下段下静脉;④其它静脉阻塞:妊娠后期子宫压迫髂静脉,久病卧床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都可引起局部水肿。
(三)淋巴水肿
淋巴管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在组织液生成增时能增加回流几十倍,因而淋巴回流不畅或代偿不全可成为局部水肿的重要成因。淋巴干回流受阻引起的水肿称淋巴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少见,有的与遗传有关,如Milroy氏病时,一个或多个肢体有弥慢性淋巴管扩张致回流不畅,患肢呈管状,粗大膨胀,严重时延伸到外生殖器;继发性淋巴水肿常见,是肿瘤、手术,感染或辐射治疗把淋巴管阻断而引起的。引起淋巴水肿的感染多为反复作发作的淋巴管炎或蜂窝织炎,此时沿淋巴管的行径可见红线。继发于丝虫病的象皮肿,也较常见,多发生于下肢、阴囊、女阴等处,其病变特点是局部表皮的过度角化,直皮及皮下极度增多的纤维组织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这些病变使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畸形地增厚、肥大、下垂、状似象皮,故名。这些病变的原因是慢性的淋巴水肿和并发的慢性感染。因手术引起的淋巴水肿,以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表现手臂水肿,成因有:①截断了淋巴干道;②切除了腋淋巴结;③术后感染;④腋静脉扭曲;⑤术后放疗损伤;⑥腋静脉血栓静脉炎伴发血管外鞘淋巴管阻塞因此它不是单纯的淋巴水肿。也有静脉阻塞的成因参与。
此外,变态反应性水肿及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也属局部水肿,本章不论述。

- 局部水肿《病理生理学》
- 局部去敏药《口腔科学》
- 局部涂拭药物《口腔科学》
- 局部皮瓣《外科学总论》
- 局部望诊《中医诊断学》
-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物理诊断学》
- 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生理学》
- 局部麻醉《外科学总论》
- 局部性水肿疾病《常见病自测》
- 局部剌激实验《医院药学》
- 局部选穴法《中医词典》
- 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 局部血流调节《生理学》
-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病理学》
-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 局方常山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 局方换腿丸《外科理例》
- 鞠丸《普济本事方》
- 局方七气汤《张氏医通》
- 鞠华《神农本草经》
-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外科学总论》
- 鞠候《诸病源候论》
- 局箬《本草纲目》
-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
-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学》
-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 桔甘茶《茶饮保健》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