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局部结构

《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一)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图4-8)

为位于腹股沟韧带深面与髋骨之间的间隙,由髂耻弓将其分隔为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两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部的主要通路。

(1)肌腔隙lacunamuscul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肌和股神经通过。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扩大散至大腿根部,并可侵犯股神经。

(2)血管腔隙lacunavas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血管腔隙中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淋巴管通过。

(二)股鞘和股管(图4-9)

股鞘femoral sheath是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在股动、静脉周围所形成的筋膜鞘。股鞘漏斗形,长约3-4厘米,由两个纵行纤维隔将鞘腔分为外、中、内三个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股管。股鞘的下端与血管外膜融合。

股鞘、股疝

图4-9股鞘、股疝

股管femoralcanal 长约1-2厘米。管内有少许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和数条淋巴管及1-2个淋巴结。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其直径为0.8-1.0厘米。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陷窝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相邻。股管的四界基本与股环相同;但后壁大部为耻骨肌筋膜,前壁大部为阔筋膜。股管的下端为盲端,对向卵圆窝。如腹腔内容物经股环入股管,甚至自卵圆窝突出于皮下,则形成股疝(图4-9(2))。女性骨盆较宽,股环相应较大,再加其它因素(如妊娠、老年等),故较易发生股疝,由于股环的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结构,特别是内侧的陷窝韧带的边缘较坚锐,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三)股三角(图4-6)

股三角femoral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外侧边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边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的尖位于缝匠肌与长收肌相交处,此尖端向下与收肌管的上口相连续。股三角的前壁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自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表面的筋膜。

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和腹股沟淋巴结等。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

(四)收肌管(4-7)

又称Hunter氏管。位于股前部中1/3段,缝匠肌深面,长约15厘米,断面呈三角形。其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前壁为缝匠肌及架于内收肌与股内侧肌间的腱纤维板。收肌管的上口与股三角尖端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其中隐神经与膝降动脉伴行自前壁的下部穿出。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人体解剖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1. 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2.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 局部剌激实验《医院药学》
  4.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5. 局部麻醉《外科学总论》
  6.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7.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物理诊断学》
  8. 鞠丸《普济本事方》
  9. 局部皮瓣《外科学总论》
  10. 鞠华《神农本草经》
  11. 局部去敏药《口腔科学》
  12. 鞠候《诸病源候论》
  13. 局部水肿《病理生理学》
  14.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15. 局部涂拭药物《口腔科学》
  16.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17. 局部望诊《中医诊断学》
  18.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19. 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生理学》
  20. 疽虚热候《诸病源候论》
  21. 局部性水肿疾病《常见病自测》
  22. 疽目《中医词典》
  23. 局部选穴法《中医词典》
  24. 疽瘤《中医词典》
  25. 局部血流调节《生理学》
  26. 疽溃后候《诸病源候论》
  27.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病理学》
  28. 疽候《诸病源候论》
  29. 局方常山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30. 疽候《诸病源候论》
  31. 局方换腿丸《外科理例》

《人体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