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局部麻醉

《外科学总论》书籍目录

局部麻醉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简称局麻。局麻简便易行,安全性大,能保持病人清醒,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少。适用于较表浅局限的中小型手术。但用于范围大和部位深的手术时,往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23)。然后分层注射,即由皮丘按解剖层次向四周及深部扩大浸润范围。注药时应将较大量麻药在短时内加压注入,使麻药在组织内产生水压作用,即为张力性浸润,因此麻药能与神经未稍广泛而均匀地接触,使麻醉效果更为增强。每次注药前都要回抽注射器,以免误注入血管内。常用0.5~1%普鲁卡因,一次总量不超过1克。

一针技术

图1-23 一针技术

(三)区域阻滞麻醉 采用局部浸润的方法,由皮丘向四周及深层组织扩大浸润,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许多面而成为一立体阻滞区域,对手术区形成一包围圈,以阻滞神经纤维的向心传导,即为区域阻滞麻醉(图1-24)。常用于囊肿切除,肿块活组织检查等。其优点是能避免穿刺病理组织,不会使手术区的局部解剖因注药难以辩认。

(四)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丛或节 )的周围,以阻滞其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支配区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麻醉。此法能以少量的局麻药产生较大的无痛区,效果好而安全,常用臂丛阻滞,颈丛阻滞等。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是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组织,支配上肢的运动和绝大部分的感觉。上列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在前、中斜角肌之间合并成为上、中、下三干,在锁骨平面的上方,每干又分成前后两股共六股,下行至腋窝顶时,三个后股组织成后束,下干的前股延伸为内侧束,上、中两干前股合成外侧束,最后在腋窝中部分出正中、挠、尺、肌皮等长支。从解剖上看,臂丛各支在前、中斜角肌间、第一肋骨面以及腋窝顶部三处比较集中,故临床上常经肌间沟、锁骨上及腋窝三种径路以阻滞臂丛(图1-25、26)

1.肌间沟径路 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对侧,患者肩下垂。要求病人抬头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其外侧即为前斜角肌,于前斜角肌的外缘可摸到一上小下大呈三角形的肌间沟,即为前、中斜角肌的肌间沟。此沟位于锁骨中点上方2~2.5厘米或肩胛舌骨肌上方,外缘紧靠颈外静脉,底部有锁骨下动脉,沟内有臂丛神经。一般用22G穿于刺针于肌沟中段垂直进针,穿过皮肤和两斜角肌间之筋膜时有突破感,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即可注入麻药。如突破感不明显时,可使穿刺针朝内、后下方刺入稍许,常可获得异感,深度为1~2厘米,然后注入麻药。

此法只要定位正确,则成功率颇高,并发症亦少。因阻滞范围较广,除上肢外,又可用于肩及锁骨部手术。药量大时能阻滞同侧颈丛。由于对臂丛下干各分支阻滞较差,故有时前臂尺侧麻醉不全,可加用肘部尺神经阻滞以弥补。

区域阻滞麻醉

图1-24 区域阻滞麻醉

锁骨上肌间沟解剖

图1-25 锁骨上肌间沟解剖

臂神经丛阻滞

图1-26 臂神经丛阻滞

2.锁骨上径路 病人体位同肌沟法。在锁骨下动脉搏动点外侧或锁骨中点上方一厘米处,以22G针作一皮丘,经皮丘向内、后及下方刺入,进针1~2厘米后可刺中第一肋骨,紧贴肋骨面寻找臂神经丛,如上肢出现异感,抽吸无回血,即可注药。

此法的麻醉范围仅达上臂中上1/3交界处,为此仅适用于上臂中1/3以下区域的手术。

3.腋窝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表1-13 常用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用途、剂量、浓度表

浓度剂量药名
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
麻醉种类常用浓度一次剂量常用浓度一次剂量常用浓度一次剂量
表面麻醉  1~2%20~40毫克2~4%200毫克
浸润麻醉0.25%~1%1克0.05~0.1%100毫克0.25~0.5%0.4~0.5克
脊椎麻醉5~6%120~150毫克1%克葡萄10~15毫克5%加葡萄120毫克
硬膜外麻醉2~3%0.8克0.25~0.3%75~90毫克1~2%0.4~0.5克
臂丛麻醉1.5~2%0.8克0.2~0.3%75~90毫克1.5~2%0.4~0.5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学总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学总论》书籍目录
  1. 局部麻醉《外科学总论》
  2. 局部剌激实验《医院药学》
  3.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物理诊断学》
  4. 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5. 局部皮瓣《外科学总论》
  6.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7. 局部去敏药《口腔科学》
  8.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9. 局部水肿《病理生理学》
  10.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11. 局部涂拭药物《口腔科学》
  12. 鞠丸《普济本事方》
  13. 局部望诊《中医诊断学》
  14. 鞠华《神农本草经》
  15. 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生理学》
  16. 鞠候《诸病源候论》
  17. 局部性水肿疾病《常见病自测》
  18.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19. 局部选穴法《中医词典》
  20.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21. 局部血流调节《生理学》
  22.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23.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病理学》
  24. 疽虚热候《诸病源候论》
  25. 局方常山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26. 疽目《中医词典》
  27. 局方换腿丸《外科理例》
  28. 疽瘤《中医词典》
  29. 局方七气汤《张氏医通》
  30. 疽溃后候《诸病源候论》
  31.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外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