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痈逆顺刺

《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九第六十《玉版篇》。自“黄帝曰:病生之时”至末,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黄帝曰:余以少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说。

九针微细之道,以合三才之大,余恐太过也。物,道也。

平按:“少针”《灵枢》作“小针”;“乃”下有“言”字。

岐伯曰:何物大于针者乎?夫大于针者,唯五兵者焉。五兵者,死备也,非生之备也。且夫人者,天地之镇塞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人者,亦唯针焉。夫针与五兵,其孰小乎?

夫人之为天地镇塞,贵莫大焉。兵有五者,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死之之具也。九针虽小,生人之器也,圣人用之,理于百姓,孰为小道?故大之无外,小之无内,细入无间,令人久寿者,其惟九针乎。

平按:“非生之备也”《灵枢》作“非生之具”。“天地之镇塞也”,《灵枢》无“塞”字。注“五兵”,《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又,步卒之五兵,无夷矛而有弓矢。与此略异。

黄帝曰:病生之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疽。

痈生所由,凡有四种。测,度也。喜怒无度,争①气聚,生痈一也;饮食不依节度,纵情不择寒温,为痈二也;脏阴气虚,腑阳气实,阳气实盛,生痈三也;邪客于血,聚而不行,生痈四也。痈、疽一也,痈之久者败骨,名曰疽也。

平按:《灵枢》、《甲乙》“病生之时”作“生病之时”。

①“争”,人卫本注云:此前疑脱“热”字。

阴阳气不通,两热相薄,乃化为脓,针小能取之乎?

以下言生脓所由也。邪客于皮肤之中,寒温二气不和,内外两热相击,腐肉故生于脓,恐小针不能取之。

平按:“不通”上,《灵枢》无“气”字。《甲乙》“两热”作“而热”。

岐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邪之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人,令行禁止,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务也,须久之方得也。[平按:《灵枢》“邪之”作“之邪”;“须久之方得也”作“须臾之得也”。自“圣人不能使化者”至“须久之方得也”,《甲乙》无此一段。]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治,自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帜,昌志反,幡也。圣人不能使身化为病者,以圣人理之未乱,其邪不可留于身也。故譬白刃陈于中野,谋之在久,士卒无难,习之日远,痈疽不生,调中多日,故身遭痈疽之病,去和性之道远矣。夫积石成山,积水成川,积罪成祸,积气成痈,非从天下地出,皆由不去脆微,故得斯患也。圣人不尔,于国理之未乱,于身约之于未病,不同愚人,渴而掘井,斗而铸兵也。

平按:《甲乙》无“不从天下,不从地出”八字;“积微”作“积聚”。“故圣人之治,自于未有形也”,《灵枢》作“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甲乙》作“自治于未形”。注“白刃”,袁刻“刃”字作“仞”;“圣人不尔”,“尔”误作“亦”;“斗方铸兵”,“方”作“而”。

黄帝曰:其以有形不子遭,脓以成不子见,为之奈何?

遭,逢也。子,百姓,帝以百姓如子者也。言不逢者,痈之有形,百姓不能逢知也。痈之有脓,百姓亦不见,为之奈何也。

平按:“其以有形不子遭,脓以成不子见”,《灵枢》作“其已形不予遭,脓已成不予见”,《甲乙》作“其已有形,脓已成”。

岐伯曰:脓以成,十死一生,

痈生于节、背及腹内,脓成不可疗,故十死一生。

平按:“以”《灵枢》、《甲乙》作“已”。

故圣人不使以成而明为良方,

故圣人明为良方,痈微之时疗之,弗使成也。

平按:“不使以成”《灵枢》作“弗使已成”。

著之竹帛,使能者踵之,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遭子也。

著之竹帛,为于百姓不能逢知痈疽者。

平按:“踵之”《灵枢》作“踵而”;“子”作“予”。自上文“故圣人不使”至“遭子也”,《甲乙》无。

黄帝曰:其以有脓血而后遭子,可造以小针治乎?

痈之生于背及节与腹内,已有脓血后,百姓逢知,小针可得疗否也。

平按:“其以有脓血”,《灵枢》“以”作“已”,《甲乙》作“已成”二字。“而后遭子”《灵枢》作“而后遭乎”,《甲乙》无此四字。“可造”,《灵枢》作“不导之”三字,《甲乙》无“造”字。

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以成脓者,其唯砭石□②锋之所取也。

以小针疗痈之小,难差,故曰其功小也。以大针疗脓成大,伤以处多,故得出脓。害,伤也。是以脓成唯须砭□也。

平按:“以大治大者③多害”,《甲乙》作“以大治大者其功大,以小治大者多害大”。“以成脓者”《灵枢》、《甲乙》作“已成脓血者”。“□”石《灵枢》、《甲乙》作“砭”石。“□”《灵枢》、《甲乙》作“铍”。注“难差”,袁刻作“难愈”。

②“□”,萧本误作“排”,今据仁和寺本改。

③“者”字,萧本脱。今据经文补。

黄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

多害者,砭□之伤,即至死也。

岐伯曰:其在逆顺焉。

逆者多伤至死,顺者出脓得生也。

黄帝曰:愿闻逆顺。岐伯曰:以为伤者,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欧,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除此者,为顺矣。

先有五伤,后行□者,为逆也。先无五伤,脓成行□,为顺也。嘶,先妻反,声破也。

平按:“白眼”《甲乙》作“白睛”。“欧”《灵枢》、《甲乙》作“呕”,“除此”下有“五”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太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1.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2.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3.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4. 疽虚热候《诸病源候论》
  5. 鞠候《诸病源候论》
  6. 疽目《中医词典》
  7. 鞠华《神农本草经》
  8. 疽瘤《中医词典》
  9. 鞠丸《普济本事方》
  10. 疽溃后候《诸病源候论》
  11.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12. 疽候《诸病源候论》
  13.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14. 疽候《诸病源候论》
  15.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6. 疽候《诸病源候论》
  17. 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18. 疽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9. 局部剌激实验《医院药学》
  20. 疽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1. 局部麻醉《外科学总论》
  22. 疽发所在有不可治者《集验背疽方》
  23.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物理诊断学》
  24. 疽发乳候《诸病源候论》
  25. 局部皮瓣《外科学总论》
  26. 疽发口齿候《诸病源候论》
  27. 局部去敏药《口腔科学》
  28. 疽发背热渴候《诸病源候论》
  29. 局部水肿《病理生理学》
  30. 疽发背溃后候《诸病源候论》
  31. 局部涂拭药物《口腔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