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应激时的物质代谢变化
应激时物质代谢发生相应变化,总的特点是分解增加,合成减少。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代谢率(超高代谢)
严重应激时,代谢率升高十分显着。一个大面积烧伤病人,对能量需要可高达5,000千卡/天(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条件下为2,000千卡/天)相当于重力劳动时的代谢率。机体处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状态,造成物质代谢的负平衡,因而患者出现消瘦、衰弱、抵抗力下降等。超高代谢主要与儿茶酚胺分泌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二、糖代谢的变化
应激时,糖代谢变化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空腹血糖常为6.72~7.84mmol/L(120~140mg/dl),甚至可以超过葡萄糖的肾阈8.96mmol/L(160mg/dl)而出现糖尿。应激时的高血糖合糖尿是由于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以及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所致。因此,称为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肝糖原和肌糖原在应激的开始阶段有短暂的减少。随后由于糖的异生作用加强而得到补充。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但脑组织不受影响)。这些变化与应激的强度相平行,在严重创伤和烧伤时,这些变化可持续数周。因此,称为创伤性糖尿病。
三、脂肪代谢的变化
应激时由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增多,脂肪的动员和分解加强,因而血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严重创伤后,机体所消耗的能量有75~95%来自脂肪的氧化。
四、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应激时,蛋白质分解加强,尿氮排出量增加,出现负氮平衡。严重应激时,负氮平衡可持续较久。应激病人的蛋白质代谢既有破坏和分解的加强,也有合成的减弱。待至恢复期,才逐渐恢复氮平衡。
上述这些代谢变化的防御意义在于为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提供足够的能量。但如持续时间长,则病人可因消耗过多而致消瘦和体重减轻。负氮平衡还可使病人发生贫血、创面愈合迟缓和抵抗力降低等不良后果(图8-4)。
图8-4 应激时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 应激时的物质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
-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病理生理学》
-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 应激过程的模式《医学心理学》
- 应麟《中医词典》
- 应激过程的概念《医学心理学》
- 应梦人参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应声虫《古今医统大全》
-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与防治原则《病理生理学》
- 应声虫病《奇方类编》
- 应激的概念《病理生理学》
- 应天者动五岁而右迁应地者静六期而环会《读医随笔》
- 应机《古今医彻》
- 应痛内托丸《洪氏集验方》
- 应候《中医词典》
- 应痛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应对机制《医学心理学》
- 应突《中医词典》
- 应刺诸穴《医宗金鉴》
- 应下诸证《医学集成》
- 应刺诸穴《伤科补要》
- 应下诸证《温疫论》
- 应补诸证《温疫论》
- 应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情况《预防医学》
- 应《周慎斋遗书》
- 应响歌《达摩洗髓易筋经》
- 瘿痈《中医外科学》
- 应用《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瘿气八十一(附结核)《丹溪心法》
- 应用ISHH技术对染色体制片、基因分配(Chromosomalassignment of genes)的研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