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mrltiple organ failure MOF)是指心、脑、肺、肾、肝、胃肠、胰腺及血液等器官中,在24小时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衰竭。MOF又称多系统功能衰竭或综合器官衰竭。休克的晚期常出现MOF。MOF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而且衰竭的器官越多,病死率也就越高。如有三个器官发生功能衰竭时,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
MOF在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伤和休克直接引起的速发型,又称单相型,发生迅速,发病后很快出现肝、肾和呼吸功能障碍,在短期内或则死亡,或则恢复;二是创伤、休克后继发感染所致的迟发型,又称双相型。此型患者往往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间歇期,多在败血症发生后才相继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MOF的主要原因是:①重症感染:约有70~80%的MOF是在重症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②休克时组织较长时间的低灌流和交感神经的高反应;③非感染性的严重病变如急性胰腺炎、广泛性组织损伤等。尤其是当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减弱时,或者是治疗不当或延误时,如未及时纠正组织低灌流和酸碱平衡紊乱、过多过快输液、大量输血或过量应用镇静剂、麻醉剂等情况下,更易引起MOF。
MOF的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现认为MOF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作用的结果,其中休克时组织低灌流所致的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酸中毒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感染或感染中毒性休克时,细菌内毒素在MOF的发生机制中被认为是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内毒素不但能直接或间接(如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损害各器官的功能,而且还可通过激活补体而使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激活,从而使中粒细胞①释放各种水解酶,包括酸性和碱性蛋白酶,这些酶不但能破坏结构蛋白(如弹性蛋白酶破坏弹性纤维,胶原酶破坏胶原纤维等),而且还可分解血浆蛋白,激活凝血系统并从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②产生并释放活性氧和脂类代谢产物(如白三烯等),这些物质又可破坏生物膜和/或增高血管通透性,加重微循环障碍。在一般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向感染和损伤处趋化和聚集,是炎性的正常反应,但在休克或严重感染时,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原因,对这种炎性反应失去控制,从而使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上述各种毒性物质得以广泛地破坏各器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故有人认为MOF是一种非特异性失控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此外,儿茶酚胺-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异常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休克时一方面因为细胞的缺血缺氧,使膜功能异常,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的受体受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减弱;另方面由于组织ATP含量降低,缺乏产生cAMP的底物,结果使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进而影响细胞内的许多代谢过程和功能。

-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理生理学》
- 多潘立酮《药理学》
- 多少论《女科折衷纂要》
- 多年牙折《奇方类编》
- 多少箴《中医词典》
- 多年顽癣《奇方类编》
- 多神经炎的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
- 多年内伤(此方凭医看准)《回生集》
- 多睡《广瘟疫论》
- 多年瘰《奇效简便良方》
- 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医学传心录》
- 多年漏经证《余无言医案》
- 多所闻《中医词典》
- 多年咳嗽,肺痿咯血《奇效简便良方》
- 多胎妊娠《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多年疮方(密云县牛栏山杨医传)《回生集》
- 多胎妊娠《妇产科学》
- 多年疮《奇方类编》
- 多肽分泌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 多年疮《奇效简便良方》
- 多肽链的延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多能干细胞《医学免疫学》
- 多肽链合成的起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多囊性肾脏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多痰《证治准绳·疡医》
- 多囊卵巢综合征《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多糖《医用化学》
- 多囊卵巢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多糖的结构《医用化学》
- 多男三链法(螽斯广育)《古今医统大全》
- 多糖疫苗《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