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局部皮瓣

《外科学总论》书籍目录

局部皮瓣系利用皮肤组织的松动性,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安排其位置,以达到修复缺损的目的。其适应情况如:

1.皮肤缺损不能直接缝合,或在颜面及关节部位,勉强缝合影响功能与外形;

2.疤痕挛缩影响功能与外形:

3.创面有肌腱、神经,大血管或骨面外露时;

(一)推进皮瓣(又称滑行皮瓣)

在缺损区一侧或两侧作辅助切口,将皮瓣与皮下组织分离,利用皮肤的松动性,使一侧或两侧的皮肤向缺损区推进以覆盖创面见图1-65。

(二)旋转皮瓣:在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设计一皮瓣,沿一定轴线旋转而复盖创面。供皮区遗留的创面,可游离附近皮下组织或作辅助切口后缝合(图1-66)尽量使缝合线与皮纹平行。如因供皮区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时,可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三)交错皮瓣(或称易位皮瓣,常用的有Z字形成的瓣W皮瓣等)通过皮瓣位置相互置换,达到松解张力,增加挛缩方向的长度,以改善局部的功能与外形。常用于线状、条索状及蹼状疤痕挛缩的松解。做成对偶三角形(Z形)然后互换位置即可延长挛缩方向的长度,三角形皮瓣的角度愈大,则其增长的长度也愈大(图1-67、68)但角度太大时常因两侧皮肤松动受限。不易达到转移目的。一般以60度为宜。两个三角瓣也可以根据需要作成一大一小。在疤痕较长或局部为狭长部位,也可以作连续几对三角形皮瓣,以解除挛缩。同一段距离,作单Z(一对)转移不及多Z(多对)转移延长的效果好(图1-69)。

局部皮瓣手术中注意事项:首先应依据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在邻近的部位设计皮瓣,并画出切口线。力求避免形成新的明显畸形。切开皮肤后将皮下组织作锐性分离。操作要轻柔,勿损伤下重要神经血管。皮瓣要求厚薄均匀,不可挤压折叠。术中就应注意皮瓣的活力。若肤色红润,远端力缘有出血,轻压皮瓣充血反应良好,证明活力好;如皮瓣远端苍白,边缘不出血,说明动脉供血不足或血管痉挛,可用温盐水湿敷,数分钟后,颜色好转始可转移。如皮瓣颜色发绀,则静脉回流不畅,可将皮瓣远侧抬高,或缝合后给以适当的压力包扎即可好转。皮瓣上不宜有疤痕,以免影响血运。止血应完善。然后分层缝合,并使皮瓣四周张力均匀。如缝合线附近肤色发白,可能张力较大,应做适当的调整,以减少皮肤的张力。

(1)各种缺损及推进滑行皮瓣的设计 (2)修复缝合后

应用推进皮瓣修复缺损

(1)各种缺损及推进滑行皮瓣的设计 (2)修复缝合后

图1-65应用推进皮瓣修复缺损

旋转皮瓣的转移与缝合

三角形缺损可利用其一侧皮瓣旋转修复 圆形缺损利用邻近旋转皮瓣修复

图1-66 旋转皮瓣的转移与缝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学总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学总论》书籍目录
  1. 局部皮瓣《外科学总论》
  2.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物理诊断学》
  3. 局部去敏药《口腔科学》
  4. 局部麻醉《外科学总论》
  5. 局部水肿《病理生理学》
  6. 局部剌激实验《医院药学》
  7. 局部涂拭药物《口腔科学》
  8. 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9. 局部望诊《中医诊断学》
  10.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1. 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生理学》
  12.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13. 局部性水肿疾病《常见病自测》
  14.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15. 局部选穴法《中医词典》
  16. 鞠丸《普济本事方》
  17. 局部血流调节《生理学》
  18. 鞠华《神农本草经》
  19.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病理学》
  20. 鞠候《诸病源候论》
  21. 局方常山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22.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23. 局方换腿丸《外科理例》
  24.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25. 局方七气汤《张氏医通》
  26.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27.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外科学总论》
  28. 疽虚热候《诸病源候论》
  29. 局箬《本草纲目》
  30. 疽目《中医词典》
  31.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