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剌激时所出现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任何躯体的或情绪的剌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stressor),例如创伤、烧伤、冻伤、感染、中毒、发热、放射线的作用、出血、缺氧、环境过冷、环境过热、手术、疼痛、体力消耗、饥饿、疲劳、情绪紧张、忧虑、恐惧、盛怒、激动等等。
任何应激原所引起应激,其生理反应和变化都几乎相同,因此,应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非物异的性质(nonspecific nature)。
应激是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在生理学和病理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激既可以对人有利,也可以对人有害。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某些激原的作用。只要这种作用不是过分强烈,作用的时间也不是过分地持久,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将有利于动员机体身心,以便更好地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或者更好地避开可能要发生的危险,也就是说,这种应激将使人们能有效地去应付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局面。这种应激,显然对机体是有利的。因而有人称之为良性应激(benign stress)。
如果应激原的作用过于强烈和/或过于持久,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就属于病理生理学的范畴。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都伴有应激;这些疾病,都有其本身的特异性的变化,又有应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的变化,因此应激也就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激在疾病中,不仅有适应代偿和防御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可以引起病理变化。创伤、烧伤、严重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都有应激的参与,但这些还不能算是应激性疾病,只有以应激所引起的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应激性溃疡等,才可称为应激性疾病。由于应激在上述的情况下可以引起病理变化,故有人称之为劣性应激(malignant stress)。

- 应激的概念《病理生理学》
- 应机《古今医彻》
-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与防治原则《病理生理学》
- 应候《中医词典》
- 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应对机制《医学心理学》
- 应激过程的概念《医学心理学》
- 应刺诸穴《医宗金鉴》
- 应激过程的模式《医学心理学》
- 应刺诸穴《伤科补要》
-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病理生理学》
- 应补诸证《温疫论》
- 应激时的物质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
- 应《周慎斋遗书》
-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 瘿痈《中医外科学》
- 应麟《中医词典》
- 瘿气八十一(附结核)《丹溪心法》
- 应梦人参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瘿气《丹溪治法心要》
- 应声虫《古今医统大全》
- 瘿气《幼幼新书》
- 应声虫病《奇方类编》
- 瘿气《中医词典》
- 应天者动五岁而右迁应地者静六期而环会《读医随笔》
- 瘿秘方《华佗神方》
- 应痛内托丸《洪氏集验方》
- 瘿瘤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应痛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瘿瘤证《明医指掌》
- 应突《中医词典》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