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乏氧性缺氧
乏氧性缺氧是指由于肺泡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PaO2降低。属于低张性低氧血症(hypotonic hypoxemia)。
(一)原因
1、吸入气氧分压低 例如高原或高空,大气压低;通风不好的矿井、坑道内;吸入低氧的混合气体(如吸入气摄入高浓度的氮、氢或笑气)。由于吸入气氧分压低,PAO2和PaO2随之降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运动减弱或肺的疾患(如窒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水肿、肺炎等),致肺泡通气量减少,PACO2升高,PAO2降低,结果血液通过肺摄取的氧减少,动脉血氧含量和PAO2降低。由呼吸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缺氧,又称呼吸性缺氧(respiratoryanoxia)。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静脉血掺杂)增多正常掺杂到动脉的静脉血约占心输出量的2-3%。如果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损,伴有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高压,右心的静脉血可部分经缺损处流入左心。又如肺的疾患,引起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肺动脉吻合支开放,可致肺动静脉血功能性或解剖性分流增加。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增多,达到心输出量的50%,PaO2可降到6.65kPa(50mmHg)以下。如果此时肺泡气通气量正常,则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加大。
(二)、乏氧性缺氧的特点(图3-2)
1、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都降低,静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亦随之降低。
2、动脉血和静脉血氧容量正常。如果由于慢性缺氧,使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增多,氧容量增加。
3、动脉血氧差接近正常。如果PaO2太低,动脉血与组织氧分压差明显变小,血氧弥散到组织内减少,可使动静脉血氧差降低。
4、除血氧变化外,根据肺泡通气量,PaO2有不同的变化,例如严重的肺气功能障碍,CO2排出少,PaCO2升高;如果过度换气,CO2排出多,则PaCO2降低。

- 乏氧性缺氧《病理生理学》
-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普通外科学》
- 伐《中医词典》
- 乏气候《诸病源候论》
- 伐肝《中医词典》
- 乏气《中医词典》
- 伐肝(抑肝)《中医名词词典》
- 乏力《中医内科学》
- 伐毛《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 发作性睡病《神经病学》
- 伐身《中医词典》
- 发作性睡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法《养生导引秘籍》
- 发作无时疟候《诸病源候论》
- 法《厘正按摩要术》
- 发作无时疟方二首《外台秘要》
- 法《厘正按摩要术》
- 发作无时疟《中医词典》
- 法(加减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四圣悬枢》
- 法醋《药征续编》
- 发髭《证治准绳·疡医》
- 法乐氏四联症《放射诊断学》
- 发冢《洗冤集录》
- 法乐氏四联症《心脏病学》
- 发肿《广瘟疫论》
- 法乐氏四联症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发中火珠疮《奇效简便良方》
- 法罗海《滇南本草》
- 发治法《石室秘录》
- 法律监督《医院药学》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