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循环功能——休克
DIC,特别是急性DIC,常伴有休克。重度及晚期休克又可能促进DIC的形成,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急性DIC常伴发休克,是由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中有广泛血小板聚集和/或纤维蛋白性微血栓形成,以致回心血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心肌损伤,广泛出血所引起的血容量减少等因素,使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出现全身微循环障碍。与此同时,中心静脉压也往往降低,若肝和肺内有广泛微血栓阻塞,则又可相应地引起门静脉和肺动脉压升高。前者的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瘀血、水肿,后者为右心排血障碍。此外,在DIC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凝血因子Ⅻ被激活,凝血酶增多和继发性纤溶的启动,可使循环血中Ⅻf、凝血酶和纤溶酶增多,它们均能激活补体和激肽系统,使激肽和某些补体成分(如C3a、C5a等)生成增多,激肽能使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从而使外周阻力显著降低;C3a、C5a等则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从而通过释放组胺而发挥与激肽类似的作用。这是急性DIC时动脉血压下降的重要原因。FDP的形成,加重了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升高,这是因为FDP的某些部分(如裂解碎片A、B等)能增强组胺和激肽的作用,能使微血管舒张,因而更易产生休克。(图9-5)。
图9-5 DIC产生休克的机理
各种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往往可以伴发DIC(参阅《休克》)。

- 循环功能——休克《病理生理学》
- 循法《中医词典》
- 循环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
- 循《中医名词词典》
- 循环抗凝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急诊医学》
-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荨麻疹(风疹块)《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循环器《止园医话》
- 荨麻疹《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学》
- 荨麻疹《自我调养巧治病》
- 循环系统《人体解剖学》
- 荨麻疹《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循环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
- 荨麻疹《百病自测》
- 循环系统《儿科学》
- 荨麻疹《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循环系统变化《病理生理学》
- 荨麻疹《急诊医学》
- 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荨麻疹《皮肤性病学》
-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心脏病学》
- 询者中心疗法《医学心理学》
- 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的进展《心脏病学》
- 询溲便《厘正按摩要术》
- 循环系统总论《心脏病学》
- 巡经得度传《中医词典》
- 循环性缺氧《病理生理学》
- 巡经传《中医词典》
- 循环障碍《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