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营养性水肿
(一)原因和临床特点
营养性水肿有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营养不良见于战争或灾茺所致食物缺乏;继发营养不良见于:①因病摄入不足;②消化吸收障碍;③排泄或丢失过多。
水肿分布从组织疏松处开始,然后扩展至全身皮下,以低垂部为着,立位时下肢明显。
(二)发生机制
传统上认为主要成因是低蛋白血症,但实验表明,维持6个月营养不良可出现水肿,而血浆蛋白浓度却在正常范围内,故低蛋白血症不是唯一成因。另一重要因素是本来为肌肉和储备脂肪所占据的空间,因组织分解消耗而遗下空隙,使组织间隙有更大负压,易为液体所代替,在低垂部这种液体下坠而表现水肿。据检测,在半饥饿期间细胞外容量与细胞容量的比值增大,固实的组织被水样液所代替。还有资料表明这肿水肿的发生,可能与血中醛固酮和ADH增多也有关系。
(三)治疗原则
首先应解除病因和补充营养,使自身组织的消耗得以补充。补充食物要逐渐进行,使消化道逐渐适应。肠道有病则采用非经口补充。此外还应限制钠摄入或投利尿药。

- 营养性水肿《病理生理学》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百病自测》
- 营养性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营养需求《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营养性贫血《老年百病防治》
- 营养学的证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液病学》
- 营养学进一步实践时期 明清时期至民国《中医饮食营养学》
-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百病自测》
- 营养学理论全面发展时期《中医饮食营养学》
-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营养学》
- 营养学理论提高时期《中医饮食营养学》
- 营养性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营养有关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 营养性肝脏疾病的原因《临床营养学》
- 营养与癌瘤《临床营养学》
- 营养性大细胞贫血《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营养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营养学》
-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转《医学微生物学》
- 营养与感染和免疫《临床营养学》
- 营养调查的内容和对象《预防医学》
- 营养与感染之间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营养调查《预防医学》
- 营养与口腔粘膜病《临床营养学》
- 营养素的需要量《临床营养学》
- 营养与龋齿《临床营养学》
- 营养失调与其他疾病《预防医学》
- 营养与牙颌系统的发育《临床营养学》
- 营养失调《预防医学》
- 营养与牙周病《临床营养学》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